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1(2 / 2)

而对于世家来说,别人往往只看到他们表面的风光,却不知道他们要维持这样的风光需要多大的开支。就比如今天这场酒宴,所用的金银酒器就价值不菲,那些陪酒、歌舞的少女也都是自幼养在家中,千挑万选,百般调教,这才能在客人面前拿得出手。还有这么大的家业,也要防止别人惦记,必要有护卫更是必不可少,那同样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还打点各地官府的费用,同样不在少数。至于一大家子几百号人的吃喝用度却在其次了。

李家每天过的也是挥金如土的生活,单靠土地上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家族的运转了,李家自然也有好几支自己的商队,而且最大的一支就在年初前往西方的十几支商队之中。当初派遣最大有一支商队前往西方,在整个李家都是存在争议的,但李长山、李长风两个老兄弟在这件事上却出奇地保持了一致,因此才动用了李家大量的资源。谁知整支商队一去大半年,从此杳无音信,李长山和李长风急在心里,表面上却还要强自镇定。如今商队回来了,不仅是李长山,就连李长风都喜上眉梢,只不过李长山不想让刘子秋看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不错,他们都回来了。虽然折损了不少人手,但总归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溢,那些西方的货物如果运回地方,只怕价值还要翻着个地往上涨。”刘子秋仿佛没有注意到李长山的喜悦,淡淡地说道,“这条商路赚了钱,以后会有更多的商队来往于东西方之间,老太公如果做好了这件事,功德无量,对于李家的未来也将益处良多。”

李长山眼睛一亮。过去,西海被吐谷浑控制,西去的商路因此断绝多年,陇西也就看不出重要性来。事实上,陇西同样是商队必经之路,现在陇西又将全部归于李家掌控,如果善加经营,巧妙运用,李家在七大世家中的地位将会明显上升,不由点头道:“刘大人放心,老夫必定在明天夏天之前,协调各方,确保商路畅通”

他当然明白,这条商路对西海同样重要。

刘子秋却摆了摆手,说道:“不用等到明年夏天,刘某已经在威定城开设集市和商铺,许多生意今冬明春就可以做了。诸位如果有什么门路,可想帮着介绍些商队到西海去,不然,刘某辛辛苦苦弄出来的集市场面上可就不好看了。”

世家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就如李蓦然这几个堂兄弟恐怕也各有各的生意。只不过他们各自生意的规模不可能太大,还不足以维持一支商队远赴西方。但只要刘子秋把河西道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的小商队就可以顺利地抵达威定城。

西海盛产牛羊马匹和各种皮毛,还有一样东西同样十分紧俏,那就是青盐。对于漠北草原来说,最缺少的就是盐和铁,但西海荒原不缺盐,只缺铁。相反,西海产的青盐品质远远高于海盐,在中原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铁是朝廷严格控制的商品,即使西海、河源等郡已经划入了大隋版图,却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不过,除了缺铁,西海缺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布匹,比如丝绸,还有各种药材,这些都是刘子秋急需的。这些东西贩运到威定并不犯法,却解决了刘子秋的大问题,又繁荣了西海的经济,而这些小商队也可以获取数倍于往常的利益,可谓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果然,李蓦然等人都是面露喜色。好半晌,李蓦庆才收起笑容,故作矜持地说道:“既然刘大人有命,小民等自当尽力。小民即日便去拜访亲朋故旧,看看有没有人愿意去西海走一趟的,想必不会令刘大人失望。”

刘子秋这才点了点头,再次朝众人拱了拱手,说道:“那刘某就此告辞,一切拜托诸位了。诸位留步”

话虽如此说,李长山、李长风这对老兄弟还是坚持将刘子秋送出大门外。在刘子秋扳鞍上马的功夫,李长风小声问道:“看刘大人年纪,还未过三旬吧。”

李长风的问话有些突兀,不过他须发皆白,如果排除刘子秋的身份,在他面前只是个晚辈,他这样问也说得过去。

刘子秋知道李长风什么意思,笑道:“刘某确实年未三旬,不过早也是有家有业的人了。”

李家这样的顶级世家,断没有让亲孙女给人做妾的道理,刘子秋就是想断绝李长风的念想。

李长山却已经看穿他大哥的心思,看着刘子秋渐渐远去的背影,冷哼一声,甩袖进了宅子。如果不出意外,李蓦庆将是他的接班人。但李蓦庆之后由谁接班是李家的家事,刘子秋却通过任命李坚为陇西太守,成功介入了李家的家事。这令李长山非常不爽。李长风没有得到刘子秋的回应,李长山心中还是有几分得意。

李长风此时却也在心里默默地盘算着,刘子秋究竟能够走多远如果刘子秋只想安于一隅,那他的孙女肯定不能给他作妾。但如果刘子秋和宇文化及、杨玄感等人的心思一样大,并且能够成功,明月跟了他也不算吃亏吧。李长风轻轻拍了拍脑袋,今夜注定睡不着觉了。

第43章落毛凤凰

刘子秋没有理会李家内部的明争暗斗,连夜赶回了襄武城,布置撤军事宜这次不是简单的撤军,宇文化及积攒在襄武城中的粮食、军械都必须运走,宇文化及手下的一干文武和他们的家眷也将被作为战利品运往西海。从夜里起,士兵们就忙碌开来,挨家挨户收购车辆、牲口、布匹和铁器,价格比市价提高了三成。这些钱自然从襄武府库中支出,数量庞大的铜钱携带不便,换成最急需的物资减少了运输的麻烦,又让百姓得了实惠,还给百姓留下深刻的印象,知道西海军并不是强盗,可谓一举数得。

许多物资从半夜就开始启运。清晨,又有一队士兵从金城关过来支援,他们带来了大批骡马。最后离开襄武城的是萧皇后、杨侑一行。萧皇后来到陇西宫以后,今天还是第一次走出那栋小楼,侍候在她身边的还是小楼内的那些太监和宫女。想到自己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生活在贫瘠荒凉的西海,萧皇后就暗自叹息,此去前途未卜。但她没有办法,除了小楼内的这些宫女、太监,以及刘子秋、樊梨花等人,再没有人知道她还活在人世。这个消息,刘子秋显然还没有公诸于众的打算。

萧皇后和杨侑乘坐着一辆豪华的马车,缓缓行驶在襄武城大街上。忽然,车队停了下来,车帘一挑,樊梨花钻了进来:“娘娘,请你朝外面看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樊梨花对萧皇后已经不如过去那样尊敬了,相反对刘子秋却是惟命是从,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薛冶儿。因此,萧皇后心中也憋着一股邪火,对樊梨花的态度也渐趋冷淡:“看什么”

樊梨花没有再说话,挑起窗帘,只见车队已经到了襄武城的菜市口。街中心搭了一座高台,高台上有两个人五花大绑跪在边上,正是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只听一通鼓响,站在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身后的刽子手高举鬼头大刀,寒光闪处,血光四溅,两颗头颅滚落台下。

按照刘子秋的本意,清晨就该将这二人斩首。但行刑的刽子手却不肯,只说清晨阴气太重,非要等到正午。恰巧萧皇后的车驾是最后出发,刘子秋便安排她亲眼观看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这两个人的下场。如此血腥的场面在古人看来并不惊讶,萧皇后幽幽叹了口气,轻轻放下窗帘默然不语,也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她虽然坐在车内,却一直戴着浅露,倒也不用担心被其他人认出来。至于她身边和宫女太监,谁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去泄露这个秘密。

车队进入金城关的时候,天已大黑。西边传来消息,桂海求率领那五千降卒已经攻占了浇河、临洮二郡。第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