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元揉了揉眉心,斟酌一会儿之后,才开口道:“桑老,我要声明一下,我刚才只是对事不对人,并没有针对你的意思。”
“方师傅你放心,这个我自然明白。”老人笑道:“方师傅明辨是非,有原则有底线,无疑更让人佩服敬重。”
“好话不必多说了。”方元摆了摆手,开诚布公道:“这次是老爷子偷懒好吧,是把机会让给了我,以便锻炼年轻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我肯定是尽心尽力,争取把事情办得完美漂亮。”
“当然了,这也需要你们的配合,毕竟这里的风水格局,非常的不一般”
说到这里,方元话峰一转:“说起来,我也十分好奇,这里的风水格局,应该不是天然成型的,而是通过代代人坚持不懈的改造,才有了现在的形势。”
“但是在格局快要成型之时,却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断层,没有继续改造下去了,才导致了这里的形势错综复杂,迷雾重重。”
方元奇怪道:“这样一来,你们才会明明知道这里存在了风水宝地,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样子,不确定风水宝地的具体位置。为什么会这样”
“改造断层”老人顿时愣住了:“方师傅,你在说什么”
“怎么,你不知道啊”方元愣了一愣,下意识地望了张道心一眼:“老爷子,您没告诉他们么”
“咳咳”张道心捋着银白胡须道:“有些事情,应该是你来说,而是不我来说。你当我不存在,有什么发现,直接告诉顾主就行了,不用理会我。”
“哦”方元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在说我的发现之前,我也想了解一下,那幅线索图究竟是哪里得来的”
方元问的自然是之前张道心交给他与桑格的风水宝地线索,就是以那幅线索图为依据,他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剥开了这里的层层迷雾,解开了其中的玄机奥秘。
对于方元的疑问,老人急忙回复道:“东西是我家的祖传之物,具体是多久以前的东西我也不太清楚,反正一直流传下来,最后传到了我手上。”
“七八十年前,老哥游历到村子附近,腿脚好像是受了点伤,恰好遇到了正在放牛的我,我就拉牛驮他回到村子,在我家住下休养。”
老人回忆往事,也十分感叹:“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的工夫,几十年就过去了。”
张道心默默点头,心有戚戚。或者对于老人来说,时间应该是最恐怖的东西,岁月无情,让人生畏。
“当年我家,特别是屋里墙壁,悬挂了许多古老的面具。在休养期间,老哥对那些东西很感兴趣,不断的打听东西的来历,反复研究察看。”
老人笑着说道:“打听得多了,村里的人都怕他了,看到就绕路走。”
“那是你们不识货。”张道心摇头道:“错把好东西当成了垃圾乱扔。”
老笑了笑,又继续道:“说起来那块黄布,还是老哥在一块面具中翻找出来的呢。东西藏在面具之中,连我们都要不清楚。在翻找出来之后,看到那些乱七八糟的画线,更是完全不明白它的意思。”
“但是老哥一口认定,东西十分宝贵,让我们悉心收藏,以后肯定有大用。”
老人又陷入到回忆之中:“之后老哥养好了伤,就直接回去了。之后过了几年,局势愈加的动荡不安,战火更是烧到村子之中来了。”
“不管情不情愿,我也走上了当兵吃粮的路。一路枪林弹雨,几次险死还生,熬了一些年之后,在偶然的机会,又和老哥遇上了。”
老人表情忽变,似惊似叹道:“对了,当时老哥的身边,还有一个年轻人,当时我还以为那人是老哥的晚辈,谁知道不是”
“哼”张道心有几分不悦:“说重点。”
老人呵呵一笑,从善如流:“一别经年,再次相逢,我非常高兴,自然要请老哥喝酒吃一顿好的。在酒宴过后,那个年轻人却忽然开口,说是要给我指一条明路,算是报答我的这一饭之恩。”
“也不瞒大家,当时我觉得那年轻人喝醉了,满口胡话呢,根本没有当真。”
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如果不是老哥当面,我或者还要下令叫人把他轰出去呢。事后我非常的庆幸,当时没有这样做,不然”
“不然你也没有今天。”张道心斜眼道。
“对对对”老人深以为然,连连点头:“当时我春风得意,底下有数千兄弟,有枪有炮的,还把鬼子赶出了中国,就等着加官进级呢,哪里需要别人指什么明路。”
“那个年轻人,似乎也瞧出我的心思,抹了抹嘴巴,直接起身告诉我,三年后我们还会再见的,到时他再告诉我明路在哪里。”
老人眼神十分复杂:“扔下这话,他就立马走了,走得干脆利落,没有半点迟疑。我还记得当时老哥看到这个情况,突然叹了一口气,然后拍着我的肩膀说,你会后悔的”
s:晚上还有一章,或许有些晚,大家见谅。
第904章龙楼出王侯,联珠逆生
“事实胜于雄辩,我果然后悔了,而且不用等三年,差不多两年之后,我就开始后悔了。”老人苦涩笑道:“特别是知道那个年轻人的底细之后,我更是后悔得连肠子都青了,这样大会好的机缘,我居然给错过了,真是猪啊。”
说话之间,老人居然埋怨起来:“还有老哥你也是,明明知道那个年轻人的身份,当时却没有提醒我,真不够意思啊。”
“你是在怪我么”张道心眼睛一瞪,很有威慑力。
“不敢。”老人顿时清醒过来,苦笑道:“我只是怪我自己,有眼无珠啊。”
“哼,我当时也不比他差多少”张道心说了一句看似不服气的话,然后就没有了半点声息,这也算是很典型的心服口不服。
老人很意识的,不再纠缠这事,又继续说道:“三年之后,我陷入了危境之中,然后果真与他再见了。”
“然后呢”方元目光闪动道:“他当时说了什么”
“他当时只告诉我一句话。”老人轻声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申生、重耳,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当时晋献公有三子,分别是嫡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但是当时晋献公后宫有宠妃骊姬,她也生下了儿子。
在骊姬的魅惑下,晋献公也有废立之心。申生和重耳,也察觉了晋献公的心思,但是申生选择留在国内,而重耳则选择了流亡其乡。
后来。申生因受骊姬的陷害最后自缢身亡,而重耳而外面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到晋国重掌大权,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晋文公。
这个典故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老人一听就懂了,然后避开了国内纷争,直接进入缅甸,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之后,果然有了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