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颍听了顿时明白了,在她的印象中无论是府上还是张知节都和这位都察院副都御史没有什么来往,那为什么文官之中独独只有他送来了拜帖呢
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徐佳颍也想不明白,可是张知节并没有继续解释下去的意思,徐佳颍也知趣的没有再问下去。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问,什么时候不可以问。
张知节虽然没有解释什么,还是叹息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这一声叹息让徐佳颍心里一跳,能让张知节说出这样的话,那风一定不是小风毕竟以张知节如今的地位,小风小浪的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正在这时,娟儿急匆匆的进来了,急声道:“二爷,刚刚瑞根来信儿,说是府上来了位公公传了口谕,皇上召见您呢”
原本就被张知节的一番话惊的心里一跳的徐佳颍听了忍不住脸色微变,张知节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对于皇上传旨让自己入宫,他也并不感到意外,自己都躲在府里三天了
张知节伸了个懒腰,这才站起来笑道:“更衣吧”
娟儿赶紧去里屋准备朝服去了,张知节这才注意到徐佳颍的脸色有些不好,心里立即明白了几分,笑道:“你别多想根本就没什么事儿”
徐佳颍听了欲言又止,刚才张知节坐在那里沉思了那么久,怎么可能像是一点事儿没有的样子。
张知节笑道:“最近京里肯定会起波澜,一是呢,因为宁王、兴王谋逆之事,京里怕是有不少人家要倒霉了这事儿呢,跟咱家关系,咱们也不掺和”
这个徐佳颍心里明白,虽说府上也收过宁王的大礼,但是并没有帮过宁王什么,况且张知节还是平乱的功臣,怎么也不会牵连到府上的
“再有就是彭泽兵败自杀一事了,这事难免在朝廷中会再起波澜,不过那也是他们文官的事儿”张知节笑着安慰道。
这么一说,徐佳颍心里也放心多了,笑道:“二爷才歇了三天,皇上回宫也才三天,也不知道歇过来了没,怎么又召二爷入宫了”
张知节一边又娟儿伺候着更衣,一边笑道:“估计是因为封赏的事儿吧王守仁班师已经过了这么久了,皇上这才回京,估计内阁早就将封赏合计的差不多了,这事儿不宜再拖”
娟儿闻言瞬间眼睛就亮了,她早就听说了,这次出征平乱二爷是首功,三败宁王一举将宁王生擒了
“二爷这才可是立了大功呢皇上这次的封赏一定会很重的”娟儿笑的眼睛都迷了起来。
张知节笑了笑没说话,徐佳颍脸色一正道:“这种事儿可不能乱说,尤其不能说给外人听知道吗”
在徐佳颍的心里对于这次的封赏倒是没有什么期待,张知节这么年轻就已经身居高位、手握大权,她已经很知足了
本章完
第772章封赏镇国公
其实张知节猜的没有错,正德皇帝召张知节入宫就是为了封赏的事情今天李东阳和杨廷两位大学士将此次出征的封赏合计了出来送到了御前
正德皇帝打开两位大学士呈上的奏折,看的第一眼就皱起了眉头,下面的李东阳和杨廷和早有心理准备,心里头还是一跳,作为此次出征最大的功臣,第一条封赏就是张知节的
但是关于张知节的封赏,两位大学士真的是头疼了很久,哪怕现在也十分头疼现在看到正德皇帝皱眉,两人心里明白,肯定正德皇帝心里又不乐意了
这他们也有心理准备,这次对于张知节的封赏并不重,主要是张知节真的太年轻了,还没到二十岁府上也因功赐了金书铁券了,上次的赏赐真有些重了但是无奈太后压着,皇上也坚持,最终他们才妥协了
所以两位大学士已经做好据理力争的准备了,但是正德皇帝的话出乎了他们的预料甚至说,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正德皇帝皱眉道:“此次平乱之功,怎么是知节居首虽说知节也有大功,但是朕觉得比起一人还是稍逊一些的”
三战定乾坤,一举擒宁王张知节首功没毛病啊虽然两位大学士想要压一压张知节的封赏,但是还不至于颠倒黑白,否认张知节的功劳
但是正德皇帝的这话却把两位大学士给弄懵了,按照常理来讲的话,就算不是张知节的首功,正德皇帝都会说成是张知节的首功,怎么现在成了这样明明是张知节的首功,正德皇帝却给否决了难道那天庆功宴的时候张知节偷偷溜了,让正德皇帝心里不爽了
李东阳沉声道:“皇上,虽然王守仁和伍文定也有大功,但是臣等认为他们比起来张知节来还是要逊色的”在李东阳想来,轮功劳就只有张知节和伍文定、王守仁最为突出了,既然皇上认为张知节不是首功,那只有可能是伍文定或者王守仁了
正德皇帝听了摇头道“这是当然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李东阳和杨廷和听完之后就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既然皇上也认为王守仁和伍文定的功劳不如张知节,那除了他们俩,别人的功劳更不如张知节啊难道还有什么战报是他们不知道的吗
李东阳和杨廷和面面相觑,杨廷和无奈问道:“皇上,请恕臣等愚钝,实在是想不出来谁的功劳还要比张知节的功劳还要大”
正德皇帝有些无奈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李东阳愣了愣道:“皇上,指的是皇上”
“对啊难道朕的功劳不大吗”正德皇帝问道。
“皇上御驾亲征一举荡平了宁王叛乱,自然是功高至伟”杨廷和反应过来立即回道。
正德皇帝满意的点头,随即问道:“既然朕是首功,那为什么这上面没有朕的封赏”
即便是李东阳和杨廷和再沉稳不惊听到这话也立即懵逼了哪有做皇帝的还要封赏的你都是皇帝了,已经天下老大了,只有你封赏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