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0(1 / 2)

拣宝 5618 字 2019-04-30

欢把最好的东藏省在柜子里面。”

“哦。”

王观立时多了几分兴趣:“能看看吗”

“当然可以。”

小段自然不会拒绝,爽快的拿出钥匙把严密的大柜子打开了。王观顺势看去,只见柜子分为上下四格,每格都摆放了不同的东西。

第一格是字画书册卷轴,第二格是陶瓷盘碗,第三第四格是各种杂项摆件。尽管柜中的东西不算很多,但是每件东西都整齐划一的摆放,首先就给人高档次的感觉。

当然,凡事也要相对来说。在柳亮看来,柜子里的东西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对于王观来说,除了值得正眼相看以外,也没有什么特别感觉。

不过在表面上,王观还是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然后走过去打量起来。

由于目光平视,恰好可以看到第二格的陶瓷,王观就顺势伸手拿起一只盘子观看起来,从造型和胎质,以及盘子的纹饰来看,应该是民国时期的青花水仙纹盘。做工似乎不怎么样,盘背有许多棕眼,影响了它的价值。但是开价几千块,估计也有许多人要。

可惜这些人之中,肯定不会包括王观,他稍微打量两眼,就把盘子放下了,然后目光逐一在其它陶瓷物件上掠过,基本上也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这些东西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以清末民国时期的东西居多。不过十分可惜,却是假多真少。然而,要考虑到小段的实际情况,或许和柳亮一样,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半吊子水平,能够做到这一点,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王先生,还是没看到喜欢的东西吗”与此同时,小段又笑容可掬道:“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物件,或许我可以帮你拿出来。”

听到这话,王观立即觉得柜子里的东西应该不是小段的全部收藏,他肯定还留了一手。适时,王观轻笑道:“我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只要合眼缘就好”

这纯粹是废话,也是十分实在的废话,更是一种暗示。意思是这些东西太低端了,我看不上眼,有更好的东西就赶紧拿出来。

“既然这样,那我给王先生推荐一件东西吧。”小段笑道,忽然之间伸手到柜子第一格摸索起来。不久之后,他就拿出来一个较长的卷轴。

王观见状,也知道肉戏来了,当下顺水推舟走到旁边椅子上坐了下来,等着看小段到底有什么用意。当然,如果他推荐的东西不错,王观也不介意买下来。

卷轴较大,小段叫柳亮过来帮忙,把三张长桌子合并在一起之后,这才小心翼翼把绳子解开,再慢慢的铺开卷轴。这一铺,却是把三张长桌子都铺满,甚至还有一截悬挂垂落下来。由此就可以知道这幅字卷有多长了。

王观在旁边打量,发现卷轴是一幅书法,极长的卷面上尽是密密麻麻的大字,让人乍看之下难免产生几分眼花缭乱的感觉。

“这是什么”王观十分好奇,忍不住站起来凑近打量。先从卷首看起,赤壁赋三字顿时映入眼帘。

“赤壁赋”王观刹时有些意外:“苏东坡的赤壁赋”

惊诧之余,王观自然赶紧再看下去,开篇文字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个时候,王观再也没有怀疑,字帖确实是赤壁赋。而且按照习惯上的划分,这应该是前赤壁赋。毕竟众所周知,苏东坡写了两篇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元丰五年七月的时候,苏东坡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所以兴致大发作赤壁赋,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同年十月重游,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一前一后,堪称经典。

不过,据王观的所知,苏东坡前赤壁赋的手卷,确实有真迹流传下来。那是行楷长卷,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之中。也就是说,眼前这篇字帖,应该是仿品,或赝品。

不过看起来好长王观有些迷惑,仔细想想,故宫收藏的前赤壁赋字卷,好像是两三米而已,而眼前字帖的长度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难道后面都是题跋”

带着这样的想法,王观沿着长桌子走下去,果然在后面看到了题跋。但是在跋尾之前,也就是赤壁壁的卷尾,他却看见了不可思议的情况。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王观睁大了眼睛,错愕道:“这分明是后赤壁赋的结尾嘛。”

前赤壁赋起头,后赤壁赋结尾,再加上中间极长的篇幅,王观马上就想到一个可能姓,目光立刻挪动,果然发现了端倪。

原来这篇字帖,居然是前后赤壁赋的合成,也难怪占用了这么长的篇幅。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稀奇,因为王观也清楚,自从前后赤壁赋问世之后,历代书法名家也曾经把两篇赤壁赋一同书写。

其中最有名且最珍贵的前后赤壁赋字帖,分别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行书册页本前后赤壁赋,以及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祝枝山的草书前后赤壁赋,另外还有董其昌的前后赤壁赋。

说起来,董其昌这个人,除了人品不好以外,书法字画却是无愧大师的称号。更难得的是他是高官,能得到许多好东西,各种名画名帖经他的手之后,他更会临摹留下副本,也算是为后人做出不少贡献

第七百二十七章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

闲话少说,发现这幅长卷居然是前后赤壁赋之后,王观难免微微有些惊讶,不过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甚至在看见落款的时候,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居然看见了东坡居士苏轼等几个文字。

也就是说,这幅字帖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临摹作品了。一般来说,在作品上出现作者本人的名字,只有两种可能姓。一是,这幅长卷真是苏东坡亲手所写的真迹;第二,这是赝品。不是苏东坡的真迹,又故意留下苏东坡的字号,不是赝品又是什么

当然,如果作品不是建国以后的东西,那么字卷上的名款,倒是可以称为仿古款。

说白了,这一切就要看字帖本身的年代了,只要是建国以前的东西,那么就算当时是赝品的东西,在如今也可以称为仿品了。世事就是这样神奇,不要觉得赝品不好,指不定再过两三百年,现代制作的赝品或许也变得十分值钱。

可以说,时间就是十分玄妙的东西,能化腐朽为神奇。然而就算大家明白等的时间长了,东西就会变成古董,不过却没人有这个耐心等待。呃,也不是没有这个耐心,大家到是想等,可惜却活不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赝品才会应运而生。

造假贩假的人绝对该骂,但是也不可否认玩收藏的人多少有几分急功近利的心理,不然也不会那么轻易上当,进而繁荣了赝品市场。

王观感叹了下,思绪一下子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就在他失神之际,却是让旁边的小段和柳亮误会了。

两人互相使了个眼色,你推我让的,最终还是小段开口,小心翼翼道:“王先生,你是大行家,这东西肯定也瞒不过你的法眼”

“嗯”王观心中一怔,然后感觉有些好笑。他还没细看呢,对方话里话外就已经承认东西是赝品,分明是不打自招嘛。

不过,这也省事多了,所以王观不动声色的点头,仿佛胸有成竹的模样。

“说实在话,其实东西仿得挺好的。”

与此同时,小段摇头叹气道:“可惜做假的人也不想想,苏东坡两篇赤壁赋,一前一后是分开写的,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幅长卷上真是一点常识也没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