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 / 2)

汉明大黄袍 寒虾 5501 字 2019-04-21

杨帆身后的祖大寿、何可纲也是惊了个呆,这还是昨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无精打采被逼着过来修城的那群民工吗祖大寿分明看到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杨子,这是真的吗”

杨帆道:“你现在知道动员大会的重要性了吗”他往城北走去。一路上,那群热情的民工招呼着。

“指导员大人,昨儿个你说的黑土地是真的吗那得有多肥沃啊,光浇水都可以把麦子养得一跺跺的。”

杨帆回应道:“是真的。等我们把建奴赶跑了。到时候种上玉米、大麦,就等着丰收吧。”他当然不是瞎说,这黑土地,可是号称大中华的“北大仓”,这可不是瞎吹出来的。以往历朝历代,都把粮食的中心放在了关中、湖广地区。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可见一斑。

那正在据木头的民工一听是真的,道:“听大人这话,小的干活都得劲了。”所有人都怀着憧憬,那种对于黑土地的渴望,还有那比黄金还要贵的长白山人参。这种绝对不是瞎扯的。当马可波罗带着东方遍地是黄金的游记回到了欧洲,牵起的浪潮,比杨帆这次的鼓动性更加大。

“你们谁牵的头”

“哦,是那几个年长的。有几个,前两次筑大凌河城都参加过,一回生二回熟,昨儿个听指挥员大人说的,那些个狗奴儿,以前个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忍了他们这么多年,现在反戈相向,真是狗东西。”有人激愤地道。

“指挥员大人,小的自作主张,看几位大人还在休息,就先开工了。您别见怪啊。”一位搭着破毡帽的小老头笑着。

“赏”杨帆将自己身上的一袋米直接给了这个小老头,“从今天起,你就是北门工作小组组长,这里的城墙修筑就交给你了。”

“唉,谢大人赏赐”小老头乐呵地接过那袋米。

整个凌河城干得热火朝天,一根根木头开始搭建起来。古代修城,除了那些个别的要塞或者皇城,大多都是用木头建起来框架,用芦苇草席或者木板围起来,再用夯实了的泥浆灌进去。

由几个老工匠牵头组成的工作小组,修城的事根本不需要杨帆他们来督促。要说发挥的作用,绝对是杨帆的那些话,讲到了这些人的心坎了去了。以前鞭打压迫都没这么勤快,祖大寿终于明白了一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石灰你这石灰哪里来的”杨帆突然注意到那小老头手上用来划线的石灰笔。“大人你说这个啊,十三峰上多得是。”

“有多少”

“很多。”

杨帆眼珠子一瞪,“很多是多少”

“山上都是。多的去了。”老头儿抓了抓破毡帽,有些蹩脚地回答道。

杨帆眼前一亮,大腿一拍,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二章建高炉

十三峰位于凌河城以北二十五里开外,十三座山峰绵延起伏,群山相拥,据说玉皇大帝派二郎神到人间布山,二郎神挑山至北方,见不远处祥云缭绕,大喜过望,遂从担子里掀下几块小石头来,落在人间,便成了十三座山峰。

“指导员,你看,前边的就是南大梁山了。我们修城的木头就是从这边砍来的。”杨帆带着五百骑兵和五百民工赶至十三峰。这是他紧急找祖大寿调来的,说是有大用。祖大寿一听,急忙调派给了杨帆五百骑兵和民工,直接朝十三峰赶来。

“老刘,你说的石灰矿在哪边”

“大人,就在那平定山上。可多了,这玩意也没什么用,用来糊糊墙装饰装饰还行。”在他看来,刷个层白色也就图个好看,一般大户人家刷刷墙便是了。若是将石灰抹在凌河城上,完全是没什么卵用。

“好,老刘。刚刚我把你们分成了五个梯队是吧。”

“是的大人。”老刘有些自豪挺了挺腰杆,因为他是那个梯子队额,梯队的头头,统领的可是一百人。要是在军队里,那就是百夫长了,可比那些什么伍长威风多了。

“你带着第一梯队,不,再拨给你一个梯队,去采一些石灰矿来。记住,挑纯的挖,少掺些杂石。”挑到山下就行。

“得令”老刘露出他那黄板牙,机灵地抱拳,然后脸色一凝,“第一、第二梯子队,走”杨帆白了白眼,直接无视多出来的那个字。

“齐大白,我听说你的户籍是窑匠是吧”杨帆特地查了徭役的户籍,看到了齐大白的户籍。大明朝的户籍,一直延续下来。归根到底一句话,你爹干什么的,你就干什么。除非你考上了功名,才可以摆脱这个户籍。不然,就一辈子敢下去吧,

一个中年男子站出来,道:“是的,大人。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烧窑为生的。只不过如今不景气,窑口都荒废好几年了。”

“行了,我不管你烧的是什么东西,窑洞会砌吗”

齐大白点点头,不过心里却打起了小鼓,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金建奴随时可能杀过来,在这里烧窑,这位小大人是疯了吗

“会砌就好。在平顶山脚下,给我砌一口,记住了,要砌得高大一点。我拨给你一个梯队得人,具体怎么砌,用什么砌你自己想办法。我不管,给你十天时间,一口窑洞,够吗”

“够了够了。”齐大白成了第三梯队的大队长,风风火火地带领着一百人赶赴稍远处的平顶山。

剩下的第四梯队,跟着你们的大队长,到平顶山下等候命令。等石灰矿采下来,用锤子敲碎,要很碎的那种。

杨帆道:“至于第五梯队和剩下的五百骑兵,跟我来。”杨帆跨上小黑马开始往前探去。当初在地图上就看到过这个十三峰,才有了那个疯狂的计划。如今看到这地理位置,更加得好好谋划一番。谋划好了,这里将是皇太极的葬身之地

整整一天,杨帆带着几百人,在十三峰中穿梭,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处杨帆认为重要的位置,都派人上去做好标记。到了黄昏,杨帆等人又重新回到平顶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