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畏嗯了一声。诺夫哥罗德算是俄国境内有数的大城市,横跨沃尔霍夫河,在那里肯定能找到渡河的办法。但是据他所知,那里驻扎着一个步兵团,如果再加上从西线派出来阻截自己的部队,从那里过河肯定要打一场硬仗,偏偏硬碰硬一直是吴畏想要竭力避免的。
他看了一眼站在欧阳兴祥旁边的姚文建,问道:“你怎么想”
“我觉得这河不算宽,带轻装备能过去。”姚文建作为搜索部队已经到河边来过一次,甚至还让人下河测量过水深,自然另有一番判断。
刘东明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姚文建不愧“炮灰连长”的称号,明知道河对面有南俄重兵防备,居然还敢提这种建议,敌前携带轻武器渡河,就算不被发现,过河之后总要作战,那就和作死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吴畏对姚文建的提议倒是很欣赏。他自己是十五军出身,作战理念偏向于出奇不意,所以从列兵一路走来,都是这个路子,手下的军官也大多富于冒险精神。
在这些人里面,刘东明要算一个例外,他本来是炮兵出身,到吴畏的手下时就已经是上尉连长,而且文化水平不低,善于思考,有自己的一套军事理念。后来带团后,装备的又都是重型武器,指挥风格自然偏向于稳扎稳打,希望用优势火力来吃掉对方。
这种想法说不上不对,美国人打二战的时候基本就是这个套路。但是前提必须是总体火力优于对方。
现在这个世界上要论同级建制的部队,火力输出能力超过团的或者就只有炮兵部队了,但是这玩意又不能自己顶到第一线上去,所以完全可以说,在同建制的可以作战的部队当中,团的火力世界最强。
但是团再能打也只有六个连,南俄方面可以轻易用大量的兵力来淹没他们,在这种比例严重失衡的兵力对比下,单纯讨论火力输出能力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吴畏并没有征求刘东明的意见,而是向姚文建问道:“能带你的连队过河吗”
姚文建很认真的点了点头,然后又迟疑着说道:“不过弹药是个问题。”
武装洇渡的时候,单兵负重是个难题,特别是在沃尔霍夫河这种水流湍急的河流里洇渡,体力会消耗很大。
吴畏看着河面想了一下,挥手说道:“我有个主意”
吴畏的主意很简单,沃尔霍夫河在他们面前的这一段仅有三十几米的宽度,虽然水流湍急,但是仍然可以让水性好的士兵携带绳索游过去,然后就可以沿着绳索慢慢往过运人了。
俄国人估计想不到会有人在漆黑的夜晚里洇渡沃尔霍夫河,所以先游过去的四个战士并没有遇到敌人,很快就把带过去的绳子绑紧了。
粘了水的麻绳很重,所以姚文建并没有把绳子拴到岸边的树干上,而是挖了深深的坑,打下了木桩。
看到绳子慢慢从水里升起来,终于停止不动。他转向向吴畏和刘东明看去。
吴畏向他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刘东明忍不住叮嘱道:“不要硬拼。”
换一个人估计刘东明要担心的就是渡河后消极避战了。可是面对炮灰连长,刘东明就得担心姚文建看到有价值的目标直接冲上去,姚文建当初硬磕白虎团的时候,为了拖住敌军,明明中了埋伏都不跑,也不能指望他到了俄国就突然开窍起来。
姚文建对刘东明的嘱咐不怎么放在心上,对他来说,有仗打就行,别的都是浮云,向两位上司敬了个礼,转身就跑了。
一阵凉风吹来,吴畏打了个哆嗦,皱眉说道:“恐怕要下雨。”
刘东明也很担心这件事,不过老天爷办事,他们也没本事干涉,只能听天由命。
吴畏看着姚文建跑到河边指挥渡河,向刘东明说道:“咱们也走吧。”
按照计划,团的主力会向诺夫哥罗德前进,在那里吸引南军主力,然后视姚文建的战绩决定是不是要渡过沃尔霍夫河。
姚文建连渡河的时候没有什么发生什么意外,整个过程很顺利。团迪化整编后,每连的定员是八十到九十人,姚文建连作为搜索队,定员是最多的一档,这一路上没有战斗,除了有两个病号随主力行动外,,算是齐装满员。
因为是临时决定,所以虽然赶制了两个木筏,但是数量不足,只能用来运输弹花,大多数士兵只能洇渡,大家使用了任何能够找到的东西来增加浮力。
虽然这样,穿过三十多米宽的湍急河水也让不少战士精疲力竭,第一批上岸的姚文建在整个过程当最担心的就是面前突然出现敌军,他的士兵这个时候可没有多少战斗力。
花了两个小时后,姚文建的连队总算全部渡过河去。夜色中不能生火,全身湿透的战士们在夜风中瑟瑟发抖。于是姚文建决定不休整直接向纵深前进,让士兵们在运动中抵御寒冷。
团的士兵们曾经在大冬天追击首都师叛军,对于这种程度的艰苦条件并没有什么怨言,很快就展开了战斗队形,然后在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支正在休息的南俄骑兵小队。
直到这个时候,姚文建才发现自己的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好,要是渡河地点再往南一点,就得在敌前渡河了。
第538章夜袭
洪通本是黑龙江人,说起来和韦三爵有点亲戚关系。韦三爵从金水河战役当中归来后,留在二十八师师部继续当他的小参谋。
放在国防军体系里,少校参谋实在多得如同过江之鲫,要是在总参大院里,随便扔块砖头都能砸着俩,出个门能遇到仨。但是在地方市县,就是了不得的大官了,那可是师长跟前的人,韦三爵回家探亲,县长都是亲自登门拜访。
洪通和韦三爵一样,和俄国人作生意都学了不少俄语,有韦三爵这个偶像在,他对于当兵从军也算是充满了幻想,不说念念不忘,也算心向往之。
可惜部队不招军官,他又实在没兴趣从大兵干起,所以依旧只能专心做他的对俄贸易,国际倒爷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北俄建立后,因为物资匮乏,一度在东三省大肆采购,洪通有韦三爵的关系,听到了一些消息,判断两国关系升温后,去俄国作生意前景能不错,于是凑了一伙人贩货去俄国。
没想到随后日本第三师团进入西伯利亚,北俄军队退守叶塞尼河防线,西伯利亚这条商路就没办法走了,他只好滞留在叶卡捷琳堡。
时日一长,有些同行的人就通过其他的途径回国了,只有洪通不甘心,而且也觉得国防军这些年打了那么多大仗,不可能让小日本在西伯利亚蹦哒起来没完,于是在叶卡捷琳堡找了份工作安顿了下来。
因为此时斯托雷平一心发展工业,北俄到处都缺人手,洪通也不愁吃不上饭。
转眼一年过去,洪通果然盼来了西伯利亚商路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