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7(2 / 2)

船帮老大 一剑封喉 6285 字 2019-04-29

行至褒谷口时,已进入梁州境内,该学生兴奋不已,尽管此时,他的身上只有两块大洋了

他正鼓足了劲地在褒谷口的山间走着,忽然前方窜来一小股土匪,二话不说,将该学生按倒在地,将他衣衫剥去,两块大洋也抢了去

可当土匪头子在抖展衣衫时,发现了联合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顿时连扇了自己几个大嘴巴子,“我他娘的干的这叫什么事儿啊”

土匪头子亲手将衣裳为该学生穿好,不但还回了两块大洋,反又送给该学生八块大洋。

土匪头子亲自带头,并号令所有土匪跪下,向该学生赔情道歉

该学生觉得这礼太大,不肯接受,土匪头子便将学生生生绑在树上,非要让他接受跪拜之礼,并动情地说,“兄弟啊,我们已经不是人了,都是这世道给逼的,没法子呀可兄弟你是大学生哩,是有奔头,有大希望的人,咱国家将来就靠你们这种人,才会好哩我们今儿要是把你抢了,我们就他娘的跟汉奸,跟的小鬼子没啥两样了”

该学生含着热泪,坐了土匪的马车,赶到古路坝时,学校开学已近一个月了。

很多学生,都如这位同学一样,错过了开学报道的时间。因此,他们就越发发奋努力,恨不能将一天劈成两天的时间来学习

夜里,学校吹了熄灯号,很多学生又偷偷地摸一支蜡烛,溜到山里去读书。

有一回,一个学生实在困得不行,蜡烛被风吹倒,引燃了地上的枯叶亏得不远处也有同学在偷偷读书,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便会引起山林大火

对于学生们如此拼命地学习,校方是既欣然,又忧心: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长身体的重要年龄,不休息好,读书将身子读坏了,岂不是背离学习知识的初衷

因而,校方十分看重陈叫山的国术课,希望陈叫山好好教导学生们,文武兼修,强身健体,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新一代的文武栋梁

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呀

陈叫山勒转马头,从七里沟朝古路坝看去,心一次次地被震撼和感动着,甚至想流下几滴滚烫的男儿泪来

夜,正浓郁,焦墨一般的夜海,幽黑幽黑

但是那古路坝上星星点点的灯火,集聚起来了,多么灿烂,多么明亮,多么令人欣然,多么令人鼓舞

中国,此际如这被夜海吞噬的古路坝,似乎光明,全被吞尽

但那一盏一盏的灯火,在以各自的一份星点之光,微弱之热,对抗着,冲击着,挑战着,蔑视着黑夜,蔑视着一切的侵略者,蔑视着战争的残酷

是的,一个人,一盏灯,一点光,一份热,兴许是那么地微弱与不堪,但聚集起来了,便是无穷的、伟大的存在,足以对抗、冲击、挑战、蔑视一切的暗与黑

陈叫山大睁着双眼,眸子中,瞳孔间,是亮亮的灯火,星星点点,晶晶亮亮

不,晶晶亮亮的,不仅仅是灯火之光,还有泪光

陈叫山终于没有忍住,一行热泪下来了,使劲吸了一下鼻子,撩了衣襟下摆,擦了下眼睛,而后,狠狠一咬牙,猛一勒缰绳,调转马头

“驾”

第741章黑夜追赶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陈叫山骑着白马,裹风刺风,向前疾奔

忽然,一侧的山坡上,传来“簌簌”的枝叶分散之声

在陈叫山稍稍勒紧缰绳之间,山坡上“骨碌碌”地滚下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来

“驭”

白马前蹄腾空,陈叫山从白马上一翻跃下,朝那黑乎乎的东西走去,走近了,低头一细看,竟是一个人,一个女子

女子穿着黑色斜襟短衫,黑色带褶摆裙,黑色带绊带布鞋这是联合大学的女生校服

显然,女学生是从山坡上滚落下来的,两条辫子刺啦啦散开了些许,上面粘着着些枯茎、刺球、草籽,布衫的袖子被树枝划破了,胳膊上流的血,已经凝固住

女学生已经昏迷

陈叫山将女学生斜揽在臂弯里,轻声喊,“姑娘,姑娘”

见女学生依旧昏迷,陈叫山便腾出手,将女学生担在自己膝盖上,一只手托住其后背,一只手轻轻掐其人中穴

慢慢地,女学生终于睁开了眼睛

朦朦胧胧中,女学生看见一个胡须长至胸前的男人,将自己搀在臂弯里,“啊”地尖叫起来,奋力扬起手臂,去推陈叫山,并伺机朝地下滚翻,逃脱陈叫山的臂弯

此处山林幽黑,惟独一条山道,没有任何人家。陈叫山晓得是自己惊吓到了女学生,既担心她奋力挣扎,摔跌在地上,加重伤情,又不便使劲控制她,加剧她的误解,使她越发恐惧

女学生双腿连续地蹬,终于挣脱陈叫山的控制,一个翻滚,爬到地上,迅速又翻起来,向着古路坝方向跑

“姑娘,姑娘”

陈叫山正犹豫着要不要去撵女学生时,女学生许是在山坡上翻滚而下,伤势太重,人兼虚弱,才踉踉跄跄跑出两步,便又栽倒在地,重又昏迷过去了

“唉”

陈叫山叹一口气,走过去,脱下自己的白色披风,将女学生包裹一翻,遂将女学生其抱起,放到马背上,使其面朝上,并用一只胳膊担着其肩膀,另一手环过马鞍,以巧力托着女学生的腿,使女学生呼吸不受到压迫,且能脊背不受马鞍咯垫之苦

一直朝前慢慢地走,上了一段小坡,山势变缓,前方传来了几声犬吠

前处有一人家。

陈叫山将女学生背到了背上,将白马在石头房子旁边的麻柳树上拴好,走到竹篱笆前,那只小黄狗便叫得更凶了

无须陈叫山去敲门,石头房子的木门“吱呀呀”一声开了,一个白须的老汉,提着一盏灯笼走了出来,“这是谁呀”

“老叔,有个女学生走七里沟受了伤,借你这儿暂歇一下”

“你说啥”老汉似乎有些耳背,听不大清楚陈叫山的话,“你是啥人”

这时,一位小脚的老太婆从屋里走了出来,从老汉手里夺了灯笼,上前两步,用灯笼照了一下,竟一声惊叫,“呀,是陈先生噢”

陈叫山背着女学生,进了屋里,将女学生放到了睡房里,向这对老夫妻大致说了情况,老汉耳朵背,老太婆便趴在老汉耳朵边,大声“翻译传达”着,“是陈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