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2(2 / 2)

宅师 6198 字 2019-04-27

方元脾气温和,但不代表他没有火气。泥人都有三分火性,更何况被人扔到荒野郊外,坑了一把,他真的很生气,不想联系房东升了,而是想直接返回南京。

他已经盘算好了,等下联系上包龙图,就向朱罗经借点钱,或者借他的银行账号,让包龙图打钱过来,然后立马走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当朱罗经热情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拒绝,欣然跟去。绕行了两三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说起来,朱罗经居住的环境,非常不错。粉墙黛瓦,参天大树掩映,枝繁叶茂的树冠,就好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把半边房子遮盖起来。人走进房子,顿时感觉一阵阴凉,烈日酷暑马上消散了大半。

当然,方元是行家,自然更加清楚,消暑的功劳,一半在树荫,另外一半在于房子本身。这是一栋很普通的泥瓦房,但恰恰就是由于泥瓦结构,才有避暑的功能。

实事求是的说,再豪华的现代化水泥建筑,从避暑的功效来说,远远不及普通老百姓家的泥瓦房。这不是在故意贬低水泥建筑,而是事实。

毕竟水泥建筑,那是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以砖头堆砌起来。这样的建筑,在烈日的暴晒下,导热极快,但是散热却很慢。时间一长,就好像是火炉烤箱一样,让住在屋里的人苦不堪言。

与之相反,泥瓦房是由泥砖砌成,泥制的砖头非常笨重厚实,而且能够吸收热量不散发,再配合屋外的几株大树,简直就是能够调节温度的天然空调。

对比之下,泥瓦房无疑是更合适人类居住。可惜呀,人类向来有自虐的倾向,对于好东西往往容易视而不见,倒是很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事物。

此时,把方元引到屋里大堂,朱罗经不好意思道:“家里简陋,你就将就一下了。不要客气,随便坐。”

方元环视一眼,只见厅堂收拾干脆,旁边是个柜子,里面摆了碗筷。中间是桌子,四周围了一圈凳子。这也正常,在乡村之中,厅堂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更是餐厅。现代的一些商品房也一样,客厅餐厅相合,也不再另外区分。

在朱罗经的招呼下,方元找了个凳子坐下,然后笑道:“朱师傅,你不用客气才对随便倒杯水就好,茶就不必了。”

“没事,很快”朱罗经手脚麻利,暖壶有现成的开水,茶盒也在旁边,用开水洗了下杯子,再抓了点茶叶放到杯中,然后用开水一冲,干枯的茶叶立即飘浮起来。

不久之后,如针一样的茶叶,在开水的滋润下,无声无息舒展开了,一缕香就飘逸出来。这就是徽州本地著名的茶叶,黄山毛峰

第416章重塑风水,福泽一方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徽州黄山一带,又称为徽茶。由于新制的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所以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据说贡品黄山毛峰,会在每年清明谷雨时期,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之后,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所以有黄金片的美称。

这种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最重要的是茶汤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自然是茶中名品。

当然,朱罗经冲泡的黄山毛峰,肯定不可能是贡品,而是最普通的等级。但是再普通的茶叶,只要滋味出来了,也能够消暑解渴,让方元感到十分满意。

泡了茶,朱罗经也坐了下来,探问道:“小兄弟,怎么称呼”

“方,方圆的方,单一名元字,元帅的元。”

此时,屋外有树荫遮挡,厅堂气息十分清凉,又喝着滋味不错的茶水,方元感觉到一阵悠然惬意,心中的火气也慢慢地敛去了,心平气和,有问必答。

“好名字。”朱罗经赞许起来:“没有想到你年纪轻轻的,居然也对罗经之术有研究。”

“略懂,略懂。”方元笑道:“偶尔读了几本书,知道一些理论罢了。”

“不错了。”朱罗经叹道:“十里八村,也有一些罗经师。但是我和他们聊天,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叫做引水补基。唉,连你都不如。半吊子的水平,就敢替人择吉卜凶。罗经师的名声,就是被他们给败坏了。”

“咳”方元安慰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各行各业,都是差不多的情况,鱼龙混杂啊。”

“我知道,但是不甘心啊。”朱罗经忍不住诉苦道:“刚才你也看到了。他们宁愿举行浩大的求雨活动,也不相信我的话。”

“真是在求雨呀”方元错愕道:“我还以为在宣扬风俗文化呢。”

“什么风俗,那是在白费力气。”朱罗经悻悻道:“他们有这闲工夫。不如跟我上山挖地,搜寻泉眼”

“泉眼”方元一怔:“什么泉眼”

“一个能够灌溉四方,形成河流的泉眼。”朱罗经表情一正,认真道:“据我研究。在我们村子后头的山上。肯定有一个大泉眼。只要找到泉眼挖开,肯定能够解决村子的旱情。”

方元一听,脸上自然露出几分怀疑之色。

“不相信”朱罗经急忙道:“我有证据的。”

“什么证据”方元有些好奇。

“你等着,我马上去拿。”朱罗经兴冲冲而去,不久之后就捧着几本装线书回来。可能是憋得很久了,难得有人聆听他的看法,他也很想倾诉一番。

“你看看,这是我收集的资料。”

这个时候。朱罗经翻开一本书册,示意道:“建村。就是我们村子,山环水绕之地也;两山对峙,涧水环匝村境;狮象把门,园林锁口”

朱罗经一本书册一本书册的翻开,每一页他都细心折页标记出来,很容易找到他需要的内容。而且每一句内容,都表明这村子原先水源充足,有河流经过。

当然,这也不代表什么,毕竟原先有江河,后来枯竭断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并不能说明这江河,一定与泉眼有关系吧

“朱师傅,这些江河水流,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方元问道,小心翼翼提醒:“而且这又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河流与泉眼有关联呀。”

“不急,你再看看这个。”

适时,朱罗经拿起最后一本书,示意道:“你这这句,建村有山,山中泉水甘冽,以烹黄山野茶,滋味甚醇”

“我找人问过了,这是明代徽州的文人笔记,当时的黄山茶,还没有形成毛峰这个品牌,所以称为野茶。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村子山上,根本没有什么泉水。”

说话之间,朱罗经确信道:“所以我肯定,原来山上肯定有泉水,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泉水断流了。只要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