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诸葛恪严令禁止,凡被捉到的尽数严惩,后来,朱治却忽然召诸葛恪而去,少顷,诸葛恪满脸落寞而出,便再也未有理会。
而逃去的兵士,很快便铩羽而归,原来山下四处皆有魏寇的人马,不少人下山后,虽强渡过去,却都被魏寇的人马乱刀砍死,而更为可怕的是,那些魏寇的人马,似乎并不接受投降
不知不觉连过数日,山下洪潮渐渐退去,在这数日间,邓艾每日都会前来打探,观察山上情势,在四周监视的人马则按时轮换。
一日,山上忽然白旗招摇,山上交州人马纷纷叫降,不久,一队交州兵士赶到山下,疾声喝道:“朱治已死,我等愿降,恳请留命”
邓艾听言,面色一变,长吁了一口大气,冰冷的眼色中还是闪过一丝不忍之色,遂下令教数员兵士前去通传,教山内兵马不得乱动,皆在寨内静候,反敢趁乱逃脱者格杀勿论
随即,邓艾便速速下令,征集城内兵马,准备上山擒住一众余孽,约是半个时辰后,浏阳城内兵马纷纷赶到,在邓艾的指挥下,各部人马围上山去,一路各军听号而动,听令而止,极为谨慎。
在山上的交州军见之,无不面生畏色,邓艾如此围上山来,他等根本没有丝毫机会能突破而去。
直到黄昏时候,邓艾先派数队人马,探索已毕,忽发号响,霎时间,鼓号齐鸣,喊杀声惊天动地,邓艾策马挺刀引兵冲入寨内,各处魏兵人马纷纷汹涌围上。
在寨内的交州兵,见魏兵围拥过来,势已极也,纷纷跪倒一片,弃戈投降求饶,邓艾纵马突前,猛地勒住马匹,厉声喝道:“朱老贼尸首何在,快快取来”
邓艾说罢,交州人丛中忽然一阵骚动,只见数员交州兵唯唯诺诺地将朱治的尸首搬到邓艾身前,朱治的首级用一木匣盛着。
邓艾瞪大眼眸,见木匣内的首级,正是朱治,咬牙切齿,嘶声喝道:“老匹夫,你昔日害死我家夏侯将军,可料知今日得此下场耶”
邓艾喝毕,面色冰寒,问那捧着木匣的兵士,朱治如何死去,那兵士哪敢怠慢,急言道说。
原来就在昨夜,交州军中将士皆怨朱治轻敌大意,至此大祸,又想邓艾对其恨之入骨,遂欲叛乱将其杀之,然后向邓艾奉上其首级,以保性命。
怎料朱治似乎早有预料,仗剑于帐中等候,见得众人各提兵器入帐,向东面而拜,只道无颜面见于吴王还有一众江东俊杰,令众人取他首级,以保性命,朱治说罢,便以剑自刎。
邓艾听了此事,面容的恨色不由渐渐消去,摇首叹声而道:“我虽痛恨老匹夫,但老匹夫确不失为英雄人物,我邓士载敬之”
邓艾说罢,遂教兵士将朱治尸首葬于山头东面,然后又教各将,收编交州降兵,一众数千余交州降兵,皆无反抗。
少时,邓艾收编已毕,忽然想起某人,厉声喝道:“诸葛恪何在”
第七百零七章诸葛恪的诱惑
邓艾喝声响起,被分批押于四周的交州降兵,面面相觑,却是无人应答,邓艾眉头一皱,又是扯声喝问。
这诸葛恪非是等闲之辈,虽年纪轻轻,却已在东吴军中担任高职,更兼又是诸葛亮的侄儿,于公于私,此人绝不能放过
邓艾连声吆喝,却仍是无人反应,邓艾面色一冷,忽地高举大刀,遥指一员交州将校,冷声喝问道:“诸葛恪在哪,你等若敢包庇,后果自负”
邓艾双眸猛地射出两道腾腾杀气,那交州将校吓得顿时变色,连忙跪伏拜道:“将军饶命,不久前,诸葛将军下令教我等投降,我等各去准备,后来便不见了他的踪影”
邓艾闻言,脸色一惊,暗暗腹诽道:“好一个金蝉脱壳之计,这诸葛恪必定是趁乱逃去了”
邓艾想罢,立即喝令教数员将校引兵下山,务必要寻到诸葛恪,正如邓艾所料,就在诸葛恪下令投降后,诸葛恪自引一众心腹将士,分批暗中离开。
早前,诸葛恪便已在山中寻到了几处隐蔽之所,后来,邓艾虽下令围攻山上,但途中却有许多细小之处,难以一一探索。
诸葛恪等人见魏兵尽数上了山头大寨,便连忙从隐蔽处逃出,迅疾离去,却说诸葛恪引着数十心腹将士刚是下了山,忽然山上一阵阵马蹄声起。
“这邓艾竟察觉如此之快”
诸葛恪神色一惊,他本以为邓艾若是不见他在营寨,定会先在寨内寻索一番。有这段时间的空余。他足可逃脱而去。
但诸葛恪却并无料到。邓艾一眼便识破了他金蝉脱壳之计,诸葛恪暗暗叫苦不已,急望西南方向逃奔而去。
所幸诸葛恪那拨人马,人数不多,极易隐蔽,邓艾所派的追兵,在山下四处寻索,如若大海捞针。直到夜里初更,邓艾见尚未有报,便下令召回,一众追兵无功而返。
当夜,邓艾整顿完毕,于众将在帐内商议,众将皆言,时下东吴西南一带,兵力空虚,已不足为患。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逐个破之。以完成当今陛下征伐吴南之令,建立不世功绩
如此一来,夏侯渊九泉之下得知,亦能瞑目也,邓艾听后,却是面色沉着,不动声色。
夏侯渊麾下旧将陈离,乃是一身长八尺的汉子,生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年逾四旬,陈离见邓艾犹豫不决,急声又道:“邓将军,夏侯将军为征东吴西南而死,我等皆为其旧部,皆望能完成其遗志,以祭夏侯将军在天之灵”
陈离话音刚落,一众将士又纷纷应和,邓艾长叹一声,却是摇首而道:“诸公稍安勿躁,我以为时下我军当速望吴郡救援,以助陛下先平定吴北一带”
“昔日于将军提议分兵而攻吴之南、北,望能速克东吴,然后再速调拨兵马,杀入西川,讨伐北晋”
“陛下雄才大略,许而为之,我等一众将士,皆亦以为大可行之,却万万未料到,诸葛亮等一干残蜀遗臣,竟投于东吴麾下,以致局势大变”
“时今陆逊麾下数万大军,定已赶到吴郡,兼之诸葛亮等一众残蜀遗臣,亦随后进往,陆逊与诸葛亮皆是天纵奇才,有神鬼莫测之谋略,两人联手,麾下更不乏精兵、猛将,恐怕吴北之地,定会多有变故”
“我思前想后,觉得当以大局为重,时下东吴上至君主下至文武群臣,皆于吴北之地与陛下对抗,若是吴北得以平定,吴南不需多日,便可攻克,诸公以为若何”
邓艾侃侃而言,众将听之,面面相觑,最终似乎都被邓艾说服,纷纷拱手应和,愿效死力。
邓艾大喜,遂教诸将传令三军歇息数日,收拾行装,整备辎重、器械,众将领命,速速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