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1(2 / 2)

不败军神 会变的尺 5968 字 2019-04-29

吴畏笑了一下,知道四九城承平日久,哨兵当然缺少危机意识,其实这种情况在吴畏穿越前那个时代就已经很严重了,平民硬闯军营,哨兵也只能动手制服,而不敢开枪,同样的行为放到驻伊美军身上试试,美国大兵发出警告后没有立刻照作,子弹就打过来了。这种事情什么命令都没用,出一回事死几个人自然就好了。

这里只是校门前延伸出来的警戒哨,既然吴畏下了车,哨兵也就不再拦阻,放吴畏和几个卫兵过去,看着荷枪实弹的卫兵们,几个哨兵都暗中吐舌头,偷偷猜测这是哪位将军有这么大的谱。

因为军校里都是军官,所以在校门前执勤的军官也不是通常的尉官,而是一名年青的少校,反正北京城里官多,这也算是解决高级军官的就业问题了。

看到吴畏走过来,执星少校赶过来敬礼,吴畏说了自己的名字,表示来拜访王文林校长。

国防国里的将军不少,但是大多没有实权,像吴畏这么年青的中将更是凤毛麟角,刚才少校还以为是蓝晓田来了,听说面前的年青中将竟然是名动天下的不败军神,立刻激动起来,差一点掏纸笔和吴畏要签名。

好歹这位也算是高级军官,总算是沉住了一口气,先打电话给学校通知,又亲自陪同吴畏进了校园。吴畏也会做人,把几个警卫留在了校门外,不然这一群人进了学校,就太过招摇了。

能给心目中的偶像带路,少校很是兴奋,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直到看王文林带着一群教官从办公室里迎出来,他停住脚步,向吴畏敬礼低声说道:“陆一师万岁,你们是英雄。”

吴畏深深的看着他,慢慢举手还礼,说道:“国防军万岁,我们都是英雄。”

400第400章军人的任务

王文林走过来的时候,那个少校军官已经离开了。王校长当然也没有听到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吴畏抢先给王文林敬了个礼,然后两个人很客气的握手,没用自己的军衔去压自己的老校长。

王文林一辈子从军,从前在大清国升官也说不上快,要不是后来调到军官学校来当这个校长的时候,需要个将军衔撑场面,他现在还是上校呢。

所以虽然当校长的年头不长,却早就习惯了手下人比自己升官快,倒也没有吴畏担心的玻璃心,对于这个当年的年青教官这么快成了中将很是高兴。

两个人站在操场上说了几句话,王文林就给自己身后的教官们介绍吴畏。这些人大多是后来才调到军校任职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名鼎鼎的吴畏居然也在这里教过书,自然免不了赞叹一番。

国防军体系重视军官养成的时间不长,自然也没有什么军事家出现。北京军官学校筹建的时候,还要靠从德国聘请的退役军官来当教员。

不过这两年发展下来,通过从国防军中抽调和毕业学员直接留校等等手段,教师队伍倒是壮大得很多,至少不是吴畏那时候一眼望出去都是外国人的场面了。

吴畏当然不能和王文林说自己过来是专门为了打听杜永霖的,王文林可不是黄有为,两个人的关系还没亲密到那个程度。

所以吴畏耐着性子和大家扯了一会蛋,代表部队表达了一下对于基层军官的旺盛需求。

这个时候正好到了午饭时候,王文林就请吴畏到食堂就餐,又找了几个吴畏当年的同事作陪,大家忆往昔峥嵘岁月,倒也其乐融融。唯一可惜的是,当年跟着吴畏平叛的那些学员当中没有留校的,不禁少了一项谈资。

吃饭的时候,一个认出吴畏的德国老头凑过来用德语和吴畏说起辽阳战役时的布防情况,吴畏这才知道他打出来的辽阳血战已经上了北京军校的教科书,被作为经典战例来探讨。

他和德国教官说起辽阳战役的时候,又有几个德国人围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些德国人的求知还是很强的,对于辽阳血战也下过工夫,很多数据知道得比吴畏还清楚,而且言之凿凿,差点让吴畏以为他们才是那场战役的参与者。

直到这个时候,吴畏才发现和作者战设定的人并不只在网络上存在,很明显面前这几个德国人认为自己当初的兵力对比不符合客观规律。

吴畏和一帮德国老头就自己当初的兵力情况争论的时候,王文林突发奇想,邀请吴畏下午给军校的学生们上一堂大课。

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那么普及的公开课,就算是教学风气最为开放的燕京大学,习惯的也都是小班授课。不过北京军校因为师资力量一直薄弱,教员人数不够,所以一些跨学科的公共课程不得不集中起来上,反倒更习惯这种大课教学形式。

吴畏认真考虑了一下王文林的建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也就答应下来。

于是军校里下午原定的课程被取消了,所有学员被通知到新建的大礼堂听课。

这里既然是军官学校,也就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太多,吴畏和王文林走进礼堂的时候,看到一排排穿着笔挺军装的军官已经坐好了,人数大约在七八百人左右。

看到王校长陪着一个年青的中将走进来,学员们在执星军官的口令下起立敬礼,目送两个人走上主席台。

电力扬声器在共和国普及很快,主席台上也摆了一台。王文林介绍了一下吴畏的身份,就把扬声器让给了吴畏。

吴畏刚才和几个德国老头一直在聊辽阳战役,所以本来也想在这里集中说明一下,没想到还没开口,就看到台下前排的一个军官举起了右手。

吴畏吃了一惊,下意识的看了一眼王文林,以为这是提前安排好的,心说我还没问呢这就有抢答的了你不会是告诉他几点举手了吧

没想到王文林也是一脸的迷惑。不过他这个校长还算称职,学校里比较活跃的学员他都认识,于是点头说道:“吴子玉,你有什么事情吗”

这个名叫吴子玉的青年军官看起来和吴畏的年纪差不多,不过军衔只是个少校。听到王文林的话,他站起来向主席台上敬了个礼,然后向吴畏表示想听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例。

王文林皱了一下眉,这个吴子玉幼读诗书,算得上满腹经纶。传统儒家重文轻重,有他的水平还投身军伍的人实在不多,像吴畏当年带过的蔡松坡蒋百里都是一时翘楚。

不过和那两个人不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