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白古怪笑道:“在宋太宗淳化年间,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淳化阁帖,就是用这种澄心堂纸,以及李廷珪墨摹勒的。”
“小哥说得没错。”
杨老笑道:“不过,南唐灭了以后,澄心堂纸的技术,好像也失传了,导致了这种纸越来越少。到了北宋中期,澄心堂纸已是非常珍贵,重金难求。比如说,像蔡襄、欧阳修、梅尧臣之类的大名人,得到了几张澄心堂纸,都要非常高兴的提诗临贴,作为纪念。”
“到了苏东坡的时候,那种澄心堂纸基本上已经绝迹了。”
杨老沉吟说道:“似乎,当时有个叫潘谷的人,不仅擅长制墨,而且也懂造纸。他仿南唐李廷珪墨与澄心堂纸,研制出一种新墨与新纸来,倍受苏东坡的亲睐。潘谷死后,苏东坡还特意写诗为他悼念呢。”
“所以说,古代的文人雅士,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轻视技术。”杨老微笑道:“至少,对于文房器物,不仅士大夫重视,就连皇帝也十分喜欢。只不过,由于战火频繁,大部分的技术,才失传了。所以让我们现在的人觉得,古人轻蔑技术,视之为奇技银巧”
作为古代手工艺的传承人,杨老在这方面比较有发言权,不过,他也意识到,说的话好像有些偏了,连忙拉了回来,不好意思笑道:“我是想说,每个地方的技术不一样,那么造出来的纸,也是薄厚不同。”
“王观,你是想说,在这幅图画上,被人敷了一层薄纸,把文同的墨竹图的重要特征掩饰起来了”这时,俞飞白有些明白王观的意思,迟疑道:“这个可能姓,不是没有。但是,可能姓非常低微。不过,你想验证的话,倒是可以找高手,帮你揭裱。”
“如果没有把握,最好不要去试。”
杨老显然不太相信什么障眼法,好心奉劝道:“要知道,揭裱很考较功力的,稍不小心,整幅画就毁了。”
俞飞白也赞同点头道:“钱老告诉过我,书画除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烂程度,不然千万不要去揭裱。如果,一定要去揭裱的话,也要请经验丰富的名工名手。要不然,遇上了技术拙劣的人,就成杀画刽子手了。”
“我明白。”
王观点头,发现两人还在担忧,干脆说道:“我有十成的把握。”
“什么十成把握。”俞飞白摇头,叹气道:“你不要忘了德叔的叮嘱,他还让你来监视我不要乱来呢。谁知道,你更加钻牛角尖。”
“这不同,我是想让真迹重见天曰,不是毁了这幅画。”王观无奈笑道:“你们不信,我可以做个小小的验证。”
“怎么验证”
俞飞白与杨老,都十分的好奇。
王观指着墨竹图的左下方,微笑说道:“按照一般的绘图布局,画成之后,作者的款名,或者钤印,就会盖在这里。”
其实,王观通过特殊能力,早就已经了然于胸,在说话之间,手指头沾了滴水,轻轻的按滴在墨竹图的空白地方。
一瞬间,水滴渗透到纸中,向四方弥漫开了。
与此同时,一方的微红朱泥钤印,就浮现了出来。钤文字迹模糊,但是文同与可四字,却能让人勉强的识别清楚。
“不是吧”
俞飞白惊愕,瞠目结舌,彻底呆了。
旁边的杨老,情况也差不多,浑浊的眼睛定定的望着钤印,充满了不可置信之色。
一会儿之后,俞飞白率先回过神来,眼神复杂的望着王观,一边苦笑,一边感叹道:“你小子,又拣了一个大漏。我现在已经麻木了,不知道是该祝贺你,还是该嫉妒的揍你一顿。对了,有这层薄纸敷着,你怎么能这样肯定,这幅画就是文同的真迹”
“呵呵”王观干笑起来,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好解释。
就在王观琢磨着合理借口之时,杨老站了起来,一把揪住他,急切道:“小哥,走”
第一百一十章三分画,七分裱
“杨老,怎么了。”
王观愣住了,不明白杨老揪住自己做什么。
“去找人,揭画。”杨老兴冲冲道:“我认识一个字画修复大师,他的手艺精湛,绝对能够完好无损的把这幅画上的一层掩饰物揭下来。”
“没错。”
这时,俞飞白也顾上不刚才的问题了,连忙点头道:“我也想要见识一下,一代竹画宗师文同的真迹,到底是什么模样。”
“那就麻烦杨老带路了。”
王观闻声,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由于发福中年人已经埋单了,所以三人直接下了茶楼,在街道旁边招了辆出租车之后,就直接朝杨老所说的地址去了。
半个小时之后,出租车停在了一个小区之中,一栋普通的民宅前面。
付钱下车之后,王观左右打量,发现这个小区,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又远离了热闹的商业街道,倒显得有几分安静清雅。
尤其是眼前这栋宅院,有点儿像四合院的布局。在前院之中,搭了个竹棚,篱笆上缠绕了许多爬山虎。绿油油的藤条丝叶,随风飘扬,十分青翠惹眼。
“叮咚”
杨老随手按响了门铃。
一会儿,宅院之中,走出来一个保姆模样的年轻女子,看见了杨老,立时笑道:“杨老爷子,是你来了。”
杨老点头,随口问道:“黄老哥在不在”
“在呀。”保姆笑道:“不过,刚才有个什么公司的人上门,老爷子烦他,借口忙,现在躲在工作室里看书呢。”
“呵呵,黄老哥的脾气好,换成是我,真烦了,把人撵走得了。”杨老笑呵呵道:“去,告诉黄老哥,是我来了,而且带来了件好东西。”
“知道。”保姆笑嘻嘻点头,转身回屋里去了。
看得出来,这个地方,杨老很熟悉,也不需要人带,反而当成自己家一样,引着王现与俞飞白,大大方方的穿过通道,走进了客厅之中。
与此同时,在客厅之中,有个西服革履的中年人,安静的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翻着一本杂志,看见杨老进来了,连忙惊喜抬头,起身迎了上去。
“杨老,你来看黄老啊。”中年人十分热情。
不过,杨老似乎也不认识这人,或者不愿意搭理他,只是敷衍的点头,淡然道:“我找黄老哥有正事。”言下之意,你这种没事的闲杂人员,赶紧走吧。
然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