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自己说一下,你们是干什么的”
“小人是走街串巷的货郎,小女子在家纺纱织布。老汉我在易水河上打了四十年的鱼了”
“每人赏五两银子”
“谢大老爷,谢大老爷”三人齐齐下跪叩谢道,他们今天是出门看了黄历,中大奖了。
“葛通,你很不错,以前是埋没人才了。”兴安道。
“兴公公,其实小人所学不及孟大人万分之一,这辨别脚印之学是孟大人教会小人的。”葛通可不敢贪天之功。若没有孟岩悉心教导,他焉能有今日的风光
“你是说。你的这个是孟大人教会你的”
“是的,这都是小人到了巡察司衙门后,在孟大人悉心指导下学会的,可以说孟大人是小人的恩师。”葛通激动的道。
“孟大人,葛通所言当真”兴安被吓到了。
“本官的确跟葛仵作一起切磋一下技艺,谈不上什么教导。”孟岩呵呵一笑。
什么切磋技艺。分明是谦虚的说辞,若不是没有这回事儿,葛通怎么可能当众说出来
孟岩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年轻,葛通都四十出头了,这年轻的是老师。年长的是学生,若不是真心佩服,这谁能拉下面子这么说呢
就算是葛通故意的谄媚上官,也不至于这么说,仵作自古以来都是贱作,就是一门手艺,虽不可或缺,可地位并不高,一般人家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何况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职业也是分等级的,一个文官不会写诗作赋,那肯定会被人笑话,可要说不懂尸检那一套,没有人会笑话,可如果你会这一套,还自己亲自动手,那就反倒被人瞧不起了,这下等人做的事情,你一个审案的堂官亲自去做,那不是丢了你自己的脸
所以,这说起来,不算是荣耀,是丢脸的一件事。
但是,是荣耀也好,丢脸也好,这本事是实打实的,你做不到的事情,人家能做不到,不是说上两句鄙夷之词,然后甩一甩衣袖,不屑为伍就能够否定的。
何况兴安自己也不是官员,自己也是内官出身,跟那些文官天然的不属于一个阵营,对此并无太感冒。
孟岩呢有属于武官阵营,跟文官天然的对立,也没把这种“丢脸”的事情放在心上。
就关心一点,这是怎么做到的
马蔚然等易县的官员们也都很震惊,底层官员到没有想太多,葛通今天所做的事情让他们感到一扇神奇的大门打开了,一个鞋印居然能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这运用到查案中,岂不是可以据此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当听到葛通这个本事是年轻的钦差大人一手传授的,就更加吃惊了。
他才多大,怎么懂的这么多,二十岁不到的钦差,既没有沾父荫,又不是什么皇亲国戚,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大明朝,做到实权四品武官的,不到二十岁的,完全靠自己本事的,有几个
深不可测呀
“大人,卑职在勘察刚才那只脚印的时候发现,这个人到过汤大人死囚牢房的通风洞的后面,并且留下了狠踩的印记,您过来看”葛通禀告道。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九章:汤溁是被谋杀的
“大人,您看,这个脚印,看脚印的位置,还有他站立的姿势”葛通依照那个脚印的在边上做了一个姿势。
只可惜葛通的这个姿势之维持了不到三秒钟就撑不住了。
“他应该有个支撑点,不然重心偏移之下,根本撑不住的。”孟岩道。
“大人说的完全正确,如果他手抓住这里”葛通试验了一下,“但是好像不行,以他的身高推算,他的手臂没这么长才是”
“如果从里面有一根绳索伸出来呢”
“这倒是有可能”
“找一个跟汤大人身高差不多的人,咱们来做一个试验。”孟岩道,“算是重构现场吧。”
“什么时候重构现场”兴安问道。
“就是对按照死亡现场重新来一遍,以此推断死者的死因和当时发生的情况。”孟岩解释道。
“这个跟真的一样吗”
“我们只能根据等到的线索在做一个还原,如果有新的线索加入,也许就会有变化,所以,这只是一个推断,借助这个,可以帮我们发现和找到更多有用的线索。”孟岩解释道。
“既然有用,那就做呗。”兴安表示支持。
“有谁见到当时汤大人在牢房内的死状”
“启禀钦差大人,本县的狱卒当晚都被要求不允许靠近死牢,而且发现汤大人自杀身亡也是郭公公的手下,我们的狱卒也没有进入死牢,所以,牢房里发生什么,我们谁都不知道。”马蔚然道。
“这么说,发现汤大人畏罪自杀的是郭公公的属下。将汤大人的尸体运出来的也是他们,至始至终,你们都没有进去过”
“事后他们将死牢封了,知道离开之前才解封。”
“这么说汤大人自杀都是他们说的了”
“是的。”
“兴公公,你听到了,所谓汤大人畏罪自杀。其实都是郭公公手下的人,他在给朝廷的奏折是怎么说的,易县合衙僚属都亲眼见到汤大人自缢,并且愿意作证”孟岩冷冷的一笑。
“知州赵烈,赵大人到”就在孟岩下令重构现场,一道声音让他们霍然一转身。
一个身穿紫色官袍,四十多岁,颌下一小撮山羊胡须的官员从轿子中急匆匆的下来,一路小跑过来。
“下官易州知州赵烈叩见钦差大人”
“赵知州来了”
“下官不知钦差大人驾临。未能亲迎,还请钦差大人恕罪”赵烈低着头道。
“行了,本官只是路过易县,要不是因为汤大人死在这里,本官也不会在此停留。”孟岩道。
“钦差大人言重了。”赵烈忙回道。
“听说易县县令马蔚然就是因为你一道奏本参劾而停职的”孟岩问道。
“正是下官”
“本官倒要请教,马县令到底犯了何罪,你要参他呀”孟岩追问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