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1 / 2)

曹兵近一万五千。

周瑜虽赢得一场大胜,但脸色却不见丝毫喜色,因为他一直在等待潘璋的捷报,对于周瑜来说,于公于私,若能杀得曹操,胜过击杀百万兵马

少时,潘璋回到大寨来见,周瑜欣喜若狂直冲出帐迎接,潘璋一见周瑜,脸色骤变,急下马跪伏告罪。

“末将无能,让曹老贼逃去了”

周瑜一听,一道无明火顿时涌上心头,若不是看到潘璋浑身浴血,精疲力竭,恐怕就要责罚一番。

当下周瑜询问其中细节,潘璋细细报之,周瑜听罢,目瞪苍穹,厉声喝道:“老天无道,竟助老贼逃生”

周瑜喝毕,忿然入帐,诸将随入,此番大胜,战场形势略微好转,如今江东已经不必急于撤军了,只待淮南及江东的援军再至,便可再与曹操一决胜负

另一边,曹操逃回余姚,郭嘉、毛介、陈登等臣子急出来迎,见曹操并无大碍,方才放下心头大石。

又是过了大概两个时辰,于禁、许褚、夏侯渊、乐进等将纷纷引一支残兵回到余姚城。

说来,诸将之前见曹操被追甚急,心下都担忧不已,如今见曹操早先一步退回城内,这才定下神来。

经昨夜一役,曹军大折兵马,此时余姚城内仅有三万余兵力,虽略多于江东军,但江东军此番大胜,士气正盛。

因而曹孙两军,在总体实力上,处在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此后数日,曹孙两军相安无事,各待援军到来。

而就在曹孙两军于余姚大战之时,荆州却因蔡瑁出兵淮南后的两次大败,颇为震动,尽管因为蔡家在荆州的势力,而无人敢责难,但私下议论却是免不了。

一日,蔡瑁之妹,刘表之妾蔡氏无意中听到下人议论淮南战事,其中多有耻笑蔡瑁两次大败,损兵折将之意,蔡氏当即大怒,命左右将那多嘴下人杖毙。

回到房间,蔡氏还是心下难安,想到兄长蔡瑁素来与刘备不和,遂以为是刘备在暗中推波助澜,当下便向刘表吹耳边风道。

“夫君,我家兄长为荆州大业征战在外,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方才为荆州夺得庐江一郡,可眼下那客居荆州之人,却嫉妒我兄长之功,暗中诋毁我兄长,夫君此事可要为我兄长做主啊”

虽然蔡氏没有明确说出那人是谁,但客居荆州,且与蔡瑁有隙之人,除了刘备还能有谁。

刘表闻言,当即眉头一皱,显然不太相信刘备会做出这等事来,但听蔡氏说得如此信誓旦旦,又开始有些相信下来。

说来,蔡家这几年在荆州作威作福,甚至多有忤逆刘表之意,但这也只是结党营私而已,并不会影响到刘表对荆州的掌控,因而刘表才能处处容忍蔡家。

可刘备却不一样,刘备至荆州之后,处处传播其仁义之名,更是在荆州四处肆无忌惮的拜访名士、招揽人才,到了新野后,竟以一县之税,养近万兵马。

刘表虽已老迈,但心思却颇为通透,他心知刘备这个穷亲戚并非真心投靠,只是避难尔

而刘表之所以能容下刘备,一是怕拒绝刘备之后,留下污名,更为重要的是他想要借助刘备之力,解决外患。

但眼下荆州并未外患,这让刘表觉得收纳刘备已无意义,反而有一种养虎为患之感,眼下蔡氏之言更是将刘表心中的那把猜忌之火,熊熊点燃

蔡氏见刘表已经意动,于是又开口道:“夫君,此番出兵淮南之议,乃是刘备提出的,可如今他倒好了,挑子一扔,安然在新野享福,却让我兄长在淮南担惊受怕,日日忍受征战之苦。”

“妾身听闻那刘备麾下有数员万人敌之猛将,又有自比管仲、乐毅之谋士辅佐,实力不可谓不强,夫君何不让其也为夫君效力,省人其四处传言夫君不识其才,不重其能”

刘表闻听蔡氏言刘备四处传他无识人之明,无用人之度,顿时恼怒不已,刘表素来最重声名,若此事当真,刘表当然无法容忍。

当下,刘表有些恼怒地问道:“刘玄德果真言夫君不识其才,不重其能”

蔡氏见刘表如此模样,便知刘表已经信了刚才他的挑拨,当即信誓旦旦地答道:“当下荆州谁能不知,谁能不晓,夫君大材小用,让刘玄德这样的大贤为一小小县吏”

“哼他刘玄德以为我已老了,就看不出其狼子野心吗我好心收留于他,他不仅不知感恩,还如此诋毁于我,着实可恨”刘表闻言,当下勃然大怒,蔡氏看得,心下窃喜不已。

蔡氏当下又是安慰,又是挑拨道:“是啊,那刘玄德果真可恨若非夫君收留,恐怕其早已为曹操所灭,身首异处其既然不知感恩,则无法成荆州之臂助,反而将是荆州之心腹大患也,不得不防”

刘表听蔡氏如此说道,顿时来了兴趣,于是问道:“不知夫人可有良策教予夫君”

刘表只是这样随意一问,随知蔡氏还真有主意,于是谏言道:“夫君,妾身有一驱虎吞狼之计,欲献与夫君,请夫君斧正一番时下荆州与江东开战,江东于荆州而言,乃一欲食荆州肥肉之饿狼,而刘备于荆州乃一猛虎也”

“狼、虎皆荆州之敌,夫君可命刘备领军征伐江东,若胜,于夫君而言,乃是开疆拓土之益事,若败,夫君可借此机会,处置于他,如此,无论胜败,皆对夫君大为有利”

刘表闻言,当即大赞道:“夫人之智强于夫君麾下谋臣多矣此计甚妙,当应从之”

第一百九十三章刘备袭江东一

次日,刘表当即派人去新野请刘备至襄阳议事,刘备本欲向刘表使者,打探一些小道消息,可这使者竟一问三不知。

不解刘表为何突然召见的刘备来寻诸葛亮,诸葛亮闻言,略一沉思道:“主公,近日来,荆州广传蔡瑁兵败淮南之事,想必此番刘表召见必与此有关,若亮料之不差,主公此番前往襄阳,必可获领兵征战之机”

刘备闻言大喜,但很快又眼中闪过忧色地问道:“军师此言有理,可我那兄长素来颇为防备于我,今番为何让我获领兵之权,难道其不忧备假公济私耶”

听刘备如此发问,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而道:“此番若是领军出征,其所攻者必江东也,刘表素来忌惮江东,时下江东正与曹军鏖战,刘表必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若说刘表对主公已无猜忌之心,这绝无可能想必是有人向其献驱虎吞狼之计也”

刘备闻言,眉头一皱,当即忧心道:“既如此,若我那兄长欲让备领兵,备该应之还是该否之”

瞅见刘备皱眉,诸葛亮轻摇羽扇,当即开解道:“主公勿忧此番之变于主公而言,乃利大于弊,主公若屈居新野一地,则大业难城,相反主公若能于荆州多立战功,则荆州皆知主公威名,再者,主公可于军中暗结军中将领,只待荆州天变,主公便可因势而起,抢占有利之资”

刘备闻言,方才眉头舒缓,心情轻松地随使者赶往襄阳,数日后,襄阳州衙,刘表端坐首位,对堂下一众文武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