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几位不如在这里陪我喝上一杯”杨帆冷笑道。这个时候,陈王廷一把按住想要上前闹事的小喽啰。道:“老实点,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好大胆子,竟然敢动手,给我拿下。”
陈王廷直接将那人按倒在地,冷笑道:“谁给你的胆子,敢在西市横行。”一巴掌扇在那人脸上。那人嘴里一甜,发现被扇破了嘴皮,嘴里已是血流不止。
“你你们是谁”典吏眼中明显有了一丝忌惮,敢如此动手的。来历定然非凡。
“我们是谁,你没资格知道。王廷,把这厮抓起来,交个能说话的过来。我倒要看看还有多少这样的荒唐税。”杨帆冷哼道。
“走”那位典吏推开人群,带着随从离去。
杨帆还是静静地坐在茶摊喝茶。“去收拾一下。”他将银子放在桌上,示意那个还一脸愁苦。收拾着摊子的老妇人。老妇人接过银子,感激地差点跪下来。道:“谢谢公子,谢谢公子。”
陈王廷扶起老妇人。道:“赶紧离去。”
“是是是。”老妇人还是麻利地拾起那些家当,匆匆没入围观人群。
“这位年轻公子是谁啊如此大胆,竟然敢当众殴打衙门的人,看来一定不能善了了。看起来,曲捕头要过来了。”
“我看这位公子一定身份了得,不然也不敢如此大胆。定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公子贵人。”有人这样议论道。
“刚刚是谁出的手”
“曲大哥,就是这小子,看样子是练家子的,有些底子。”那位典吏找来了巡逻的捕头,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识相的跟我们走,不然的话少不了皮肉之苦。”曲姓捕头看着面如枣色的陈王廷,心中一凛,看到那被按在板凳上的小吏,眼中也有一丝忌惮。“如果这位公子目无王法的话,即使是贵人,也免不了受到惩罚,所以还是头一趟,说说清楚的好。”
杨帆笑着道:“好,我倒是要去看看,这朝南开的衙门,到底是认人呢,还是认钱。看来我要亲自拜访一下了。”
曲姓捕快一愣,这这就爽快地走了不按套路啊,不然按照套路的话,有钱的打发他们点钱,没钱的跪下求饶几句,然后打一顿带走,哪有这样直接往衙门送的周围一片寂静,杨帆看了一眼呆在那边的曲捕快,道:“不是要请我去喝茶吗走啊,前面带路。”人群自然分出一条通道,杨帆跟着几名捕快往衙门走去。
曲捕头心里这叫一个后悔,自己贪那点银子干嘛。瞧这架势,看来这个贵人连衙门都不带怕的,这这不是随便整死他啊。他哆嗦地道:“公子您可想好了,走进这衙门,就可能没这么容易出来了”
曲捕头威胁道,他看到事情闹得如此之大,恐怕很难收拾,自然想劝服杨帆放弃。他娘的,早知道惹他干什么。
“进去禀报吧。找个能说话的来。”杨帆跨入直隶县衙,站在堂前。他并非来闹事,只是想来问问,这巧立的税目到底有多少。
“县太爷,县太爷,大事不妙了。”
“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县令看到捕头大呼小叫的,很是反感,放下手中的书,道:“说吧,什么大事不会又是这个月的人头税没抽满吧。吏部可是下来定额了,这个月再像前几月那样子,有你好看的”
“不是不是,是西市有人叫嚣,说说大人您胡乱征税,属下看不下去,就上前理论,没想到那人不但不道歉,还殴打了几个小吏,现在那人还追到衙门前来了。将卑职几人大得鼻青脸肿,大人您看,这,还有这,都是那厮给打的。”曲捕头脸上确实有些伤,不过是来时自己打的,生怕县太爷看不到,刻意狠狠地撞在墙柱子上。未完待续。。
第292章苛捐杂税下
“行了,现在那人就在公堂上”
曲捕头点点头,道:“是啊。那人还带着个手段厉害的手下,就是那人把小的打这么伤的。”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捕快,怂成这样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县令思量了片刻,道:“前去瞧一瞧,到底是何许人也。万一是大人物,曲捕头,你就准备好裹尸布吧。”
“啊大人。您可不能这样说啊。小的完全是为了抽那人头税才惹上这人的,可不能就这么让小的去送死啊。”
“行了。去看看再说。”
县令和曲捕快刚走到堂前,县令看到杨帆那侧脸,顿时倒吸一口冷气,退了回来。一巴掌打掉了曲捕快的帽子,刻意压低声音道:“混账东西,你什么人不好惹,惹这个人,真是作死啊”
曲捕快吓得脸色惨白,哆嗦道:“大人啊,您可别吓小的。这人这人有这么厉害吗”
“厉害吗呵呵,你很快就知道了。”县令铁青着脸,道:“赶紧去户部,通知韩侍郎。这人头税是户部让征缴的,我们能推就推。本官先去稳住这煞星,想活命,你赶紧的”
“是是是”捕快刚跨出一步,就被县令拽了回来。他怒道:“你找死吗走后门”
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这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明帝国的一半,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
明朝从始至终,南京户部一直负责这一事务。其中只有两年南京户部不负责这个事务:正德三年,刘瑾变法。由中央户部负责,“南京引板。俱令销毁”,但在正德五年,刘瑾被诛后户部奏请“刷印盐引,仍隶南京户部”,获得批准,此后一直未变。
“韩大人,刚刚杨帆去了直隶衙门,听说是要过问人头税的事情。衙门的捕快过来求救来了。”南京户部左侍郎,韩千秋刚刚换了件便服。正准备回一趟家,便听到下人过来禀报。他眉头一皱,这杨帆怎么管起人头税的事情了
这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江南湖广四地税收数目,几乎就是全国的一半。数百万银子,一千来万石的粮食吧。旱灾冰冻,对于南方的影响,还没有那么明显,然而渐渐兴起的资本商业。使得很多江南地区都毁田种桑种茶,手工纺织业,丝绸、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明朝太祖定下祖制。太监不得干涉政治,然而宦官篡权时有发生,只有这税制。始终没变,反倒是成了过失。工商业发达了。这三十抽一的税制不变,官商又相互勾结。但每年要上交的粮税还得是这么多。地少了,种粮的人少了,怎么办“机智”的官员就巧立各种的税目,以此来增加税收,譬如这人头税。
明朝的税很低,但是对那些赚了大钱的商人说的。朝廷定下的农业税已经很低,却被各级加列了更多的税种,而这些统统都落在贫苦百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