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廷政通人和,国力大增,正德皇帝也威德日重,见到正德皇帝心意已决,杨廷和也是无奈,最终又将目光瞄准了张知节。
终于逮住机会在宫里截住了张知节,杨廷和老远就拱手道:“张提督”
张知节拱手道:“杨阁老,好些日子没见了”
杨廷和笑道:“哈哈,张提督最近操劳的很,确实好些日子没见了听说张提督最近在忙于练兵”
张知节笑道:“是啊,本督离京几年,这些兔崽子们松懈了不少,是得好好操练操练”
杨廷和笑道:“张提督要求未免太高了,如今天下承平,神机营又是精锐之师。”
张知节听了摇头道:“天下承平还早着呢,鞑靼年年侵边,就连一直顺从的女真都屡有侵边之举,怎么能算是天下太平”
杨廷和正色道:“张提督,北边之事非同小可,当年土木之变致使大明军力急转直下,从此备受侵边之苦。如今朝廷国力日盛,纵有蛮夷侵边也不过是疥癣之疾,何足道哉”
“何必大兴兵力北伐动兵十数万,征夫数十万,耗资百万,稍有不慎就会动摇国本,如今朝廷才刚刚恢复过来,实在是不宜大动干戈”
张知节笑道:“九边的百姓屡受蛮夷侵边之苦,如今国力强盛,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却惟独他们受苦受难,这公平吗”
“北伐确实非同小可,我虽然练兵却也并没有打算兴师北伐只是如今军器局研制出来了新式火器,所以让神机营练一练,等秋天带着他们去北边走一遭练练兵。”
本章完
第1148章侵边
听了张知节的话杨廷和彻底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张知节兴师十数万贸然北伐。虽然张知节打过几次胜仗,更是扬威四海,但是在这些大臣们心中都无法和北边的蛮夷相提并论。
无论是已经势微的瓦剌还是刚刚兴起的鞑靼,他们都是大元的后裔。当年的蒙古铁骑肆虐中原,虽然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都曾经远征大漠大胜而归,但是蒙古依然是大明朝最强大的敌人。
如今的达延汗巴图蒙克在满都海皇后的辅佐下中兴蒙古,打败了强大的瓦剌,基本统一了蒙古。虽然满都海已经逝去,但是达延汗巴图蒙克带领的鞑靼依然不能小觑。
所以杨廷和最怕的就是张知节贸然兴兵北伐,若是出师不利就会毁掉了如今的大好局面。他最怕的是张知节居功自傲,因此骄狂自大。
现在听到张知节说自己没有大兴兵力北征的意思,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至于张知节说要带领神机营去北边练兵,那不过是小事一桩。
区区三两万兵马的调动对于如今的大明国力来说根本就不是事,所以杨廷和就没有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和张知节过了过不去了。
况且张知节带领京营去北边练兵这也不是坏事,京营军纪松弛,战力不振这也是朝廷头疼的问题。也就是神机营和三千营跟随张知节出征过算是可战之兵。
每年一到秋天,物资贫乏的蒙古人为了度过漫长的冬季,都会前来抢掠。若是张知节带领神机营前去镇守九边,这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燧发枪使用起来比之火绳枪还要简便的多,这对于擅长火器的神机营将士来说并不算是难事。但是火枪之上装刺刀当长枪用这就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了。
所以,让他们练习使用燧发枪容易,让他们练习使用刺刀却不容易。所以神机营的将士真的经历了一番苦练,这让将领们也有些诧异,觉得提督大人有些反常啊。
面对他们的疑问,张知节也没有隐瞒,直言秋季的时候会带领神机营将士前往边镇巡边。神机营的将领们这才明白提督大人的苦心,不过他们心里倒也不怵,因为有了燧发枪这等利器,帮助边军抵御蒙古人根本就没什么压力。
但是张知节并没有打算带领大军前往宣府或者大同,他打算带领大军直奔辽东。一方面是因为张知节有心结,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建州女真虽然没有崛起,但是名义上顺从,实际上却常常侵边。
所以张知节打算先从辽东着手,他甚至着手征调战船和货船直接向旅顺运粮,如果可行的话,那以后就以此为常例。因为海运比陆运要省时省力的多,无论是从南方调粮亦或是从京师调粮借口海运都很方便,甚至可以从占城运粮。
秋防日近,就在张知节积极筹备兵发辽东的时候,宣府六百里加急报京师,军情紧急。
原本正德皇帝是知道张知节打算要出兵辽东的,但是说实话正德皇帝其实不太理解,因为相对于建州女真的侵边,毫无疑问鞑靼侵边要严重的多。
而且在正德皇帝的心里,蒙古才是大患,如今达延汗巴图蒙克再次统一蒙古,虽然仍然是散沙一块儿,但是这对大明震动很大。
因为这是开国以来的首次蒙古统一,自从太祖皇帝驱除大元余孽,太宗皇帝又数次北征将草原打的七零八落,自此之后草原上就是群雄割据。
谁也没想到草原上会出现一个满都海皇后,以一介女流之辈抱着还是个孩子的丈夫巴图蒙克,领兵打败了强大的瓦剌,基本统一了蒙古。
虽然满都海皇后已逝,但是巴图蒙克却继承巩固了鞑靼的势力,成为了真正的草原之主。
毫无疑问统一的蒙古对于大明来说是最强大的隐患,不只是正德皇帝是这样想的,就是大臣们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张知节却对此笑而不语,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辽东,放在了建州女真身上。这让正德皇帝十分不解,虽然建州女真日益强盛,时常犯边,但是相比草原上的蒙古诸部,建州女真不过是个没长大的孩子罢了。
当年成化年间的犁庭扫穴差点让女真一族因此灭绝,所以正德皇帝对于建州女真并不太在意,相比鞑靼的威胁,建州女真真的算是疥癣之疾。
所以在收到宣府的急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