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4(2 / 2)

这一提醒,刘处想了起来,道:“好,我们去夏府问一问。”

来到夏竦府上,夏竦居然亲自迎了出来。对于他来说,什么老太太,什么李宸妃,都是一朵浮云。关健是这件事引起的余波,才是他最关心的。与刘处寒喧后,看着两个小姑娘,在门外不好说话,让他们进府。

没有因为江杏儿与四儿是两个小婢,也让她们坐下。

仅是一个小举动,可是刘处心中更明堂了,后生肯定没有事,不然夏竦不会赐后生家的两个小婢座。夏竦又拍了拍手,两个美丽的小丫环走过来沏茶。

刘处客气地说:“夏相公,不必,我那后生”

“你那后生太过胆大。”

“是,是。”刘处唯唯诺诺。还能说什么呢

“关一关,对他未必没有利,锋芒太露出,需要锉一锉。”夏竦说完后,突然笑了起来,恐怕也不行,将他关进了大牢,说不定反而让他安心悟什么“道”,于是心中想法更明确,那么锋芒没有锉起来,甚至更利了。

江杏儿又松了一口气,这个夏相公还有心思说笑话,大约是真的没有事。

夏竦又转到两个小姑娘身上,说道:“郑解元很有福气,你们对他很痴心。”

“夏相公过奖,大郎对奴们才叫好。”

“知恩图报,也不易。”夏竦说到这里,用手指头敲敲了桌子,大臣们明哲保身,也不是错误,毕竟爬到这地步,多么不容易啊。郑家小子坚持道义,则是更难得。偏偏居然让他猜中了,老太太并没有谋害李宸妃。那么八大王悲催了。

于是又往下想去,是想小皇帝的心思。他也跟着小皇帝进入洪福院的,仔细的回想,就想到了小皇帝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人言岂可尽信第二句是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想到了这两句话,眼睛亮了起来,知道这事儿的结果了。看着两女,说道:“你们不用急,偏巧某看你们家小郎比较顺眼,指你们一条道路。”

“请夏相公指教。”

“你们去开封府大牢,给郑小郎备上生活用品,其他的不做,相反,这一次郑小郎关的时间越长,对他将来好处越多。”

两个小妹妹生生让他说得傻眼,这都叫什么话关得越长,对自家小主人好处反而多了

刘处已经反应过来,深施一个大礼,道:“夏相公对我后生的大恩,某一定向后生转达。”

“去吧。”夏竦开心的说道,别的不说,自己只说了一句话,却有可能就结下一个若大的善缘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交接

本来郑朗很早就能被释放出来,可又出了一件事。

面对事实,小皇帝还能说什么呢事实后来小皇帝对刘美家抚恤有加,使中间又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眼下还没有发生,更没有心思想大牢里的郑朗。

小皇帝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让生母走进太庙里,供于父亲宋真宗的身旁。

这个心愿看起来是很不高,至少李宸妃为宋真宗生下了唯一的龙子龙孙,生前枯死在冷宫,死后略享受一些公正的待遇,不算过份。

可这件事,比起老太太那件衣服,更加困难。

这是在宋代,不是后世,休说皇家,就是大户人家的主母将小妾生的孩子抱走,孩子长大后,称主母为娘娘,而对生母,有可能仅称姨娘。这还是你的荣光,若不然,乖乖的做庶子吧,甚至连庶子都做不到,象范仲淹母子那样,被毫不留情的赶出朱家。

往大里说,这种思想观念,比他的皇帝帝位,都来得更稳重这时候,刚刚召回京城的钱惟演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说,这样吧,要么将两人持平,一起进入太庙。

此议立即被太常礼院驳回,你这个钱公不要脸,又变节了,我们还要一个脸面。你在胡乱讲什么太庙之中从来都是一帝一后,太后是皇帝的政体,两人都是平等的,你有什么资格让太庙出现两个太后

钱惟演老脸臊得彤红,唯唯诺诺的退下。

小皇帝的想法大臣没有通过,大臣的想法小皇帝也没有通过,于是僵持着。

但事情不止这一桩,本来太后之死,在这时代,就是头等的大事,偏偏忽然冒出两个太后出来,事情更多。小皇帝于是吩咐晏殊,你先将两个太后的神道碑铭写好。

这个倒没有一个大臣反对,休说两位太后,就是一个重臣死了,朝廷也要派文章高手,替他写一篇神道碑铭。

以晏殊的笔力,小菜一碟,什么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缈,丽水生金等等,论华丽度与端庄度,连郑朗在郑州解试考的那篇赋文都惭愧七分,而不是三分。

朝中所有士大夫与学士们看到后,不住的点头。

但写到后面了,晏殊忽然来了一句,李氏生女一人,早卒无子。

由郑朗开了头的,晏殊胆气更壮,看到没有,什么太后将你亲妈妈关进了冷宫,那是八大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胡乱说的。若是进了冷宫,这个早死的公主又是怎么回事

而且也是中规中矩的一句话,换在平民百姓家中,大妇收养了小妾的孩子,为的什么这些人家难道缺衣少食吗还不是为了死后,能多一份香火供祭

休说是你,就是郑家子,严格来说,他是他大娘的儿子,而不是他四娘的儿子。所以说李太后无子。

道理是这道理,可晏大学士,你倒想一想小皇帝本人的感受。小皇帝看了后,怒不可遏,奶奶的,李太后无子,那么老子从哪里冒出来的不对,陛下,你是从刘太后哪里冒出来的。就是这个理。

这一火,又不想放郑朗出来了。

争,继续争,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小皇帝与诸臣经过无数场艰苦的谈判后,终于搭成协议,太庙的事别提了,一个也别想进去,而是让宋真宗第一个皇后郭太后进了太庙。郭太后若黄泉之下有知的话,嘴一定笑得合不拢,好啊好,吵得好,让俺渔翁得利了。

也不能委屈了两个太后,在太庙之外另盖一间奉慈善庙,刘氏与刘氏在里面不分彼此,一个是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改成了庄懿皇太后。大臣们也心满意足,可别太高兴,这些上奏,这些对答,全部封了档的,若干年后,孙甫与蔡襄上言,说了,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老账翻出来了,再加上其他一些可有可无的失职,将晏殊贬出朝堂。

其实这件事,大臣们也没有错,小皇帝更没有错,毕竟是亲妈是么只是缺少了一个耐心开导的人,不要去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委婉的将中间的过节讲出来,小皇帝也许还会好受一些。

但那一个大臣这么去做

你只是一个毛头小孩子,尊你不如是尊封建的正统,若不是皇帝,见了俺,乖乖得喊我一声大翁。

事情没有结束,一朝君主一朝臣,还有许多事要发生。但眼下的名份问题,看似解决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间。功劳最大的莫过于赵元俨,没有他,很有可能李宸妃就默默无闻死了。

于是奖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