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5(2 / 2)

法家大义是立法,强行使百姓遵守国家的制度,儒学却是欲取先予。郑朗说的正是这一段意思,又道:“想要别人理解你,首先得理解别人。臣这些天在牢中并没有吃多少苦,若站在陛下的角度思考,更不会怨恨陛下。”

说得小皇帝都不好意思了,讪讪道:“你坐。”

郑朗坦然坐了下来。

小皇帝随便的抽出几叠奏折,扔到郑朗面前,说道:“你看看。”

郑朗打开一看,全部是弹劾以前老太太种种的,只看到了三本,就没有再看,说道:“陛下是不是认为太后前面刚一驾崩,后面这些大臣就变了节,与臣相比,节气不够”

“没有那么严重,可朕总觉得不妥。”

“他们做得没有错。”

“为何”小皇帝再次惊讶的瞪大眼睛,又来怪言了。

“臣关在牢房里,可是身边两个小婢时常来看望,听到一些坊意的传言,路上又淡淡的问了程府尹一些事。既然陛下一定要问,能不能容臣再斗胆往下说去”

“你说吧。”小皇帝苦笑了一句,你三次进京,一次批评朕的养母,权倾天下的刘太后,一次痛骂我的皇叔,还有什么为斗胆的

“一朝君主一朝臣,陛下是准备对朝堂大臣进行大的调整吧”

“不能胡说。”

“不是胡说,陛下要这么做啊。”

“说说原因。”小皇帝再次苦笑,与此子说话,不能以常人心态应付。

“例如早朝时,若是蔡中丞不是说那句话,而是说了一句,太后遗诏,谁敢不从,后果会是什么”

小皇帝让他说得冷汗一冒。

“陛下提拨自己心腹为重臣,很合乎情理,这不是陛下,是为了国家稳定。”

“为何唐太宗用魏征”

“时势不同,唐太宗手下文臣武将太多,仅用一魏征,微不足道耳。”

其实小皇帝正准备这样做的,听了后久久不语。

“正是这一点,这些大臣省怕陛下认为他们是太后的心腹,于是纷纷上书弹劾太后,以示自己清白,好让陛下不对他们贬放,保住荣华富贵。”

“气节何处”

“陛下,真正有气节又有能力的大臣,又有几个”

小皇帝不能言,可用眼睛看着郑朗,那意思是说,你好象算一个。郑朗摇头:“陛下,不用看臣,臣有没有才华,没有证明,不能算。满朝文武中,真正有气节又有才华的人,臣只看到一人。”

“谁”

“范通判。”

“倒是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小皇帝忽然语住,奶奶的,朕这是怎么啦,与一个小孩子谈什么大臣,但他正准备将范仲淹召回朝堂呢。

郑朗没有在这问题上多说,范仲淹是有才华,可略过迂阔,又让欧阳修他们在不知轻重的恶搞,最后让那场改革不了了之,反而留下了许多弊病。其实倒是史书里的奸雄们,吕夷简、庞籍他们这些人做了许多实事。

所以这几天在狱中他又想了,可越想越苦恼,是非黑白,青红皂白,就没有办法分得清楚。同样主动避开这个话题,又说道:“臣不惧,是臣散淡,一心想考中省试,十有五六倒是为了与崔家的婚约,不让自己几个娘娘伤心,对仕途不担心。无欲则刚,因此,臣认为对的就应当褒扬,错的就应当指出来。太后临终前召臣谨见,若知道臣是这种品性,会不会在九泉之下让她失望”

说完一脸内疚之色。

小皇帝很无语,人家认为自己养母就是好的,就应当知恩图报,又怎么的但心里一声叹息,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他无欲则刚,可真是如此。至少在德操上,满朝大臣,大多数与郑家子相比,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郑朗继续说:“象臣这样,气节也许有了,进取心却始终不足。但这些大臣呢”

拍了拍这几本奏折,说道:“他们想富贵,可富贵从哪里来,陛下不是昏君,那么只好从政绩中来。臣忽然想到了夫子两个学生的故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者于其他诸候国中,有能赎之者,就能从国库里取出赏金。子贡多次赎鲁人于诸候国中,仍不取其金。夫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果然。为什么呢”

“朕明白你想要说的话了,象子贡那样的人终是少,子贡能这么做,然而其他人做不到。可因为子贡做出了,其他人不领金不甘,领金又让子贡比了下去,所以不如不赎。”

“陛下英明,所以子路救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夫子又说,鲁人必拯溺者矣。也是孟子多次批评墨家的原因,儒家终能发扬光大的所在,其义洪正而不迂阔,其言深远而又切于实际。”郑朗忽然想到后世的什么拾金不昧,什么自家孩子遇难了不管,要去救人家孩子,种种,脑袋瓜子秀逗了,这种比墨家还迂阔的行为,能有几个老百姓思想情操达到这样的道德高度去学习

再也不能将儒家变成伪墨家了,他心中想。

但他一个人的力量

唉,心中叹了一口气,继续说:“所以陛下,不能以圣人的道德高度,要求大臣。那样难度太大,陛下也会无人可用。”

“与君语,朕悦。”赵祯说道。

经郑朗这一剖析,早朝时诸臣失去节气的种种行径,给小皇帝造成的压力释之一空。而且此时赵祯看着郑朗,也许如他所说,散淡,可是姿态从容平和谦冲,看得很欢喜,竟然用了一个“君”的敬谓称呼。

“陛下勿用,昔日魏征对唐太宗说,使臣做良臣,勿使臣做忠臣。太宗谓何原因,魏征答道,所谓良臣,应该像稷、契、皋陶那样,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而所谓忠臣,只能像龙逄、比干那样,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臣子进谏也是如此,陛下非是恶君,为什么不能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进谏,使陛下既能听得进去,又维护了国家与陛下的名声,自己又不受陛下所恶。因此,臣说臣那天激烈用心本无错,行为错了,在大牢里呆上一段时间,权当惩罚,亦无不可。”

赵祯本来就有些亏疚,这一听更是羞愧,又讪讪不能言。

郑朗再次拍了拍这些奏折,说道:“诸葛武候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做为人君,不仅要学会纳谏如流,什么谏能听,什么谏不用去听,也很关健。这些奏折,臣没有资格一一翻读,就便他们说的全部是对的。可是陛下,太后当真如此看一看先帝给太后留下了什么臣子,只有王相公才德双全。至于王太师臣也评议过,时人讥之过甚,确实也有许多流媚之举。冯相公德操尚可,然伪作清贫之状骗太后五千金与重用,多少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