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的争执,施高艺老早就想要报复一下李珲了,如今逮住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哪里还有放开的道理。
“臣以为,应该应金议政之议,为高丽国主立一嗣子”
“为什么”太子对他的回答毫不惊讶,但是还是追问。
“诚如金议政所言,高丽如今确实面临着王嗣未定的危机,天朝身为上国,理应未雨绸缪,让高丽可以避免类似的危机。”施高艺昂然回答,“另外如今我国在高丽拥有极大的利益,决不能坐视高丽陷入乱局,否则高丽若是生乱,我国的利益必将受损。更何况,殿下现在即将坐镇高丽筹划对日本的作战,更加容不得高丽有任何不稳定的迹象。”
“可是若是强行给国主立一个嗣子的话,高丽难道就不会乱”太子有些迟疑地反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已经意动了,施高艺这样的人自然看得更加清楚。
“臣觉得不会生乱。”施高艺马上回答,“其一,高丽国主之前在位的时候就倒行逆施,在国中毫无威望,如今虽然被我国拥立复位,但是这些年来还是没有赢得民心,不会有多少死忠会为他效力,殿下您看,就连他一手提拔的领议政大臣都想要背叛他了;其二,我们并不是废立高丽君主,只是为其立一个元子而已,这是为高丽着想,也是顺应高丽的民心之举,不会惹起太大的非议。”
“臣也觉得不会生乱。”副使张道彦也马上附和,“臣等之前和高丽多位大臣和宗室来往过,他们也有过类似的动议,只是不敢明确说出口而已。若是太子殿下主持道义,想来绝不会有人反对。”
这倒不是虚言,之前他们两个就曾经谋划过强行为李珲立嗣子,暗地里和许多高丽宗室和大臣沟通过,只是后来被暂停了而已。
眼见使团正副使两个人同时都支持这个动议,太子的心里也就愈发倾向于此了。高丽的大臣和自己这边的使团成员都有这个意向,如果让他们得偿所愿,他们应该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为自己所用。而且给高丽立一个嗣子的话,这就相当于自己给高丽的新君又施了一次大恩,自己也更加能够在对日本作战期间号令高丽,保证自己的权威。
而李珲,在立了嗣子之后肯定会被金荩国等人架空。没错,这个老人说起来是可怜,但是为了大汉的利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天下的可怜人多的是,他又能管得住几个大汉让他重登王位,已经够对得起这个老人了。
他沉下视线继续沉吟了一下,然后再问。
“那那如果要立嗣子的话,现在可有合适的人选”
当看到太子如此问的时候,两个使臣几乎同时在心里笑了出来,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得偿所愿了。
“殿下,高丽宗室人口繁盛,几代先王都有旁支子嗣遗存。虽然想要名正言顺继承嗣位所需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是精挑细选,总还是有几个人选的。”施高艺不慌不忙地说,“既然是要选嗣子,那就要在国主的侄子当中寻找而且这个侄子年纪不能太大,以免惹人物议。”
选幼子来继嗣,主要是为了方便继续干涉高丽国政,这个大家都心照不宣,太子也没有就此纠缠。
“圈定了年纪范围之后,臣等又考较了这些合适人选们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本生父的性格等等,最后选定了几个人选。其一是庆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以及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另外还有宁城君李的幼子李俽”他絮絮叨叨说了几个人选,全都是他们之前私下里商定的人选。
“看来你们真是早有所备啊。”太子微微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赞许还是嘲讽,“他们的父亲都愿意让儿子承嗣吗”
“这是自然。”施高艺点了点头,“臣等之前已经跟这几位宗室商量好了,他们都心忧国事,只恨不能一展心中报复,如果有机会的话,想来想来他们都是会肯的。”
虽然让儿子承嗣,从宗法上来说就变成了国主的儿子,但是大利当前,总有人趋之若鹜,想要尝一尝身为嗣君本生父的滋味。
“那你们到底属意谁”太子继续追问。
“臣等”
“都到了现在,别藏着了”太子加重了语气,“这三个人当中,你们肯定之前就已经有了最属意的人选吧”
“殿下明见臣等之前详细参考了很久,仔细斟酌,最后觉得立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对两国都最为有利。”这下施高艺不敢再拖延了,马上回答,“仁兴君性格端方,而且对我朝十分仰慕亲近,如果让他的儿子成为嗣子,那他肯定会比现在的国主要更加亲近我国,也更加愿意同我国保持步调。”
“怕是他给你们许诺的好处最多吧。”太子冷笑了一下,施高艺等人则尴尬地垂下了头。
在无声的静默当中,太子又沉吟了许久,最后抬起头来。“把金荩国他们给叫过来”
一直在外面等候的金荩国和李珂这次又被重新叫回来了,当看到房间里面多了的这几个人时,两个人都有些惊诧,不过两人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在太子的示意下再度坐了下来。
“不瞒两位了,刚才施大使和张副使都在我这里,我也把你们带过来的请求跟他们两国说了一下。”太子也不打算再拖延,直接跟他们两个说明了情况,“两位使臣都很钦佩你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谢太子殿下”两个人都大喜过望。
“先不要喧哗”太子举起手来,止住了他们的话,“我叫两位过来,就是想要问一下,你们心中属意谁,来继承嗣子之位”
“立谁为嗣子,是天朝才能裁断的事情,绝非我等可以置喙的事情”金荩国先给自己下了一个台阶,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看着太子,“不过,臣等以为,最好还是按照宗法来确定继承之君为好”
“请明说吧,议政,我对贵国的宗亲可是不大清楚。”太子不为所动,继续询问。
“谢殿下。如今国主膝下无嗣,从宗法来看,应该让长弟来承继,如今国主在世的最大的弟弟就是义昌君李珖,当然,由于是要给国主立嗣子,那义昌君当然就不能作为人选来考虑。不过,也可以找他的儿子来承继国祚,这样于情于理,都是最能够服人心的。”
李珲的父亲是上一代的国主宣祖李昖,他有十三个儿子,不过多年来不少儿子已经去世,早夭的没有留下子嗣,而第五子定远君李琈的儿子李倧甚至还发动过宫变一度篡位,后被全族处死,所以经过各种变故,除了李珲之外,现在留存的年纪最大的就是第七子仁城君李珙,所以金荩国从宗法上宣称要立他的儿子为嗣子。
听完了金荩国的解释之后,太子一时没有说话。
“仁城君虽然是现在除国主之外年纪最大的先王之子,但是并不需要因此而非立他的儿子承嗣不可。”眼见太子居然在考虑对方的方案,施高艺连忙出言反对,“殿下,所谓过继承嗣,是要为国主延续香火,得享天伦之乐,因此最好是找年纪尚幼的承嗣为好,以免日后新的国主为了本生父闹出乱子来,前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