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2 / 2)

古代接客很有讲究的,一个是角门,一个是小开中门,一个是半开中门,一个是全开中门。现在郑朗无论到那一个六部郎中家拜访,不可能让人家大开中门的。

那不叫爱才,是叫流媚。

半开中门,就算很客气的了。

“燕郎中是一个好人。”江杏儿说道。

“是好人,待会儿无论发生什么事,你们都不要插言。”

“喏。”

走了进去,燕肃很客气的问道:“郑家子,某不善长书法,为何来某家中”

“非是书法,书法已告一段落,小子前来是为了绘画”

“你着重于书法,某不好言,毕竟读书人要用它来写字。绘画是何道”

是啊,这时候绘画有什么地位呢书画院里是养了许多书法好手与绘画好手,可终归为士大夫所鄙。士大夫也绘画,那仅是为了陶冶情操的。画得好画不好,无所谓。

若是象郑朗这样兴师动众的上门拜访,那是着了下乘。

不过郑朗心里面不服气,你说它是何道,似乎你也用了不少精力在上面吧然而想到他的种种,自动没有提。从容道:“燕郎中,我也知道它是何道,但仅是爱好,非是书道,小子不会为它疯狂。其实画道仅是观摩一下,不管得与不得,数日后我也要离开京城,返回郑州了。自此以后安心读书,准备科考。否则与崔家的约定,小子恐怕难以完成。”

心中很不赞成的,什么叫小道,什么叫大道难道做官就是大道若不是你有一手好画技,恐怕后人都未必知道你的大名

但在现在的大背景下,他不能说出来。

书法还能说一些,象他这样上门求一个士大夫的画技,很不好的。打一个比喻,就象让现在一个文官,象武夫一样提着兵器亲自作战。或者让郑朗当着众人的面,象小丑一样跳一支舞蹈。

因此说得很委婉,很平和,又说道:“还望燕郎中赐教。”

“你已经偏了太多。”

“并没有偏太多,只是爱好,画琴略好,但不会影响正业,书法之事已不再困阻小子。”

燕肃还是不赞成,不过给了他一份面子,让仆人拿出他画的几幅画,给郑朗观看。

这是很难得的了,此人所作的画多藏于御府,比如京师太常寺、翰林学士院这些重要的地方,皆是平常老百姓进不去的所在。从来不送画于任何人,就连米芾只见过一幅燕肃画给自己女儿的作品。

今天燕肃能让他看几幅画,已经给了天大的面子。

画是好画,有人说他师承李成,对也不对,不仅是李成,还有宗炳、王维,皆是那种高洁的隐士人物,虽在朝为官,可心性超然。因此作画时很少设色,图画浑然天成,意境雅淡。真数起来,现在在世的著名画家当中,他足以傲然名列前十但这不是郑朗所需要的,他不是来看画,脑海里还有一幅燕肃的春山图。这样看,而不现场观摩他绘画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受益。可自己又不能强求,怏怏不乐的离开燕家。

“不就是一幅画,有什么了不起”江杏儿果然愤愤不平的说道。

“不能这样说,八大王知道么”

“知道,定王。”

也就是后来演义中的八贤王,赵匡义共有九子,先后亡故,仅存赵元俨一个硕果。为人端严,时人皆畏。所以百姓称他为八大王,八贤王是后来的说法,现在还没有。

郑朗又说道:“前几年,燕郎中担任定王府记事参军时,八大王向他求一幅画,结果一笔不与。”

一笔都不肯为八贤王画。

“不会吧”江杏儿瞪大眼睛,不相信的问。

“什么会不会这是宋朝文人的幸福,就象我,看到太后有没有害怕过。做得对,我能夸奖,做得错,就是我是一介布衣,照样敢批评。”说到这里,郑朗笑了起来。

古怪的朝代,古怪的制度,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江杏儿终于没有怨言了,人家八大王那么高的地位,都不赠画,自家小主人比起八大王,似乎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啊。

接着去拜访第二个人,此人是一介布衣,郑朗同样心中没有任何把握。其他的人好办了。要么还有一个人,有可能在终南山,有可能在华山,这人是他最想拜见的,不过会不会赐教,郑朗也没有任何把握。

第一百一十一章闭门羹下

这个人叫宋澥,已故大臣宋温舒之子,宋湜的弟弟。

于宋太宗年间,兄弟俩前后考中进士,但与宋湜不同,宋澥考中进士后,一不做官,二不进画院,关在家中,只是看书,画山水林石。宋太宗时,进士名额渐渐多起来,可与现在的名额相比,依然很少。那时候考进士的难度更高。

这么辛苦的读书科考做什么的不正是为了中榜,然后做官。

闻听此事后赵匡义愕然。

然而人家就是不做官,俺考进士是俺的才能,但是皇帝老儿,可俺不想为你打工,又怎么着

没办法了。

生性高洁如此,更不用说画,任何人求画都不给,我喜欢画画,仅是娱乐自己的,干嘛拿给你看。只有哥哥宋湜看到他几幅画,人间多不见其迹。死了后很久,仅有烟岚晓景、奔滩怪石几幅图画流传于世间,随后也消失了。大约天上的神仙也不喜难得的高士作品,让凡夫俗子污染吧。

他本来是长安人,后来父兄皆为朝廷高官,举家搬来了汴梁城,人此时也在京城里。

知道他的历史,因此,郑朗更抱着侥幸的心理前来宋府。或者此时宋澥已经高龄,性格说不定转变了一些。

递了拜帖。

宋澥看到拜贴说了一句:“不见。”

宋夫人劝道:“官人,为何不见那是小神童。”

“非是小神童,乃是种放之流,那家小娘子说得对,此乃轻薄浮浪之辈。”

北宋的优容政策,使北宋出现了许多怪胎。种放就是其中之一。

他几个哥哥弃文从武,出息不大,不过后代很不了起,出了鼎鼎大名的种家将。种放自己学文,作为小吏的父亲让种放参加科举。大约感到自己才能不够,没有敢去。父亲死后,带着老娘隐居在终南山。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听说后,向宋太宗推荐,赵匡义听说后很感兴趣,便诏他进京。可老种没有搭理。原因据说二。第一个原因是老娘反对,你好好隐居的啥,怎么隐居到皇帝都来找你啦我要离开你,到深山老林独活。老娘这一说,老种不敢进京了。不大可信。第二个原因是他刚起程,就遇到了贬官回来的好友张贺,说了一句话,你现在应召干嘛,能给你一个什么官职是一县主薄还是县尉马上装病,这样名气才更大,将来机会才是大大的。老种一听,对啊,于是不同意。

这个死不要脸的听好友话后,老娘又死了,可朝廷又没有动静了,就写信给好友宋湜,俺老娘死了,没有钱埋,你要帮我哈很牛叉,一个隐居的人,终南山到开封城那么远,居然与一个翰林做了好朋友。郑朗这段时间认识了那么多权贵,除了刘处是他的座师外,还没有一个真正的高官作为他的好友,或者好长辈

宋湜一听不敢怠慢,与钱若水等人上书,对宋真宗说,老种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哪,先帝就看重的,现在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宋真宗掏钱,赐官,第一次就赐了左司谏直昭文馆,比刘处现在都矮不了多少。直接坐了火箭升到太空,然后登月亮,上火星。一直官拜到右谏议大夫,家有良田数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