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9(2 / 2)

将血 河边草 5596 字 2019-04-29

当然,在这个时候,大秦的官员们还只是就事论事,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稍稍有些别的延伸,即便是看到了战俘的好处,却也断没有想的那般长远,而那提出此议的户部张姓小官儿却是得了上官的赏识,很快晋升为七品承文郎,终于正正式式的一步踏入了官场。

从大秦景兴四年开始,许多东西都在变,甚至景帝陛下有了改元的意思,不过却为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所阻,而李圃担心的只有一个,朝廷上下如今已有些不堪重负了,从中书到六部,皆是一片忙àn的景象,若再行改元之事,只能是àn上加àn。

当然,话不会说的如此直白,引经据典的劝谏的结果就是,景帝陛下明智的打消了现在改元年号的念头。

不过,yu行之事为人所阻,再英明的皇帝的也会有些郁闷,就在心绪不佳之时,却是想起了许多时候未曾出现在朝会上面的心腹之人来了,那人说话有些时候虽并不好听,但在景帝心里,其人忠心却是朝中独一无二的,当然,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其中缘故却有许多,最重要的就是那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从来不会如旁人般,将真正的用意掩饰在一大套的虚词当中,让你分不清吧辨不明的。

说要领兵入蜀,便上了平蜀七策,说要接掌武学,之后桩桩件件,就都冲着武学去了,据说只在中郎将衙门见了几个指挥使之后,就再没到中郎将衙门视事过,之后派人各部的跑,要人要钱从不手软,值此时节,很是让人头疼了一番。

而对于朝廷发生的一件件大事,也好似充耳不闻,朝会上见不到其人的影子,也不回府,据说就泡在了武学那里,一副要大兴土木的样子,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试想一下,一个朝廷三品羽林中郎将,却一门心思的想要办学,即便是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也让景帝心里觉着其人太过不务正业了,相比,若是若是朝着京军兵权使劲儿,却还让人觉着有那么几分合情合理

于是,当李圃带着几个中书重臣躬身退去,景帝却未再叫人进来议事,而是命人去召了个内衙的主事过来,劈头就问,“你可知羽林中郎将赵柱国现在何处,在干些什么”

“回禀陛下,大将军如今常驻于国武监,等闲不会回转京师,之前派人去瞧过,武学原有屋宅,已拆的差不多了,大将军正督促人重新搭建,奴婢派去的人也问过,恐怕还需明chun,才能瞧出个模样来的。”

“朕朕听说,再过几日,赵柱国不是要成亲的吗上次成亲闹的沸沸扬扬,这次怎么就一副不闻不问的样子太过厚此薄彼了吧”

那主事低垂着头,心里砰砰直跳,脸上肌rou也抽动了几下,这个这个好像得去问赵大将军本人吧咱们内衙只管刺探消息,哪里还能管得到大将军的家事同一个婆娘生的儿子还得分个长幼轻重出来,何况是娶到家中的女人了

不过心里是怎么想的,嘴上可是半点不敢露出来,只是垂首跪在那里,这话头他可不敢接,赵大将军哪里是他这个身份能轻易置喙的

景帝李玄谨也觉出了这话颇为有失威严,皇帝关注臣子的婚姻大事,一次那叫恩宠,再多便有不妥了,即便是皇子选妃,皇帝老子也断不会一个个看过去,事事亲问,何况是臣子了,所谓过犹不及,便是这个道理了。

一觉不妥,随即挥手屏退此人,不过想到皇子,他的心思却是转了开来,蹙起眉头,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己虽正值壮年,chun秋鼎盛,但迟迟不曾立下太子,已招致许多传言,更在前些时候,险些酿成大祸,而今蜀中平定,再有个三两年,地方上也就能彻底的平静下来了,也是到立下太子的时候了。

一如所有君王,对于自己的儿子,也就将来许会继承帝位的太子,那种复杂难言的感情实在非是外人能够理解的了的,想到这个,不由有些心烦意àn,加之本来就有些烦躁,一股莫名的火气在这位大秦帝王的心中越烧越旺

当然,能够享受到皇帝陛下雷霆之怒的人不少,但却也绝不会多了,所以,这一天皇帝陛下龙体欠安,将陛见的大臣们都打发了回去,而景帝本人却是施施然的移驾凝翠园,散心去了

“大人,已经拆的差不多了,再过三两天,卑职等就可以着手打下石基,按照节气,霜降之前,应该可以完工,待到来年初chun,开始正式动工,卑职等估算了一下,来年夏末时候,这个第一期便可完工,到时正好开始这个第二期。”

工部员外郎韩chun江陪在羽林中郎将赵石身旁,仔细禀报着工期,比预期的要快一些,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人手充足,不管他这里提到什么,那边中郎将大人几乎只需交代下去,自然有人去办,不论工匠,还是各种器械材料,调拨起来都是顺风顺水,没有一点的耽搁,和以往修建河堤,道路时遇到形形sèsè的麻烦,只要一个关节料想不到,就得耽误工期的情形截然不同。

在羽林中郎将大人的权势之下,许多难处都是迎刃而解,敢于刁难的硬是没有一个,人手几乎是想要多少给多少,若非匠人太少,大秦各处,还有蜀中那边今岁又调了许多过去,照这个情形看,这五年之期却能缩短一半儿的。

当然,这里面他们两个领头的员外郎也没少出了力气,算起来,工部不算是冷清衙门,每年都忙碌的很,不说皇宫每年都要修整,就说大秦各处的城防,堤坝,道路,沟渠等等等等,全都在工部职责之内,如此这般,想要闲下来,哪里能够

但朝野上下却没多少人愿意来工部,只因工部太累,脏活累活一年年的干下来,升迁却是极难,尤其是一些城防修建,更是干系重大,一个不慎,主事官员就得丢官罢职,甚至有的性命都是不保。

而其中还有匠作监如此重地再说,所谓士农工商,工匠也只比商人略高一筹,几于贱役无异出了事是自己的,有了功劳却是别人的,往死了用人,却看不到多少指望,又有谁脑袋发了昏,愿意到工部任职

所以,如果谁从其他各部调任工部,不管给了你什么样的差事,其实与贬斥无异,所以,工部上下,出了尚书大人和侍郎大人外,其他人等,眼前都是灰蒙蒙的。

所以工部有那么一句话,办外差,不如在京闲呆,去府县,不如从军看库,去河堤,不如修桥补路,去城防,不如皇城建屋,聊聊数语,道尽了工部上下的辛酸无奈,而常年和民役,匠人打交道的工部官吏,这身段哪里又高的起来

唯一还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