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除请和之外,更献策进言,李、郭欲挽回当前颓势,只有抢先进攻一途。如果等马悍率军杀到长安,他们就等于坐实了逆贼的罪名。惟有先一步进攻雒阳,将白狼军堵在函谷关。这样可达成两个目的:一、若白狼军出关迎战,则失去雄关优势,西凉军可与之决胜;二、若白狼军坚守不出,则会给雒阳君臣造成强大心理压力,人心恐慌。届时只要向天子提出恕其叛逆之罪,恢复官职便可退兵,则朝廷在压力之下必然屈服。
张济表示虽不能如二将所愿出兵相助,但可资助粮抹,并为西凉军看好后路及左翼黄河屏障。
李傕、郭汜闻言大喜,连声称善,当即尽起长安之兵,两军合计五千余人马,杀奔函谷关而来。
不得不说,李、郭二人政治智商欠费严重,他们也不想想,张济与他们都是同一起跑线的人物,他们想不到的东西,张济又怎能想得到而且还如此有条有理,有论有据
事实上,引西凉军进攻,并分化西凉三将,正是马悍、贾诩与郭嘉所定之策,而执行者,正是贾诩。
贾诩亲自跑了一趟弘农,传达朝廷的旨意,并劝说道:“以将军在兴平年间屡屡冒犯天子之举,罪莫大焉,今天子开恩,卫将军网开一面,只削虚衔,既往不究,将军当加额相贺,岂可再与二逆同流合污”
贾诩在西凉军中的威望是相当高的,张济亦一向敬重有加,闻言连连点头:“先生所言极是。”
贾诩再道:“若卫将军挥师来攻,将军之弘农大军首当其冲,李、郭二人未必肯出长安相助。倘如此,李、郭未灭,将军先亡,为人挡盾,何苦来哉”
张济与侄儿张绣闻言互望一眼,心知贾诩所言在理。倘白狼军进攻长安。则必先拔弘农,谁也不敢放任一支敌友不明的军队在自家大军的后方。但叔侄二人也是伤脑筋,他们在弘农经营日久,总不能为避王师兵锋,放弃大好的根基,四处流窜吧
贾诩处处以为张济叔侄考虑的态度,赢得了叔侄信任。张绣恭恭敬敬行礼道:“先生何以教我”
贾诩“推心置腹”道:“两全之法,惟有一策。将军可派使者劝李、郭抢先进攻函谷关。如此,李、郭大军陈兵于关下,则将军便可在后方笑观成败了。”
张济叔侄茅塞顿开。在得到贾诩的耳提面命后,当即派使者出使长安,如此如此一番说辞以贾诩对西凉诸将性格弱点之熟稔,忽悠这两个政、智点数不满十的家伙,还不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用他老人家亲自出马,只指使张济的使者跑一趟、传个话,李傕、郭汜这两个牛魔王,就被牵着鼻子乖乖出来了。
为什么一定要西凉军来攻函谷而不是白狼军挥师长安
原因很简单,第一、雒阳周边未稳。朝局不宁,马悍及其主力军不能长时间离开中枢,以免生变。第二、于函谷关下打防守反击也好,出关迎敌也好。在后勤补给方面,远远好过劳师远征长安。眼下雒阳最缺的就是粮秣,在函谷关决战与在长安决战相比,粮食最少可节省大半。这笔账,任谁都算得过来。
果然,听闻李傕、郭汜挥师杀来。张济在弘农提供粮秣相助,雒阳君臣一时间陷入恐慌这半年来,每每思及兴平年间,为了几副牛骨头,天子蒙羞;车驾东归,一路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命在旦夕无论是天子刘协,还是诸公卿大臣,每个人都有一种脱离苦海、再世为人之感。谁也不想再跌入那无边苦海中,于是朝中掀起一股风浪,要求马悍上书谢罪,敦请天子撒销诏书,赦免西凉二将。
消息传到函谷关下的西凉军大营,李傕、郭汜皆得意洋洋,麾下军兵终日于关下耀武扬威,叫阵搦战。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不过这指的是秦关,也就是秦朝时期的函谷关,位置在弘农郡曹阳亭以西。而汉朝的函谷关则在新安以东。
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遂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新安以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南临涧河,北依邙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
如果说秦关是因险而制,汉关则纯属虚荣心作祟的产物,所以在险要上,远不能与秦关相比。汉函谷关外有大片平整土地,地势起伏平缓,倒是很适合大军作战。不过雄关到底是雄关,关外如壶腹,关前如壶口,两侧壁立十仞,任你千军万马,到此也得挤成纸片。也就是说,这函谷关,不是靠人多就能拿得下的。
李傕、郭汜陈兵关下,也不是妄想以区区五六千兵力,就能拿下函谷关,他们的目的,就两个字:逼宫。
逼天子、逼百官、逼马悍、逼白狼军。
守卫函谷关的周仓及麾下白狼营,早在西凉军出现关前时,就要迎头痛击,但将军府随后传来严令,严禁出击。违令者军法从事。结果周仓每日看着西凉军于关下耀阵,憋得一肚子气。
而马悍之的以迟迟不出击,并不是因为准备不充分,而是另有原因,他在等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
六月初,一声鹰唳,掠过刚刚封顶的崇德殿,等待已久的消息来了。
马悍接过鹰眼送来的译件之后,对眼巴巴望着自己的诸将,只说了一句:“开始吧。”
当朝中喧嚣与西凉军气焰达到最顶端时,已经完成各项布署的马悍留下郭嘉留守将军府,亲提三千大军,迎战西凉军
第二百七十章函谷关合战上
感谢大盟、赵无恤2014、ufgw、纵横彭、宇文羽支持
六月初三,风紧,日烈,函谷关前。
辰时初,仿佛约好似地,鼓声阵阵,步伐轰隆,敌我两军同时击鼓出兵。
三千白狼军从长长的函谷券门鱼贯而出,于关前三里处排兵布阵。
而西凉军两座大营,亦只留数百人守寨,大军几乎倾巢而出看样子,李傕、郭汜,是打算将威吓进行到底了。
马悍三千大军,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白狼军只有二千人马,正式分为两个标准步骑部汉时一部约一千至一千五百卒,含正、辅卒。其中正卒一千五百人,这就是他的主力战卒,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近半是见过血的老卒。
大军以骑部为中军,由马悍亲领;步部为左翼,以周仓为校尉。另从四千雒阳新军中精选五百西凉羌胡、白波悍卒,自结一阵,为大军右翼,以徐晃为指挥。
另有一千辅卒、医工,工匠、杂役,于阵后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