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控制
一种驾驭
一种对抗和比拼
“好了,我们现在来做一份调查资料”
吴先生从桌下取出一沓纸来,示意高雄彪和陈叫山,给众人分发下去
“一时准备的仓促,也没有那么多的笔”吴先生说,“不过也没关系,这份调查资料,都是多选项目,并非问答形式的,大家也无须写太多字的。”
“大家看见每一个选题的下面,都有一排的小圆圈了么”吴先生将一份调查资料举起来,“呶,就是这里这上面都是用凝化现迹药水刷过一遍的,你们只须将手指头在茶杯里蘸了水,朝你们认为正确的选项圆圈里一点,点痕就会出现了”
众人看着面前的调查资料,有人凝眉,有人神思,有人显得心不在焉
可令陈叫山感到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对这样的形式,提出质疑,提出抗拒
之前在小密室里讨论“心理梳理排除法”的实施方案时,赵团长一度担心,曾说,“都一个个的大活人,人家怎么能任由摆布呢不配合,跟我们闹将起来,咋办”
吴先生当时说,“一关一关地过去,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留下来的人,都在进行着心理的博弈,他们不会那么傻他们的聪明,他们的自以为是,会将同屋里陪衬的人,当作他们的屏障,认为狼牙棒不会打到自己头上的因此,他们不可能暴躁地进行质疑,进行抗拒”
此刻的情形,与吴先生起先所说,完全吻合
这不由得让赵团长大为赞服:中原特委反间小组出来的人,在反间心理战役中,当真具有深不可测的实力呀
现在,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所谓调查资料,有一些,是常规的文史知识,比如“竹林七贤是哪七位”而对应的选项有十个;而另外一些,则是十分冷僻的知识,比如“下列哪五组数字,与题目所呈示的原始数字,有内在的契合元素”
“好,大家开始吧”
吴先生轻快地拍了拍手,说,“全部应答正确的同志,可以走,答错的,继续下一轮调查”
二十五个人,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张纸,一杯茶水,各怀心思,神情各异
“长官,我不答了”
终于,有人扛不下去了,“我交代,我全部都交代”
第730章尽在掌控
这么快就有人招了
陈叫山猛一抬头,似乎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几位长官,求你们别变花样考验人了,我招”
一位黑瘦的中年男人,留着两撇微黄的胡须,似瘦金体书写的“八”字。他站起,头几乎快埋到了胸口去,“我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的我我我对不住党国,对不住上峰对我的信任”
在座其余二十四人,全都将目光,锁定在八字须身上,有人愕然,有人惊异,有人好奇,也有人表情木木,眼神游移飘忽,不知心中何想
八字须说完话,又将头低下去,看自己的左脚,看自己的右脚,那姿态分明在示意:能不能换个地方
“你说吧”
吴先生身子朝后靠去,一扬手臂,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微笑
“我在军政处干采买”八字须只得又略略抬了头,说,“去年腊月时候,家中老母亲生病,中医大夫开了十几副汤药,不见效,转到了英国人开的仁爱医院家里孩子多,锅上买锅下,钱周转不开了,老娘的药费也凑不够,我我就我就动了军政处的采买款子,自己凑了账面,骗了人”
八字须的话说到这儿,赵团长眼中那一抹兴奋的光亮,瞬间又黯然了去:原来你是交代贪污罪行啊
可我们这是在定间谍呀
“一共贪污多少钱”吴先生淡淡问。
“就九九九十四块钱”八字须嗫嚅着。
“好了,你坐下吧”吴先生轻轻点点头,再扬臂,“继续做调查资料吧”
赵团长凑到陈叫山跟前来,轻声说,“要不要把那贪污犯抓起来”
陈叫山深吸一口气,摇摇头,那意思很明晰:一切全凭吴先生定夺他既然没说抓,那就不抓
“再次强调一遍:但凡有渎职之罪,比如受贿、行贿、贪腐等,我们回头再单另记录。现在,大家先对调查资料,进行作答”
吴先生脸上无怒无惊,无忧无喜,无怨无欣,说话语速不疾不徐,语调亦不高不低
自若,从容,信心,淡然
陈叫山感觉出了:这是吴先生的成竹在胸,志在必得
昨天夜里,当陈叫山提出将所有名单上的人,聚集一处,进行集中审察时,吴先生随之思维顿豁,想到了一系列关于“心理梳理排除法”的诸多形式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间谍、特务,最基础的素质,要具备特殊环境的适应,如凫水、攀爬、潜行等等,特殊场合的应对,如跳舞、饮酒、牌局等等,极端危险下的自保和还击,如射击、擒拿、疾奔
但在吴先生理解来,上述类类,都不是最重要的间谍技能。
最重要的,是三类:信息收发,情绪磨砺,心理博弈
信息收发层面,有联络员体系、暗语体系、接头处体系、人脉网格体系,运用身份差异、伪饰,进行各种情报搜集和传递。
而在当今间谍工作与反间工作中,无线电报,乃是最为隐秘、便捷、高效的形式
通过敲击发报键,时通时断的传输电波信号,形成一如摩斯电码的序列,归类密码系统,便将文字形式,通过“嘀嘀嗒嗒”的万千组合,变幻发出
吴先生曾说过,敲击发报键,久了,每个人会形成一种类如个人笔迹习惯的潜在手势个性。比如:有人单按时,节奏迅疾而滞重,连按时则相对舒缓;有人单按弹回时,留待时间短,连按弹回时,留待时间反而短;有人在正文内容发送前,先以无序的乱码起头,似乎在搅动一池浑水一般,混淆视听,迷惑人;有人会按照纸面上的文字自然分段,形成下意识停顿,表示内容的差异化
这就好比人写字,即便是换左手写,用嘴巴咬着笔写,用脚夹着笔写,闭着眼睛写,个人的书写潜在规律,以个人之力,是很难打破的。比较有名的例子是,苏东坡的书法,形成横划“翘肩”,左低右高,黄庭坚则是撇捺肆意伸张此皆为笔迹玄机所在
敲击发报键时,大多人皆以右手食指敲击,此类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惟有个别的左撇子,或者手指残缺者,再或者刻意回避某种信息呈示形式的,才会采用左手敲击。而手指所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