分节阅读 209(2 / 2)

然而三个官员没有一个当作一回事。

包括大宋都因为灾民的事,对郑朗或多或少排斥起来。

你们太平州怎么度过难关,与我们无关,我们管的只是破案子,破掉案子,可能早就回到京城。

赵通判碰了一个没趣,忽然远处又有五艘船驶过来,中间一艘大船,四周船上站着一些谦客,手中拿着刀,或者持着弓箭。

几人再次好奇地看去。

五艘船一一泊下,四艘护卫小船左右警戒,大船上走下来一个老者,看了看,几个官员身穿官服,很好认的,问道:“谁是赵通判”

“我是”赵通判狐疑地看着他,难道又是送东西来的

不象,送什么东西,要如此森严的拱卫

“麻烦你派衙役与厢兵警戒,老朽即将交付太平州价为五十万缗钱的金、银与铜钱。”

“五十万缗”

“正是。”

“你们是谁”是贾昌朝问的。

老者不答,手一挥,大船上的人抬箱子,全是金属,或钱或锭,十分沉重,竹杠压得弯弯的,两人抬着一个箱子,还要喊着号子。

不能这样赵通判吼道。

这是金子,是银子,是铜钱,一亮相,整整五十万,不远处就是三万多灾民,非得出事情不可能,连忙喊城中所有衙役与厢兵过来。又让人从城中找来几杆标准的磅秤。这才问:“你们究竟是谁”

老者象没有听到,继续指挥着下人将各个箱子放好,铜钱归铜钱放,金归金放,银归银放。

一会儿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走出来,包括一百多名衙役与厢兵,老者才说:“过目吧。”

铜钱串成串,比较好数,关健是金与银子,或铸成条,或铸成锭,逐一称完。金银不能当作货币的,但可以兑算,按京城的金银价,只有四十八万多缗,在江南金银价略贵,大约五十万缗,多不会多多少,少也不会少多少。

钱上略吃一些亏,可刚才的衣服被子与生活用具,价格却是很公道,这些若放在京城,有可能贵上五万缗。因此,是比较公道的一次交付。过磅结束,老者再次递过来一张清单,笑咪咪的上船离开。

太神奇啦

大宋看着船只再次离开,目瞪口呆。

也猜不出来这些人来自何处,好象有几处地方的口音。看清单上的采购地点,有苏州、江宁、杭州、楚州、和州、湖州等各地的商行,都是在产地采购的,不然不可能这么便宜。

并且为了表达善意,连运费全部忽略不计。

“赵通判,钱有了。”贾昌朝说道。脸上也是不可思议的样子,现在对他说,明天太平州地里开始长金子,他都可能会相信。

如此数量之巨的钱与物,来得这么神秘,太平州城内传翻了天,有的人想不明白,便说是东海龙王发善心送来的。

就在此时,崔娴与环儿陪着几个娘娘将九华山大小寺庙游遍,船上带的彩帛也花完了,从九华山坐船回来。

大宋嘴中发苦,你们回来得真早。

并且大娘娘说了一句让他脸黑的话,看着灾民,大娘不解,对崔娴问道:“娴儿,为什么我看这些灾民,穿是比郑家庄的百姓还要好。”

穿成这样子,是灾民么

大宋怎么回答,东海龙王送来的衣服

崔娴将几个娘娘带回家,问了问,没有想到她离开后发生这么多事,留下几个娘娘,与环儿坐船找郑朗去。

十月初,万顷湖荡荻花飘白,苇叶金黄,景色很好。

不远处就是一排船。

除了郑朗的船,还有差役的船,以及其他十几州官吏的官船。

跟在郑朗后面看,确实不是很懂,有许多官员还是北方人,对圩田水利更不懂,看了几次,都学了许多东西。郑朗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郑朗没有排斥,知无不言。

不但讲圩,还讲如何调解各等级百姓的矛盾,甚至对一些州府提了一些建议。

反对他们马上象自己这样做,逼得没有办法的。不是灾民,今年六圩都不一定上,风险性太大,况且其他三圩。

各州官吏听后微微一笑。

这事皆知道,仔细回味一下,郑朗在中间很苦逼的,不仅是郑朗,摊到谁身上也不好受。

所以郑朗建议他们先测量好全州境内的湖泽与河道,泄洪与蓄水安排好,然后看自己州内力量大小,先立一圩或者两圩让百姓看到信心,以后慢慢再建。

以及其他的一些合理经验。

但大兴圩田,因为自己出现,十年内必将风靡整个江东。

看到崔娴,欣喜地迎过来,问:“几个娘娘可好”

“好。”崔娴答道。

拜了成千上万个佛祖,捐了一千多缗钱的丝帛,还能让几个娘娘感到有什么不好的

崔娴说完大笑。

郑朗也笑。

崔娴又问:“为什么你态度一反常态,变得如此强硬”

这次与中书对抗,非是丈夫一惯性格。

“我原以为是言臣所为,后来才知道中书竟然也支持,只好强硬到底。”

真正原因,他不想说。

“那个钱与物是怎么回事”一路上崔娴就在想,想不明白。

数量太大,不是没有,宋朝有一些巨贾大户资产也超过百万缗,可那是田产与作坊,或者其他产业,直接拿出七十多万缗钱的凤毛麟角。但还有一条道路,十几家大户合在一起,不会吃力了。可凭什么让人家替你垫付这么多钱有这个钱为什么不放高利贷或者做生意或者丈夫用了“阴谋诡计”说动人家,无偿借给你,但终要还的。

太平州无论怎么发展,还是一个中小州,不是苏杭那样的大州府,还到那一年朝廷也不容许下面大臣为了政绩这么做。

岂止她想不明白,消息传到京城后,无论是赵祯,或者中书几位大佬,同样想不明白。

天天在枕头边问,郑朗已经告诉了江杏儿,于是附耳告诉崔娴。

“原来是这样”崔娴无语。

真相很简单,可再想一想也不会简单,若没有郑朗以前的种种神奇,也就不会有这一次神奇。

但郑朗没有再说。

崔娴仔细的又想了一会儿,终于想通,佩服的看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