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懂食的学生有些不解地问道。他平时也不怎么喜欢吃面,但这浔楼的面,他吃过几次,味道还是相当美味的。九江鱼货也不少,配上点山上珍味,确实够鲜。
“是太美味了。”舒正浩用筷子挑了一根白面,“真是太美味了,反而失去了这碗面的价值。”
“舒大家此话怎讲”杨帆笑着放下筷子,问道。
“这面在浔楼。卖到了一钱银子,而在浔楼不远处小弄的面摊,十文钱就可以吃到。”
“哈哈,山长真是说笑了。”一位学生笑道。“那种粗面能和此面比吗要我说,这面,就值一钱银子。瞧瞧这汤色,真不赖。”
杨帆看了一眼舒正浩。明白了他的意思,便笑道:“当年太祖兴兵与东南。后大明立国。开年民力维艰。太祖在此吃白面,面中掺米糠,目的是为了给天下官员做个榜样,为官需要节俭,后来定下的祖制中,也将为官的俸禄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现在这白面吃不起”
舒正浩接过话茬,抿了一口杯中的酒,道:“记得刚刚开国的那些年,真是苦啊,后来太祖执掌朝政,度过了困难时期,换来了安定的生活,有些人便纸醉金迷,骄奢淫逸起来。太祖为了整饬不正之风,亲自立下一系列的祖制,矫正奢靡之风,才有了浔楼佳话。”
“而现在,那粗粮白面恐怕也不会登上这浔楼了。”舒正浩唏嘘感叹了一番。一旁的学生也赞同道:“太祖当年能以身作则,实则明君。”
舒正浩不语,端起有些温热的面,簌簌地吃了起来。初冬的夜晚,风已经有些刺骨。不过没有那严冬的那种刺骨。杨帆有些奇怪地看着舒正浩,在想些什么。
杨帆喝了些黄酒,说实在的,这江南地方,连酒都是绵软可口的。“这位兄台的话在下就不敢苟同了。”
那个学生本是拍拍自己山长的马屁,没想到杨帆突然发难,便眉头一挑,道:“不知杨小院长有何高见。”他原本就有些心高气傲,看到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杨帆竟然能够和山长平起平坐,心中自然有些恃傲。在院长之前,加了个小字,不由让一边的舒正浩眉头一皱。
“太祖以廉养政,在下看来,本朝官员的俸禄实在制定得太低,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其豪华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这样势必引发官员对于权力的贪恋,靠收缴更多的赋税,来从截流中获取银子。所以太祖的官俸想法是好,却不再实用。”
“呵呵。那依您之见,国何以立”
“立国不易,守国更难。这朝廷如今有多,想必舒大家心里明白,所以才有刚刚那番唏嘘感叹,希望你们这些求仕后辈,以后当官了,不要过分地迷恋荣华富贵,要恒念物力维艰。”
舒正浩点点头,道:“恐怕今日一席话,他日听进去的又有几人既然杨院长提到了,那以您高见,如何才能保持廉政呢”
杨帆笑道:“自然是以钱养廉了。为官无非两类,一类图名,一类图利。图名者,自然懂得洁身自好,留得身后英明。然而这类人,却被低廉的官俸穷得逼上梁山,何故。不就是没有很好的生活保障吗”
“杨院长这话,实在有些偏颇了。”另一位书院学生笑了笑,“官员,乃是个人修养问题,若都是按杨院长这么分,那天下还有好官吗”
“你。”杨帆拿手指着那个口出狂言的小子,道:“为何读书”
“我自然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第了。”
杨帆呵呵一笑,道:“你看,这不就是图名图利吗舒大家教书育人,而你的学生都是以图名图利为目的。既然目的不纯,这要教他们福泽天下,造福百姓,那还有什么希望当然,这位小兄台莫要生气,这目标对于你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过错。但对弈朝廷来说,就是一种过错了。”未完待续。。
第307章九江书巷下
“朝廷养官,是用来管理教化百姓的,并不是用来单纯得为了实现你个人目的的。所以只有用钱,满足了官员的,那才能更好得是官员服务于百姓,而不是做条地头蛇,卧龙虎。”他喝了一口酒,笑道:“当然,今日之谈,都是以我杨某人的小心眼去度那些真正匡扶社稷君子之腹罢了。几位全当在下酒后牢骚,付之一笑就行。”
晶莹剔透的面汤入胃,一股特殊的清香留在齿间,的确美味。
舒正浩点头道:“杨院长此言值得我等共同体会。今夜未能尽兴,不知杨院长可否有空,随我等去书院一趟”
“天色如此晚了,就不去了吧。”杨帆以为要出城,赶了几天车,也累了,便不打算出城再颠簸了。
舒正浩一笑,道:“看来您是误会了。这书院非彼书院,而是一条断巷,都是书法大家寻求一方净土,围聚在一起,平日里根本不允许其他人进去打扰。今夜无星无月,过去看看如何”
杨帆一想,本来想邀请卜老道和陈王廷一道前去,不过那两人似乎没有那个兴趣,摇头言道要喝酒,让杨帆自个儿去。杨帆无奈,又不好意思推脱,便道:“既然舒大家相邀,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边的几个学生,眼巴巴地看着舒正浩,似乎有些渴求。舒正浩一笑,道:“好吧。今日破例,让你们一道过去。”
断巷位于九江城外郭最穷的地段,平日里游商小贩也鲜见。一行人步行至断巷。巷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屋内的灯火。星星点点,彻夜不熄。
荣德堂、荀斋、闲堂、静笔斋一间间书斋列在左右。延伸开来。一群人跟随着舒正浩到了书巷后,都各自散去。不过大多数人,都往巷道深处的小憩斋走去。没错,小憩斋正是舒正浩的书斋,自然众人都往那边赶去,想一睹自家先生的大作。
“杨院长怎么不到处走走”舒正浩隐约能看到一个身影还站在原地。黑夜,舒正浩的视力更加弱了,不过他辨人并不是靠视觉。
“哦,我不懂书法。去凑什么热闹。”杨帆只是走过来散散步。他虽然会写字。但他始终认为书法不过是一种工具,自成艺术有些舍本逐末的感觉了。
“书法之道,并不存在懂或不懂。只要你能从一幅作品中感觉到一丝体会,能感觉到书法之人的心情,便是入门了。”舒正浩笑了笑。
“若是体会写字人的心情,那也算是一种乐趣了,在下随便看看也无妨,不知道是否可以随便进去”
“这个自然,不过有些书斋主人并不喜欢有人打扰。杨院长可以去尝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