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2 / 2)

砺剑繁华 齐橙 5910 字 2019-04-23

李愚这才开始细细打量这家饭馆,只见饭馆的门面装修还颇有些档次,门前有一个停车场,可以停二三十辆车,这对一家上档次的餐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饭馆所在的文裕街不算太热闹,倒是绿树成荫,显得有几分优雅,与他们所打算开的药膳馆的风格比较吻合。

“你们挺有本事嘛,怎么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这里离你们上午出发的地方还挺远的,你们难道是一路看过来的”李愚诧异地向蒋炯庆问道。

蒋炯庆的脸上露出一些神秘的笑容,似乎是有什么可笑的事情,他说道:“李哥,其实我们也没怎么走路,找到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凑巧了”

“怎么个凑巧法”李愚问道。

蒋炯庆道:“上午李哥你走了以后,我和亮子就跟着许师嫂开始找门面。我们转了两个街,也没看到什么合适的地方,后来我们就去网吧了。”

“你们去网吧干什么”李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蒋炯庆尴尬道:“我们是去玩o了。”

“呃”李愚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答案,当即有一种天雷滚滚的感觉。

蒋炯庆道:“是这样的,我们和师嫂一边找门面,一边聊天。不知怎么着,就聊到o了。师嫂说她是o高手,我和亮子都不信,觉得她最多也就是会玩,肯定不如我们俩水平高”

“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迎迎可真是o的高手。”葛建宇在一旁叹着气插话道。许迎迎玩游戏是受了葛建宇的影响,但一经上手,葛建宇就发现自己不是许迎迎的对手了,这姑娘对游戏有着一种天然的敏感,几乎可以说是无师自通。后来她能够成为学校电竞协会的会长,也是源于这份天赋。

“可不是吗。”蒋炯庆道,“当时亮子觉得不服,我们正好路过一个网吧,亮子就说进去比划一下。结果,师嫂一个人虐我们两个,把我们俩都打得抬不起头来。”

“然后呢你们是怎么找到这家饭馆的”李愚对游戏的兴趣并不大,他关心的是游戏和门面到底有什么关系。

提起此事,蒋炯庆兴奋了起来,他说道:“要不怎么说这么凑巧呢,我们正在玩着,就听到旁边两台机子上的人在聊天,说他们老板是开饭馆的,现在不想干了,弄得他们这些当服务员的都要失业。师嫂也听到了这些话,就让亮子去问他们是哪个饭馆的。”

“然后你们就找到这来了”李愚算是听明白了,心里不禁叹服,这个许迎迎还真是一个福将,让她去找门面,她却带着两个小弟到网吧去玩游戏。可偏偏玩游戏的时候反而误打误撞地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得来全不费工夫。

弄明白了这些前因后果,李愚抬腿进了饭馆,蒋炯庆紧随其后。葛建宇迟疑了一下,也跟着走了进去。

饭馆的大堂里,许迎迎正在和一个年轻男子聊着什么,颜武亮站在一侧,倒像是许迎迎的保镖一般。看到李愚等人进来,许迎迎招了招手,让他们走过去,然后指着自己面前那个年轻男子,对李愚等人介绍道:“这位是这个饭馆的老板史先生。”

“我叫史佩锋。”那年轻男子向李愚等人点了点头,做着自我介绍。

李愚和葛建宇细细打量着史佩锋,只见此人不过二十七八岁光景,穿着一身整洁的西服,衬衣白得耀眼。他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看上去像是很有教养的样子。这样一副形象,如果说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ceo,大家恐怕不会有什么异议,但与饭馆老板这个身份结合起来,就有些违和了。

“史先生是位创业者,他开的这家饭馆,遵循的是互联网思维模式,强调求真、开放、平等,还有”许迎迎似乎是记不清楚了,用迷惘的眼神看着史佩锋,等着对方补充。

“还有协作、分享。”史佩锋道,“其实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很广泛,它追求的是一种全生态的世界观,讲究万物皆可互联,要求用户至上,体验为王,要有颠覆式的创新。”

“是啊是啊,刚才我听史先生跟我讲这些思维,觉得好新鲜哦,史先生绝对是餐饮界引入互联网思维的先驱者。”许迎迎用夸张的口吻说道,还做了一个双手捧心的姿态,萌得李愚和葛建宇都暴汗不已。

“唉,任何一个行业里,先驱即先烈啊。”史佩锋长叹道,“我坚信我的思维是绝对超前的,可惜在渝海这个地方,超前的思维并不为人们所接受,要不我这家互联网餐厅也不至于经营不下去,落到只能转让的地步。我已经是一个失败者,再说什么思维都是毫无意义的。”

许迎迎摇摇头,严肃地说道:“不,史先生,你绝不能轻言失败。你的探索对于后来人绝对是有启发的。我是学历史出身的,我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创举,一开始都不为人们所理解,但几十年后,人家将会把提出这些创举的人视为英雄。”

“谢谢许小姐的鼓励。”史佩锋的脸色明显好看了许多,看着许迎迎的眼光也有了几分爱慕,惹得葛建宇在一旁攥紧了拳头,牙痒痒地就等着上前教训教训这个不开眼的家伙了。

“这样吧,我看你们也都是年轻人,想必也是一群有理想的创业者。这个店,我就按最低价转让给你们好了。”史佩锋挥了一下手,大方地说道。

第三十七章脑残粉的福利

史佩锋经营的这家餐馆,店堂面积有400多平米,按照互联网思维的要求,被分隔成了十几个包间,余下的大堂部分面积反而比较小,只摆了三四张两人桌,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除了店堂之外,餐馆还有一个功能齐全的后厨,还有经理室、财务室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餐馆一共有32名员工,全都住在离餐馆不远的一个小区里,那里有史佩锋租下的三套单元房,员工们平均3、4个人住一个房间,费用都是由餐馆支付的。

据史佩锋介绍,他开这家餐馆的初衷,就是因为在创业的时候,经常与创业伙伴在一起吃饭聊天,他发现在渝海市很难找到一家适合于创业伙伴聚餐的餐厅。在史佩锋心目中,符合这种条件的餐厅应当是环境非常优雅、菜肴美味而又清淡,毕竟互联网创业者不是农民工,酱肘子、羊蝎子之类的硬菜并不合他们的口味。此外,这种餐厅还应当能够提供网上预订包间、预先点菜以及菜肴定制等服务,这才符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史佩锋坚信自己找到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餐饮业商机,那就是开办一家完全适合于年轻创业者聚会的新型餐厅。他向几个朋友众筹了一笔资金,然后便兴冲冲地在文裕街开了这家餐馆。在前期,他投入了上百万元用于餐馆的装修和宣传,光是在网络上打广告就花了20多万。他还通过互联网征集了数以千计的菜名,聘请了几名高级厨师进行开发,作为餐馆的招牌菜。

餐馆在一年前开业,开业之初,生意颇为火爆,非但渝海市本地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甚至省城淇化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包间的预约订单经常要排到一两星期之后。

可是好景不长,在最初的喧嚣过后,餐馆的生意就逐渐冷清下来了,虽然说不上是门可罗雀,但与餐馆的规模和投入相比,日常的流水远远不能达到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史佩锋愿意改变一下经营模式,增加一些大众菜系,控制一下人员成本,达到盈亏平衡还是有可能的。但问题在于,史佩锋原本追求的就不是养家糊口,而是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达到一夜暴富的目标。现状与理想的冲突,让史佩锋灰心丧气,于是才有了打算关掉餐馆的念头。

“我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种等待上,虽然我相信曙光终会来临的。”史佩锋这样对李愚等人说道。

“是啊是啊,像史先生这样目光远大的青年才俊,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