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姚秉儒自嘲一笑,用指甲挠了挠鬓角,“原本没想着烧炭,是巡山的兄弟在摩天岭以北埋锅造饭,把林子给引着了,那一带的洞子挺多,就有人建议了,说可以烧些木炭来卖在洞子里试火试了好多回,没啥经验嘛,等到试火试好了,这不,打春了,炭能卖哪儿去”
陈叫山微微点着头,若有所思,看着姚秉儒,幽幽说,“兄弟,看你现在都瘦多了唉,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着急,我们慢慢想办法,还是那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打明儿起,我就该到各到处去跑腾买卖了,该收货的收货,该定量的定量,该调济的调济我会四处留意,多一个心眼儿,想着太极湾的买卖,到底该咋样弄的”
两人聊了一阵,陈叫山忽而话题一转,问,“对了,兄弟,你晓得高雄彪到哪儿去了我派人去了高家堡,说他出了远门了”
“有没有出远门,我也说不准”姚秉儒说,“有兄弟在北山看见过一回高雄彪,不晓得他是出山恰巧经过,还是本就在北山办事的”
第361章突变
凌江之南,乐州与梁州交界之地,有一镇子,名曰桂香镇。
桂香镇依山面水,呈一飘带之状,蜿蜒纵列于南山与凌江之间。
镇子不大,人亦不多,然镇子之名气,却传播得极广深,此中有两个原因
相传楚汉之时,大秦被灭,项羽雄踞咸阳,豪情冲天,为天下诸侯,分划封地。
当时,刘邦在项羽眼中,不足为患,但亦不可小觑,项羽受人建言,便将刘邦的封地,划到了秦岭以南,巴山之北的汉中盆地,一为此地封闭,可防刘邦伺机进兵关中,二为通过此事,给刘邦以训诫,让他摆正自我位置,明白自己的身价等级,不要妄思妄念
刘邦进驻汉中之后,厉兵秣马,绸缪雄志,先是听从萧何之建议,重用韩信,在凌江岸边,筑坛拜将,赐封韩信为大将军其后,发展农桑,囤聚粮草,整训军马,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一举杀进关中,势如破竹,豪夺天下
当年,萧何在凌江之南一小镇,查勘农事水利,正值春季播种育苗之时,便将凌江以北的桂树树苗,亲手种植于镇中之小山上,为农人树立榜样,要大家效仿之,拓荒整野,发展农桑
萧何后为大汉之相,而萧何当年手植的桂树,同亦蓬勃生长,葱葱茏茏了一大片山坡,每到八月,桂花盛开,顺风飘香,十里可闻
桂香镇之名,由此而生
桂香镇桂花遍地,富有诗意,依山临江,风景亦美然而此地终究田地无多,多少年来,当地人仅是农忙下地,农闲进山,采挖些药材山货,聊以度日因此,较之田地众多之地,日子便不算富足
后来,有人在南山看见众多的棕树树苗,便扩大种植,待棕树成片,便围绕棕树动起了脑筋棕叶编织扇子、帽子、兜篮,棕丝加工成棕箱、棕垫、棕刷等等
由于得天独厚之资源供给,加之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桂香镇的人们,将棕树加工而成的货物,打出了名气,闯出了口碑桂香镇之棕货,行销大江南北人们一提及棕货,便想到桂香镇,一提及桂香镇,便想到棕货,两相捆绑,似密不可分
每年到船帮跑桃花水时,别的货物储备,多少不论,桂香镇的棕货,却是最稳当的选择船帮到了汉口,棕货无疑是最最热门的,每年几乎是一抢而光之势可谓船帮货物的排头兵,试金石,万金油可以这么说,别的货物可以少,甚至可以没,但桂香镇的棕货,绝不可少,更不可无
桂香镇虽属乐州境内,但从乐州城前往的距离,较之梁州城前往的距离,却要远得多
陈叫山与侯今春,领着一众兄弟,驱马赶车,一大早便从乐州城出发,直奔桂香镇
一路疾驰,并未停顿,出发时,东天一片鱼肚白,到达时,却也是阳光灿烂了
陈叫山向侯今春咨询有关棕货收购的情况,侯今春有一句没一句地接着,陈叫山晓得侯今春心里的想法,也不计较,你侯今春话少,我就话多,我撵撵地问,转转地问,钻钻地问,你侯今春心里再怎么有心思,也还未到不接我话的地步吧
一路走,一路问与答,抵达桂香镇时,陈叫山心中对于桂香镇棕货之品质,桂香镇棕货对于船帮跑货之重要性,一年当中的生产、收购、销售之时间节点,棕货的分类与价格,等等等等细节,已然有了数
桂香镇的郑家棕货厂,是卢家船帮的老主顾,也是桂香镇最大的棕货厂
郑家棕货厂的老板郑老二,与骆帮主乃是多年交情
据侯今春说,有一年,官兵在南山剿匪,悍匪逃命至桂香镇之南,为阻断官兵,竟纵火焚山,致使大量棕树被烧,那一年,棕货价格高得惊人,外地客商闻风而动,齐齐赶到了桂香镇,一时间,是有钱无货,供不应求
但因于骆帮主与郑老二的深厚交情,外地客商缠着郑老二要货,郑老二一再声称,货已出完,再无余货而等到骆帮主前往收购时,郑老二却将骆帮主领入地下仓库里,指着一大堆的棕货说,“看,老哥,货都藏着哩就算旱得地里冒缝缝,也不能让老哥没水喝啊咱先上去吃饭,半夜时候,你再运货回乐州城,免得别人扯闲话,我也不好做人”
基于诸般原因,一到桂香镇,陈叫山一行人,便径直去了郑家棕货厂。
陈叫山的大名,郑老二自然是如雷贯耳,陈叫山的模样,郑老二也在西京民报上见过,因而,虽是初次谋面,郑老二亦是热情异常,端茶、上点心、敬西洋香烟,再又招呼厨房准备饭菜时,被陈叫山拦挡住了
“郑老板,我陈叫山对棕货,并不在行,日后还望郑老板多多关照才是”陈叫山随后又说,“郑老板,可否领我到厂中看看”
郑老二领着陈叫山和侯今春,进了棕货厂,陈叫山大开眼界除了以往的兜篮、扇子、帽子、棕刷、棕箱、棕垫之外,如今郑家棕货厂又生产出了棕衣、棕鞋、棕柜,以及火笼棕套、饭菜棕盖、棕叶画,甚至还有西式暖水瓶之棕外套
所有棕货中,棕箱和棕垫、永远都是大头和主力军,但陈叫山细一查看,却发现,反倒是这两样棕货主力军,反倒数量最少,只是零零星星几件货。
陈叫山和侯今春略一商量,便向郑老二问起了今年棕箱和棕垫的存货情况,以及收购价格
“不瞒陈队长说,今年行情有变啊”郑老二眉头紧锁,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棕货,说,“现在除了西北之地,其余各处的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