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所以,以兵工厂保卫需要人手的理由,我们可以北衙掏空了,我想,马顺他们会求之不得吧。”孟岩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郭怒用了半年时间在宣府站稳了脚跟,一些受马顺排挤的锦衣卫基层官员,纷纷请调,加入宣府边军,在郭怒麾下继续效力。
锦衣卫的掌控权似乎逐步的被马顺等人蚕丝掌控,以前的恶习也都出现在锦衣卫的身上。
臭名昭著的诏狱又出现了。
孟岩步步后退,但还坚守锦衣卫南衙以及跟皇家仁济大药堂几处重要的机构。
这些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没胆子染指的,要么就是马顺根本染指不了的。
正所谓蹦的越高,摔的越惨,马顺等人根本就没有接受教训,他们以为有王振撑腰,就能为所欲为了吗
很快,宣府传来一个消息,武定侯,宣府总兵郭玹突发暴病,死于镇所。
消息至京城,皇帝痛哭失声,九月,灵柩运至京师,皇帝下旨工部厚葬,其母徐氏,其妻,继室皆有恩封诰命。
郭玹死后,宣大巡抚罗亨信、总督于廷益等人上书,以副总兵郭怒暂代总兵之位,主持宣府军务。
同年十一月,皇帝下旨,封郭怒为武清伯,挂镇朔将军印,出任宣府总兵。
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正统十三年到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三章:皇帝亲征
这一年,草原遭遇一场大雪灾,过半的牲畜冻死,明廷又限制朝贡的人数。
虽然开放了边境的马市,可这并不是什么公平的贸易。
战争的阴云开始聚集
双方都在暗中备战,朝廷三年内给西北边关投了上百万的银子,用以训练士卒和整饬边防。
可以说,现在的边关的守备情况要比历史上要好得多。
王振也是个好战分子,他也想着青史留名,何况,只有立下战功才能封侯。
也先方面越是忍气吞声,朝廷自然是步步紧逼。
正统十三的年的朝贡,按照之前定下的协议,也先方面最多可以派五百人进京,但实际上却有九百多人。
王振以朝贡人数超出协议为理由,削减马价
这对也先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本来就是不平等的贸易,一匹上等战马,以物易物只能换一百斤的茶砖,要是茶砖的品质好一些,倒还说得过去。
明朝这帮官员采购的都是劣质茶砖,可把也先给坑苦了。
也先也没有办法,草原上的部族,天天吃肉,如果没有不吃茶的话,那身体会吃不消的。
这个是必需品,而且只能从大明购买,别的地儿也也买不到。
如果不答应明廷削减马价的要求,以明廷现在的强硬的态度,恐怕明天就会撤销边境马市,那对草原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也先在这个时候,他还不想跟明廷直接对抗,虽然他也知道明廷加强了北边的防御,也把国防的重点从南方转到北方来了。
他内部还没有完全平定,战争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完成。这个时候发动战争,无疑是正中明廷的下怀。
历史往往有他特有的规律,沿着它自己的方向往前走。
正统十四年春,孟岩因为打造新式火器而再一次获得晋升,锦衣卫指挥同知,正三品
二十二岁的正三品。大明朝开国以来,除了那些有父荫的之外,靠自己能力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马顺虽然还是指挥使,可他再也没有能力压制孟岩,傅啸尘这个指挥同知被调去大汉将军营,原来的那位指挥同知年老了,退休回家颐养天年了。
大汉将军营又被孟岩掌握手中,等于说掌握了皇宫内外的安全。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王振和孙后都表示过反对,但是皇帝这一次没有听他们的。
而马顺、卢忠等人只能把持一个北衙,继续狐假虎威。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从郭怒不断传送回来的有关瓦剌方面的情报看。
也先和脱脱不花已经正式联合,正在厉兵秣马,准备给大明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明方面,也在调兵遣将,不断的增加边关的防御力。
“石头。看着样子,大战一触即发。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傅啸尘自从接手大汉将军营之后,很少有机会来见孟岩了。
毕竟这护卫宫闱安全,那是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不过好在他还有杜重这个帮手,很快在宫中站稳了脚跟,虽然他是大汉将军营的最高长官,可在宫中。他还得听负责宿卫的禁军统领的命令。
“快了”
“快了”傅啸尘一愣,“难道说真的要打了”
“这一次恐怕打起来的规模不会小,宫中不是有传言,圣上想效仿成祖皇帝,挥戈漠北嘛”
“都是王振这个老王八整天蛊惑。我看是他自己想要逞能,他一个太监,想学什么鱼朝恩,他有那个本事吗”傅啸尘骂了一声。
“这一次恐怕是皇帝的意思,咱们这位皇上可也是心气儿挺高的主儿,等着吧,有戏看了。”孟岩道。
“你就不打算进言,劝一劝,这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上可不是成祖,那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一路杀过来的。”
“劝,咱们还是要劝的,就怕是劝不住。”孟岩哀叹一声,谁能拗的过皇帝的意思
何况还有一个不断煽风点火的王振呢,从目前局势看,朝廷似乎是占了上风。
皇帝只要不轻易的北上,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大人,黄公公来了”
“什么事儿”
“圣上宣旨让你进宫。”郭小超道。
“这个时候,石头,会不会是”
“还不知道,我先进宫再说,傅叔,你是先回去,还是等我回来”孟岩道。
“我还是在这里等你回来吧,今天我也没什么事,我去看看你的那些小家伙们。”傅啸尘道。
“也好”
孟岩换上官府,匆匆跟黄敬进宫了。
皇帝果然被王振说动,有亲自巡视边关的意图,突然召集亲信大臣,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