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塞尤不由一愣,然后就回答道:“马尔塞尤,长官半小时前,我在天上为你们打下了六架鱼雷攻击机。哦,对了,还有一枚鱼雷我想你们一定看到我了”
马尔塞尤就是这性格,他专注于自己击落敌人的战机,并且对自己的战功有些沾沾自喜,所以不把长官放在眼里,就算是雷德尔这个元帅也是一样。这也是他有这么大的战功但却还是个少尉的原因之一。
这时周围的士兵和百姓也知道这个年轻少尉就是空战传奇马尔塞尤,于是自发的喊起了马尔塞尤的名字,马尔塞尤十分享受的朝两侧的百姓挥手致意,就像是个明星一样。
斯莱因上校小声问了秦川一声:“你是怎么认识这家伙的”
“呃”秦川不知道怎么回答。
没想到马尔塞尤耳朵很灵敏,飞行员似乎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听到这话后就代为回答道:“上校,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中尉教会我怎么作战的”
斯莱因上校闻言不由目瞪口呆:“你可没告诉我你还会空战”
“我的确不会”秦川有些无辜。
“少尉”诺依曼问着马尔塞尤:“你不是应该在突尼斯吗”
“是的”马尔塞尤回答:“可是你忘了,我有飞机”
闻言众人不由面面相觑,战斗机可不是想停哪就停哪的。不过马尔塞尤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他就曾经把战机停在公路上造成交通堵塞,为的只是好玩,然后再从公路起飞扬长而去。
“你的飞机发生故障了么”诺依曼少将又问了声。
“不”马尔塞尤这话刚脱口马上又哦了一声:“是的,我的飞机没有足够的燃油回去了,你知道的,所以我和我的战友们迫降在这里”
“你和你的战友们”诺依曼少将问。
“他们在那”马尔塞尤朝警戒线处的几个飞行员挥了挥手,飞行员们立时就兴奋的回应着。
接着马尔塞尤就把秦川拉到一边,小声说道:“中尉,我这次来其实是我的战友们不相信我认识传奇上士,所以”
闻言秦川不由啼笑皆非,这个家伙仅仅只是为了向他的战友们证明与自己认识,于是就开着战机在这里降落。
不过在马尔塞尤的请求下,秦川还是上前与几个飞行员们一一握手,并说道:“你好,我是传奇上士,我和马尔塞尤是朋友”
正文第三百二十七章防线
秦川和斯莱因上校在突尼斯呆了一天的时间。
这期间他们主要是与诺依曼一起视察了下突尼斯防线的情况。
从意大利调来的部队与从法国调来的部队就是有些不一样。
应该说驻守法国的部队战斗力原本也不弱,只是他们在法国过惯了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部队跟其它单位不一样,部队要形成战斗力很困难,它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时间的训练,但战斗力要削弱却十分容易,过程也十分迅速。
从法国投降到这时才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就是这半年多就足以让部队紧崩着的弦松驰了,而一旦松驰,就很难再恢复像以前一样的战斗力,第36步兵师就是这样的情况。
第200师作为一支驻意大利的部队,却是始终都在训练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它并不需要驻守,德军部队会在意大利就是准备进入北非作战的,只不过之前因为运输原因一直没能过来。
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要走上战场,所以在意大利期间会保持自己的战斗力,甚至还会从老兵那学习关于在北非作战的知识。
诺依曼少将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征用了一部份从北非负伤被转运到意大利的伤兵为教官对自己的部队进行沙漠作战训练,只不过诺依曼少将没想到的是,他们到北非来不是进行沙漠作战而是山地作战和海防作战。
不过这并不影响诺依曼少将在突尼斯的工作。
“我认为在突尼斯与利比亚边境一带也应该弃守”诺依曼少将说:“因为突尼斯南部依旧是沙漠,这种地形不适合我军防守,到了中部和北部多山地区,才应该是我们防守的重点”
诺依曼少将拿着望远镜,指着正在高地上抢修碉堡工事的士兵们说道:“所以,我防守的重点是在加贝斯,我打算从那里沿着高地建一道防线,一直到奈格林。”
看着地图秦川不由点了点头,奈格林往西就是迈勒吉尔盐湖,盟军如果想避开这道防线的话,不但要深入沙漠腹地,还要跨过盐湖接着还要穿越几道山脉,这对机械化部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是否有想过要守住一道防线很困难”秦川说。
诺依曼少将回头望了望秦川,然后很有信心的回答道:“中尉,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加上帝国英勇军人,还有元首以及隆美尔将军英明的指挥,我相信我们会挫败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进攻的。”
听了这话秦川就有些明白了,诺依曼是个狂热份子,也就是说,他至少是部份相信“精神胜利”那种人。
“精神胜利”在这时代尤其是德国横行是有一定原因的
最典型的就是德军与意大利军,德军拥有较高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于是在战场上总能发挥出较强的战斗力,而意军的战斗力却是一地鸡毛。
再加上之前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将周边国家乃至法国这号称陆军第一强国在一个多月内推倒,于是就有人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是兵力比敌人多吗
当然不是,欧洲这些国家再加上法国,兵力、人数都不知道是德国的几倍了。
是装备比敌人好吗
更不是,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初期许多装备都受限制无法得到更多的发展,尤其是与法国相比许多方面都有差距。
想来想去,就是希特勒所说的种族问题接着就是优秀民族聚集在一起在精神和思想上高度统一所爆发出来的强悍的战斗力。
这种思想甚至在战场上还得到某种程度的验证,因为在同样的装备下,士气高昂的部队总能有更强的战斗力。
但美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