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1 / 2)

塘子,十分的迫不及待。

“这不大对劲。”李老奇道:“这种鱼类回流,一般都是在秋季,现在才初夏,怎么会出现这种事”

李老打了一辈子鱼,对这些十分了解。

王石心里倒是很清楚。

一定是自己注入塘子里的灵泉,经过这两天,从水沟蔓延了出去,将大河里的鱼类勾引了过来。

越来越多的鱼聚集起来,你挤我,我挤你,拼命的往塘子里窜,却更难窜进去。

小平子和二娃牛儿,干脆从屋里拿出了木盆,动起手来,专挑大的捉,不一会儿,就捉了好几条。阿三在一旁则干着急,水沟虽然还算宽敞,但相对于阿三的体型,就显得窄了,所以阿三下不去,只能昂昂叫唤。

水中有些十几二十斤的大鱼,小孩子根本拿不住,小平子就央求王石动手。

孩子们的大呼小叫引来了更多的孩子,不知啥时候,全村的大小毛孩子都到了。木盆、布袋,各种工具,应有尽有。趴在水沟边抓的,直接跳下去抓的,各种手段各显神通。

塘子边越来越热闹,大人们也被吸引了过来。一见这里的情况,也火急火燎的回家拿工具去了。

王麻子最牛叉,居然把家里的渔网都抱了过来,看样子准备一网打尽。

老村正则脸sè不虞。

这是王石的塘子,王石的水沟。里面的鱼就应该是王石的。大家伙儿这样,像啥话。

正要喝骂,却被王石拉住。

“老叔,几条鱼罢了,小事儿。再说了,这都是河里边回窜上来的,又不是我养的。今天这事儿可是个祥瑞,丰收啊,让大家伙乐呵乐呵,多好,呵呵呵”

李老也在一边帮腔。

老村正沉着脸听了王石的话,总算点了点头,道:“确实是祥瑞。”

这一上午,河里回窜的鱼就没停过。不论人们怎么捉,怎么网,似乎还是那么多。最后,人都乏了,渐渐没了兴致,就慢慢散了。

王石则到水渠河口边,将篾笪给按了下去。

再不按下去把口子堵住,塘子再大也装不下啦。

中午,村子里鱼香飘荡,家家户户都是全鱼宴。人过瘾了,连家里养的狗,都难得吃饱了一回。

第十九章新作物

ri子淡如水,眨眼间就流过了十几天。

这天,老村正找到王石说事儿,是关于王石地里庄稼的事儿。

前些ri子,因为各种庄稼都还是幼苗,远看差别不大,也仅仅是田地挨着王石家的几户村民看出了些差异,但也没太在意。

但随着庄稼植株长大,王石家地里的四种主要作物与其他村民地里作物的差异就开始显现出来。

尤其是玉米。

从播种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左右了。王石的种子都是经过空间孕育的超级良种,再加上他在池塘里注入的灵泉的影响,仅仅一个月,玉米植株就基本成熟,开始出天花,结玉米棒子了。

平均三米高的植株,粗壮的茎秆,宽大肥厚的叶子,无不显示出其与众不同。

其实十天前就有村民给老村正反应这个事儿了,老村正当时也颇为好奇,还专门花了时间,到王石地里蹲点观察,最终确认,这种作物肯定又是个新玩意儿,就像王石家后院的蔬菜一样。

老村正原本想直接问问王石,但又觉得不太好,有些踌躇。后来老村正又陆续观察了其他几种作物,越是观察,越是疑惑,越是好奇,到今天终于忍不住了,早饭都没吃,直接跑王石家里来了。

王石早就料到老村正的到来。

可不嘛,那玉米鹤立鸡群,只要不是个瞎子,谁都能看得出不同来。至于土豆和红薯,虽然被玉米掩藏了光彩,但只要仔细观察,也会被吸引。还有那长势比其他村民家好了无数倍的麦苗,同样让人惊诧。

对于老村正的问题,王石如实回答。

“都是我老家带来的粮食作物。”

老村正点头:“俺就知道。不过石头,你给细说细说,都是些啥作物让俺老头子也开开眼界。”

“呵呵,”王石笑了笑,道:“那种长的高大茂盛的,叫玉米,剩下的一种称之为土豆,另一种叫红薯。”

“玉米,土豆,红薯”老村正念叨了一阵,道:“这几种作物有啥说法”

王石伸出食指,认真道:“这几种作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产量高。”王石说着,笑眯眯的住口了。

“有多高臭小子,吊俺老头子的胃口”老村正声音大了起来,把一边的李老也吸引了过来。

就像王石后院的蔬果,长的那么好,让全村人都眼热,也从没听他自己赞一个好字。而现下王石却极为认真的表示这几种作物产量高,这让老村正差生了极大的好奇。

“嗯哼,”王石轻咳一声,脸上作出正sè模样,道:“玉米亩产十五石以上”

“什么”

老村正和李老同时惊呼出声

“这不可能”李老先回过神来,立刻否认道:“这么好的东西,依着你的xg子,肯定会推广开来小子,拿咱俩老头子消遣是吧”

“对头,臭小子,骇的俺老头子差点嗝屁喽”老村正抚着胸口,语气还有些颤抖。

“看吧看吧。”王石摊摊手:“这就是我没立刻推广的原因。”

两老一怔,都皱起了眉头。

“啥意思”老村正不明所以。

“这不明摆着嘛,大家伙都不相信”

王石没说完,李老一拍手掌,大悟道:“俺知道了,俺知道了。这些东西没人见过,不能取信于人,如何推广得开”

“李老是个明白人。”王石笑道,见老村正还迷迷糊糊,于是解释道:“老叔,你想啊,如果我突兀的拿出这些种子,告诉乡亲们:这玩意儿产量顶天了,谁相信不骂我个狗血淋头,说我是骗子就算好的了。”

“呃”老村正闻言,无语。

“所以”李老眼睛发亮。

“所以俺就先不说,自己种了,让乡亲们看看结果,然后再让大家伙一起种,问题迎刃而解。”王石顺着李老的话接道。

“聪明的小子。”李老竖起拇指,赞道。

“那啥时候能让大家伙都种那啥玉米,什么豆儿来着”老村正忙问道。

“好像还没出成果吧老叔太急了点吧”王石道。

“这不是俺老头子相信你嘛对了,再给俺说说那个什么豆儿,还有那啥的产量。”老村正道。

“是土豆和红薯。”

“对对,土豆红薯。”

“土豆嘛,亩产四十石以上,红薯一百石以上。”

王石一口气说完,看着老村正和李老目瞪口呆,胡须乱抖的样子,嘿嘿直笑。

其实王石口中的数据还是保守的说法。两千年后的天朝,玉米的平均产量五六百公斤、十石左右,土豆平均一千五百公斤、三十石左右,红薯平均四五千公斤、仈jiu十石左右。而王石地里的玉米土豆红薯,那可都是经过空间孕育的超级良种。再加上灵泉的浸润,其平均产量就算达不到两千年后的三五倍,也有一两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