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2 / 2)

上品寒士 贼道三痴 7479 字 2019-04-19

刘尚值看了陈操之一。说道:“是啊。贺铸无才无识又狂妄。陆花痴嫁入贺门那真是太惜了。”

陈操之淡淡道:“贺铸是服散的。”

三月二十五。临海太守贺夫妇带着儿子贺铸离开吴郡回会稽。陆贺联姻不成。原因是贺铸服散。陆纳爱子陆长生就是因为服散致病。前几日在署衙又看希那裸奔态。岂会把唯一的爱女嫁给铸陆纳已明言。要娶他陆纳:儿。服散的士族子弟提都不要提。

这日。扬州名医杨赶到吴郡为庾希诊治。用针灸之法为庾希导引。这种治疗服散后遗症的方法是名医兼名士皇甫谧发明的。皇甫谧自己深受服散之苦。多年索出来的针法。但疗效也有限。陆长生当年服散发病。也是杨泉来医治的。仅保住性命而已。

陈操之依旧然隔几日便去陆纳府。虽不能与陆说上什么话。但看到了就是欢喜的。

定品考核后。在徐氏学堂求学的很多士族子弟离去了。只有寒门庶族的学子依然每日听徐博士讲解儒学和玄学。

祝氏兄弟与陈操之冷淡了几日之后。又开始来往了。陈操之不知道祝英台画了那幅虎丘药没有。祝英台也从不提起那日剑池与陈操之陆相遇的事。依旧与陈操之弈辩难闻笛

转眼便是四月初八。去年正是这日子。他的前今生灵魂融合。那日母亲在灵隐寺说道:“丑儿。娘年岁已高。以后怕不能陪你来寺里上香还愿。以后每年的四月初八佛诞日你都要来寺里上香布施。记住没有”

一年时间就过去了。想来母亲今日也是要去灵隐寺为他上香还愿在佛前那长命灯添注灯油。

陈操之一早沐浴更。带着来德和冉盛前往城北通玄寺礼佛。吴郡天师道盛行。佛教尚未遍传扬。郡城内外仅有两座佛寺。通玄寺名气更大。相传是孙权之母吴太夫人舍宅而建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寺内有一座楼阁式八角佛塔。外七层内九层。高达三十丈。巍峨庄严。是三吴第一佛塔。

九十二、盛德绝伦郗嘉宾

郡城北的通玄寺规模宏大,主殿面阔五,进深五间,前置檐廊,檐高三丈,四周檐柱为抹角石柱,内柱用楠木,有寺僧百余人,通玄寺与建康瓦官寺、龙宫寺、会稽栖光寺并称江东四大名刹。首发

四月初八是佛诞日,但来通玄寺浴佛供僧的香客信众亦不甚多,与正月十五陈操之参加的钱唐杜氏天师道场天官大帝诞辰庆典相比,实在是远远如。

陈操之来得早,通玄寺浴佛献花、长老说法尚未开始,陈操之也不愿凑这个热闹,来佛寺礼佛与参加天师道仪庆典一样,无非是了一个心愿,月底回陈家坞母亲问起时也可以让母亲宽慰而已。

陈操之在大雄宝殿礼佛毕,向执事僧言明要布施香火钱,执事僧将陈操之引到偏殿,却见一个面如冠玉、美髯如漆的青年男子指使随从将礼佛供僧的一百五铢钱搬进来,一百是十万钱,此人出手豪阔啊。

陈操之只布施一千钱,神色恬淡,意态如常,并没有因为那青年男子布施得多、他布施得少而有任何的窘迫,执事僧请他在功德簿上留名,他也没有矫情不留名,提笔用张翰贴式行书写上“钱唐陈操之”,搁下笔,向寺僧合什施礼,带着冉盛登临八角佛塔去了。

那青年男子见陈操之姿容俊逸、风度洒脱,便过来朝功德簿看了一眼,顿时笑了起来,自言自语道:“原来他便是陈操之,把扬州内史希气得卧床不起地陈操之,嗯,书法亦劲秀不凡,看来的确是个妙人。”

站在通玄寺塔下仰头望,这三十丈高的佛塔巍峨耸立,气势非凡,佛教建筑往往有震慑人心的效果,让人不自禁地想顶礼膜拜。

陈操之、冉盛向守塔僧人敬了个礼,进入塔内,通玄寺塔砖身木檐、双层套筒塔身,内塔有九层,在内、外塔壁之间有廊梯盘旋而上,陈操之沿梯直上最高层,来到第九层平座回廊上往塔外一望,不远处的虎丘都在脚下了,绕到南侧眺望,繁华地古苏州历历在目,里坊、街、官衙、店铺、牛车、行人

冉盛道:“小郎君,你道观也拜、佛寺也拜,真是奇怪哦,就好比一件事求两个人,很可能都落空啊。”这话冉盛早就想说了。

陈操之笑道:“佛道相通。唯在一心。有什么不可以拜地。”

木板廊梯响处。有人说道:“敢问佛道如何相通”

陈操之回头一看。却是方才在寺里布施了十万钱地青年男子。这男子头戴平巾。身穿麻纱单襦。身量中等。面容清瘦。丹凤眼斜挑。目光锐利有神。鼻梁高而挺。不说话时嘴唇就紧紧抿着。虽然蓄有一部美髯。但看年纪也不大。不超过二十五岁吧。言谈举止之间有一种自然流露地威严和清贵。

陈操之略一拱手。说道:“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美髯男子双眉一挑。问:“同何心同何理”

陈操之道:“道法自然、佛说般若。此谓道心与佛心。其实皆是人心;子曰天下何思而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处如此说来。释、道、儒岂无相通之处”

美髯男子对佛、儒、玄俱有涉猎,交往的都是名士、名僧,却从未听到此等奇论,又惊又喜,问:“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从形之始,何解”

陈操之道:“此非道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莫非道乎”

美髯男子问的“无在万化之前”之语乃是晋代名僧释道安对“般若性空”的解释,纵观东晋佛学,都是围绕“般若性空”的阐述而生发出来的。

陈操之前世今生对佛典都很少涉及,只读过两部精短的佛经金刚经和坛经,但现在他对老庄周易都有了一定地研究,回想以前看过的金刚经和坛经,真如青天朗日,词义分明。

美髯男子听陈操之以老子来解释佛典,大惊喜,援儒入玄、以玄解儒的学者通人他见过不少,但能以玄学来解释佛典的他只见过支度和支道林这两位高僧,而陈操之不过十六、七岁少年,竟能博通儒、玄、佛三家经义,实在是太让他惊讶了,便命随从向寺僧借了两个蒲团,与陈操之一人一个趺坐着,就在通玄寺塔地最高层,引经据典,相互辩难。

美髯男子精于佛典,对当代名僧大德释道安、竺法汰、支度、支道林的各家学说了如指掌,而陈操之对东晋佛学则所知甚少,唯知金刚经和坛经,但他既然精于玄学地思辨,对美髯男子所说的“从无生有”、“即色性空”、“心无意”诸般若学说都能迅速领会其奥义,然后以老庄周易来应答。

美髯男子越辩越惊、越辨越喜,老庄周易也就罢了,奇的是这俊美少年所说的释家妙语他是闻所未闻,金刚经是一代高僧鸠摩罗什所译,鸠摩罗什现在才十几岁,还需二十多

此金刚经,所以美髯男子纵然博览释典,也读经,而坛经是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的传法经录,要四百年后才会出现,美髯男子又怎么能知晓

浮云来去、日影斜移,二人在这高塔之上竟然辩难了三个时辰,都已经是午后未时了,辩难双方不觉得饥渴,反而精神焕发,少年冉盛听得云里雾里,实在耐不住了,抱怨道:“操之小郎君,我肚子好饿,早上都没进餐,来德也在塔下转悠呢。”

陈操之朗声大笑,长身而起,朝一时还站不起来地美髯男子道:“玄谈清议,无论如何高妙,又奈肚子何清谈误事,正此之谓也后会有期。”拱拱手,带着冉盛下塔去了。

美髯男子听了陈操之“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