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抬头,正看到外甥阴测测的眼神射过来。立刻一低头,心思电转立刻道:“陛下乃是大汉之主,若是认为大汉律不足以惩罚他二人之恶,便请陛下下旨附加惩戒即可。”
朝臣们骇然,这一番话说得滑不溜丢。好像一个玻璃球儿,任谁也抓不住一点把柄。他们原以为田蚡只不过是一届纨绔,万万没想到居然变通得这样快。简直是比泥鳅还要滑上三分。
刘彻看着这个舅舅,里里外外的话都让他说尽。什么都说了,可什么也都没说。自己扔下的话他都接着,可接什么放什么一句瓷实话都没有。心里对这位舅舅也开始刮目相看,难怪母亲一再举荐他为丞相。果然这些年的历练,也有了几把刷子。
“丞相说得好啊既然制定了大汉律,那就让御史台的人说说。这三个人,究竟应该判个什么样儿的罪过。赵禹,案子是你办的。你说说,按照大汉刑律这三个人应该判什么罪名”
赵禹一嘬牙花子,到底还是躲不过去。自己这个屠夫的名声算是落定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老大呢。
站起身紧走几步来到宣室中间,对着刘彻一拱手道:“启奏陛下,他三人按刑律应判处大辟之罪。若是陛下另有旨意,臣遵旨办事绝不拖沓。”
又是一个老油条,反正这三位哥们黑了张汤。既然您老人家要追究,那就只能追究到这,如果家加注你自己看着办。把他全家拉出来咔嚓了,保管也没有人敢放半个屁。
“这三个人罪大恶极,仅仅一个人大辟。不足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朕看诛九族过了些。不过诛除三族,应该可行。众卿以为如何”
朝臣们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刷白,就连站在中间的田蚡与赵禹都吓了一跳。原来这位皇帝陛下还打着诛九族的主意,这诛除三族便是上千条人命啊。
他们重新审视了一下端坐在上面的皇帝,小小年纪居然如此狠辣。不得不说,这是做臣子的不幸。看起来以后不要得罪这位皇帝陛下,报复起来太过猛烈。
带头闹事,进行逼宫活动的那些御史言官们都心下惴惴。不知道刘彻究竟要如何处置他们。
“臣附议”田蚡见左右无人应声,只得第一个跳出来。谁让他是丞相,老大发话没有捧场怎么行。既然已经的板上钉钉,不如自己第一个带头。至少在皇帝陛下这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有人带头,自然接下来便有人附和。这些墙头草似的朝臣们一个个纷纷向刘彻表忠心。更有几位老夫子慷慨激昂吐沫横飞的将了半天,浑然不记得刚才他们安静得好像大家闺秀的样子。
刘彻微笑着看这些士大夫表演,尽管刘彻知道他们很无耻。但绝对没有想到,这些自诩读过书的人居然能够无耻到这个地步。
人不要脸鬼都害怕,这是刘彻的第一感觉。今天的行动初步大压了朝臣们的气焰,估计逼宫的事情不会再上演了。只要自己控制住,不要做犯众怒的事情。这些无耻的朝臣们,会像猫一样的听话。
“臣启陛下,太皇太后大丧。朝廷休兵罢战,南方东瓯国的战事还在进行。我军不宜停止行动,但北地仍然有与匈奴的零星冲突。虽然互有胜败,但匈奴主力已然退回大漠草原。在边关保留如此多的人戍边实属不智,臣以为不若让一些徽兵回乡务农。
再有一月有余便是春暖花开,春耕在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若是误了春耕,那明年朝廷的粮食便会有亏损。一年不怕,若是长此以往。恐怕动摇国之根本。”
出来说话的是庄世,是司农寺的监丞。这农田水利的事情,是他该管。提出这一条陈也在情理之中。
太后大丧,朝廷自然难以用兵。与其让这些兵在边关闲着,不若遣散回家。让他们参与春耕,今年打的粮食或许也能多一点。说白了,粮食在这个年代还是稀缺资源。
刘彻一愣,如今的北方边境汇集了五十余万北军。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是临时征调来的徽兵,为的就是防止冬天匈奴大军南下。既然朝廷不准备开战,似乎庄世的条陈很有道理。与其让他们浪费粮食,不若让他们回家种粮食。
“臣附议”田蚡跳了出来,这庄世便是他安排的。今天两个人要唱一出双簧,忽悠刘彻将边关的徽兵遣散回家种粮。
“如今的北部边境并无大规模战事,而且北地各粮仓已然空置大半。臣年前检查过,洛阳敖仓中的粮食也所剩不多。近两年,都是靠着江南运来的粮食补给。
可江南运粮路途漫长,损耗巨大。长此以往也不足取,臣以为让徽兵回乡种粮。也是减轻朝廷负担,增加税赋的好方法。”田蚡依照昨天想好的说辞,慷慨激昂的说着。
第四十九章田蚡的条陈
“放徽兵回乡”刘彻暗自嘟囔着。
田蚡说得似乎有些道理,五十万身强力壮的男丁在北地边境苦熬。在家的妇孺们干不动粗活儿,长此以往的确是个挠头的事。
“众卿有什么意见”刘彻没有表态,而是想听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朝臣们都学得乖了,这次说什么也不得罪这位皇帝大人。他不表态谁敢说话,前任丞相的尸体还没下葬。他的三位内史也被诛了三族,朝臣们现在是打死也不说话。反正您的江山,哥们就是一打工的,您怎么折腾随你。
这便是立威的反作用啊,刘彻无奈的想着。
“司农监与丞相的建议朕知道了,容朕思量一下。明日会有旨意给你们,今天议得久了。退朝”刘彻站起身,旁边的千度立刻高声喝道:“退朝”
太后大丧期间,考虑到皇帝陛下办公完毕还要去守灵,廷议的时间都非常短。
刘彻来到灵堂,发现前来祭拜的藩王们已经到了颇多。除了先期到达的中山王和赵王。连淮南王与江都王都到了,这些藩王们穿着丧服。跪坐在梓宫前,有声无泪的嚎着。见到刘彻到来,纷纷上前施礼。刘彻也与这些亲眷们一一寒暄。
看着一张张演戏似的嘴脸,刘彻便有些恶心。这些人没一个是真心来祭奠太后,都是来打听一下朝廷风向。赵王第一个到,那是因为这小子是进京上访告状。绝对不是因为对太皇太后的哀思。
硬着头皮寒暄了一阵之后,刘彻便带着千度来到了偏殿。王娡此时正在偏殿里面休息,其实这位太后一直在这里休息。只是在祭拜之时,出去露那么一脸罢了。
“陛下,胶东王。胶西王还有济南王等山东四王都到了。呃南宫公主和即墨侯也在路上,听说再有三五日也该到了。”千度在刘彻身后小声说道。
“姐姐回来了”刘彻的眼前一亮,刘彻少时南宫对他颇为照顾。他与这位姐姐的关系也最好,如今姐姐难得回来他自然是欣喜。
“赶快将这个消息告诉母后,她老人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