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下,王观忽然笑道:“冯老,也不能这样悲观。我看这张字帖,充满了古朴之气,未必就是赝品。说不定,也是古物。”
“没错,就算不是苏东坡真迹。只要是古代的东西,也蛮值钱的。”俞飞白连忙点头道:“仿品,也有新仿与老仿之分。如果是明清时候的仿品,三万块绝对是物超所值。”
说话之间,俞飞白反复打量字帖,忽然奇怪道:“对了,冯老。这个字帖上,好像没有苏东坡的落款与钤印,你是怎么肯定,这是他的东西”
“谁说没有落款的。”冯老伸手指着字帖左下方的一个模糊文字,用不确定的语气道:“你们看,这个字像不像是坡字”
众人连忙望去,只见左下角的位置,恰好是一个个破烂的洞眼。那个坡字,就夹在两个破烂洞眼的中央,非常的模糊不清。要说是坡字,看起来的确很像,但是笔划残缺不全的,让人不敢十分的确定。
“冯老啊,虽然我不想打击你,可是看到这个情形,几乎可以判这张字帖死刑了。”
刹那间,俞飞白苦笑,挠头道:“你说,这些洞眼破在哪里不好,却偏偏要在落款的位置破碎了。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可能是人为弄碎的。”
“不要那么武断。”王观皱眉道:“落款的位置,正好是卷尾。字帖卷起来的时候,卷尾是在外面,最容易被虫咬了。有些碎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字帖之上,虽然没有苏东坡的款、印。不过,也有几个钤印。”
“这些钤印,应该是收藏这张字帖的人,在鉴赏字帖的时候盖上去的。”王观沉吟道:“如果,知道这些钤印的来历,也能侧面考据出,这张字帖在传承过程中的时代背景。”
“问题是,这些大多数是闲章,什么居士,什么先生之类的。反正,没有一个是我熟知的人物。想要查他们的背景来历,不知道要翻找多少资料。”
俞飞白脸色有些发白,打了个寒噤道:“最可怕的是,如果是没在正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网上根本搜不到。只能拿来地方史、地方志之类,一页页的翻找,逐字观看。这样的工作量,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反正,我没有这个闲功夫。”
“鉴定字画的真伪,真的有那么困难吗”冯老忍不住道:“可是,我经常看到,电视节目上的专家,可是在很短暂的时间,就把东西鉴定出来了呀。”
“所以,才会经常有新闻报道说,他们的鉴定有误。”俞飞白说道。
“呵呵,冯老,这事也不奇怪。”
王观笑着补充道:“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电视节目是录制的,可以剪辑。你看那些专家,在电视上只是看了几眼。实际上,他们可能看了半个小时也说不定。或者,他们早在底下,把藏品看个通透,彻底了解清楚了,再上电视节目走个过场而已。”
“第二,我们还年轻,经验难免有些不足。自然比不上那些钻研了数十年,经验丰富的老行家。不管是什么东西,他们只要一上手,心里就有数了。”
王观停顿了下,歇了口气,又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微笑道:“而我们,没有这样的本事,不敢贸然下结论。所以只能慢慢的看,仔细的对比,才作出判断。”
“咳”
虽然,不怎么赞成王观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行为。但是,这个也是事实,俞飞白也没有办法辩驳。
“年轻人,你说得很对。”任老眼睛充满了赞许之色:“做人不能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能狂妄自大,不把天下人放在眼中。认清自己,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多谢任老指点了。”王观笑道。
“你自己心明眼亮的,哪里需要我的指点。”任老摇头道,眼睛余光,看到站在角落,没有丝毫触动的丁洋,心中的失望之意更加浓烈了。
“呵呵,话有些偏了。”
与此同时,王观笑道:“字帖的款、印,都是次要的辅证。真正的鉴定依据,还要要看字迹。飞白,你不是说过,自己见过苏东坡的真迹吗。那你就对比一下,这些字,与苏东坡真迹,有没有明显的差异”
“苏东坡的书法,在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名家之中,排行第一。”
听到要自己出马,俞飞白立即精神一振,侃侃而谈道:“虽然说,这个排行,一直到现在还存在了一些争议。不过,那些都是小节,没有必要理会。毕竟,谁也不能否认,苏东坡的书法,从古到今,都深受世人的偏爱”
第一百四十七章让人看了笑话
“没有办法,苏东坡身上的巨大光环,就好像太阳一样,耀得人睁不开眼睛了。”
俞飞白笑道:“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现在才会有人说,苏东坡的书法其实不怎么样。只不过是世人爱屋及乌,才无限吹捧他而已。”
“比如说,由于苏东坡的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赵孟頫就评价苏东坡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连苏门弟子黄庭坚也认为苏东坡的书法用墨过丰。所以,一些人经常揪住这点不放,大肆抨击。”
说到这里,俞飞白不屑道:“其实,我觉得他们纯粹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就羡慕嫉妒恨,把苏东坡书法的优点全部忽略,将不足的地方无限扩大。”
“好了,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书法,也是这样,环肥燕瘦,只是感观不同而已。”王观摆手道:“不要扯远了,快说说看,这个陈情表帖的字迹,符合苏东坡书法的特点吗”
“在我看来”
俞飞白又低头打量了下,吞吞吐吐道:“好像不太相同。”
“唉”
冯老闻声,表情一沉,忍不住微微叹气。伸手就要把桌面上的字帖拿起来,揉碎扔掉。
任老见状,虽然也为老朋友难受,但是却阻止了他的动作,轻声道:“冯老弟,别急,听他怎么说。况且,就算不是苏东坡真迹,也有可能是后人仿的古物。”
“年轻人,你继续往下说。”
劝了冯老几句,任老又转头道:“你判断,这不是苏东坡的书法,有什么依据”
“当然有好几个理由。”
俞飞白迟疑了下,慢慢的列数起来:“虽然说,这些字体用墨浓重,显得肥厚丰腴,仿的就是苏东坡的字。可是,仿得很没有水平。如果是十分制的话,最多能打两分。”
“那些,抨击苏东坡书法,如黑熊当道、石下蛤蟆、墨猪之类的评价,都是非常肤浅的见解。就好比这张字帖,以为把笔蘸浓了墨汁,把字体写大一些,扁平一些,就是苏东坡的字了真是荒谬可笑。”
俞飞白嗤笑道:“他们,根本不懂欣赏,也不了解苏东坡书法的精妙绝伦之处。”
“怎么精妙”王观适时问道。
“要说苏东坡书法的精妙,我个人觉得,可以分为三点。”
有人搭腔,俞飞白更是兴致勃勃道:“第一,就是笔画舒展。第二,就是字迹轻重错落。第三,则是字体大小悬殊。统筹这三点,整体观看苏东坡的字帖,应该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力。就好像是在看一幅图画,错落有致,极具韵律感。”
“可惜,在这张陈情表帖之中,不要说细节了,就是整体的感觉,我也看不到丝毫的苏字特点。”俞飞白摇头道,断然肯定,这绝对不是真迹。
这时,齐庆国在旁边问道:“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老仿的”
说话之间,齐庆国猛地眨眼,示意俞飞白说得委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