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6(2 / 2)

令狐正行站在谷口却迟疑起来,扬了扬马鞭,吩咐道:“去一队斥候,前边探路”

邵东心中焦急,慌忙劝道:“大人,这里都是西平治下,不会有敌人埋伏吧。”

令狐正行摇头道:“小心驶得万年船。”

“大人言之有理”邵东知道劝服不了令狐正行,索性主动请命道,“下官熟悉路径,愿为向导”

邵东领了十多名斥候冲入长宁谷,行到半途并不见任何动静。邵东勒转马头便带着众人回到谷口,拱手说道:“大人,前途一切正常,并无埋伏。”

长宁谷虽然是他的治下,但地势较偏,令狐正行并没有来过,因而不疑有他,挥军直入。大军行到中途,忽听“呜呜”几声长鸣,数支响箭呼啸而过,牢牢钉在前面地上。金山和土楼山顶上突然旗帜招展,现出无数兵马,齐声大喊:“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有埋伏”令狐正行大惊失色,勒马道,“快,退兵”

远处有大队骑兵从山顶冲下,在长宁谷入口处集结成队。这里地势狭窄,令狐正行排出的阵势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步兵虽然匆忙掉回头来,面对的却是敌方的骑兵。那些敌军骑兵离他们虽然尚有七八百步远,正按兵不动。但谁都明白,当双方相距五百步的时候,便进入了骑兵的最佳冲击距离,到那时候,对方的骑兵自然会动起来。

令狐正行手下也有一千五百名骑兵,但现在却变成了步兵在前,骑兵在后,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根本无从发挥。

此时后退无疑自寻死路,令狐正行狠狠地瞪了邵东一眼,大喝道:“向前冲”

数百名骑兵当先向西冲去。忽然,山顶上传来轰隆隆一阵巨响,无数圆木、巨石顺着山坡滚落山谷,冲在最前面的百十名骑兵转眼间被砸得血肉模糊。剩下的骑兵慌忙勒住马,西边的道路却已经不通了。

山顶上,“降者不杀”的喊声再次响起。丛林中,旌旗密布,旌旗下面寒光点点,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伏兵。刚才那波滚滚而下的木石显然只是警告,如果对方痛下杀手,被困在谷中的西平军马绝无生还的道理,令狐正行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

第21章降卒

邵东面如死灰,颤声道:“大,大人,我们投,投降吧。”

“滚开”令狐正行马鞭一扬,狠狠地抽在邵东的脸上,怒喝道,“冲出去退回湟水”

看到这里埋伏的架势,令狐正行已经知道绝对不是什么袭边的游牧部落,而只能是西海的刘子秋打过来了。如果对方是同样出身世家的宇文敬,或许令狐正行还会考虑放下武器。但对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尽管知道生还的希望渺茫,但令狐正行还是要努力维持着世家子弟那点可怜的骄傲。

只是那些士兵却不想白白送死,个个神色犹豫,倦缩不前。

忽听“呜”的一声,又一支响箭从众人头顶射过,山头上,一人大声喝道:“三箭过后,不降者,杀无赦”

“呜”,第二箭夹着尖利的啸声,稳稳地扎在对面山坡一棵大树的树干上。对面那人的手中已经拈起了第三支箭,轻轻搭在弓上。这一箭并没有瞄向任何人,但谁都知道,这一箭过后便将是残酷的杀戮。

守在令狐正行身后的一名亲兵突然大吼一声,从马上纵身跃起,猛地扑在令狐正行身上,将他扑下战马。周围一阵慌乱,好几名亲兵下意识地拔出佩刀。但是,更多的人醒悟过来,纷纷扑向令狐正行,七手八脚地将他按住。

邵东也醒悟过来,大声喊道:“快放下兵器快放下兵器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其实不用他喊,许多士兵已经抛掉了手中的兵刃,山谷中传来侗当一片响声。骑兵们也跳下马,匍伏于地,战局瞬间便结束了。邵东却猛地一勒缰绳,朝山坡上冲去。当他路过被士兵们控制住的令狐正行时,还趁机抽了令狐正行一鞭。六月债,还得快。一个县令,一个太守,两人的脸上各多了一条又长又深的血痕,显得狰狞无比。

站在山顶上持弓那人正是图木鲁,他随手一箭射去,响箭带着怪啸从邵东头顶飞过。

邵东本意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投降的诚意,却不料对方突然放箭,他一个哆嗦,便从马上摔了下来。

图木鲁哈哈大笑,挥手道:“把他捆了,向主公报喜”

一个时辰以后,令狐正行、邵东被五花大绑,押进临羌县衙。邵东倒也干脆,“扑通”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道:“小人临羌县令邵东,情愿投降,求大人饶命。”

刘子秋没有理他,转向令狐正行,问道:“这么说,你就是令狐太守了”

令狐正行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刘子秋并不生气,摆了摆手,道:“来人,帮令狐大人更衣”

几名如狼似虎的勇士扑了过来,三下五除二便将令狐正行剥得只剩一条兜裆布。令狐正行受此奇耻大辱,气得双脚乱跳。刘子秋呵呵笑道:“令狐大人稍安勿躁,刘某只是借大人衣冠一用,明日定当奉还。”

令狐正行立刻明白了刘子秋的用意,他哀叹一声,无奈地低下了头。

要从数千人当中挑一个身形与令狐正行相仿的并非难事。很快,“令狐正行”便带领大队人马直奔湟水城。夜色正浓,湟水城的守军根本辨别不出城下的人脸,何况队伍中还有许多人原本就是他们的兄弟。听说自家大人回城,谁敢怠慢,赶紧屁颠屁颠地开了城门。城外的大军蜂拥而入,湟水城瞬间易主,令狐正行的印信也落入了文昊手中。

有了印信在手,文昊连夜假借令狐正行的名义行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