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2 / 2)

锦衣山河 繁朵 7742 字 2019-04-18

一般来说,这种事情,要么给足补偿,要么就是以武服人。

郗浮薇都不用想,就知道朝廷不会给什么补偿一来从古以来就没有说这种事情要给补偿的,二来则是朝廷这会儿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北方天子亲自坐镇的战争,日日烧着银子,马上动工的开河,已经陆陆续续在修建的顺天府皇宫,哪个不要钱

国库里但凡有点盈余,早就被六部打生打死的瓜分一空,怎么可能轮得到底下人

所以只能是,以武服人。

这一点,作为大明天子天字第一号金牌打手的锦衣卫,责无旁贷。

“这是自然。”沈窃蓝看着她,说道,“所以你在邹府,盯牢一点。”

“大人还是怀疑邹府不安分”郗浮薇对此并不意外,其实她也觉得邹知寒跟尚夫人这夫妇俩不太对劲,“然而如今还没开工,尚且没到用上邹府的时候,为什么明知道这一家人可疑,却还要姑且至今呢”

直接把这夫妇俩抓入大牢,严刑拷打,问出缘故来不就成了

反正现在工程还没正式开始,济宁府即使因为邹府当家人下狱乱起来,也有的是时间安抚下去。

倒是再拖一拖,拖到了需要邹府配合的时候,再动手哪里还有现在这么方便

沈窃蓝屈指敲着桌面,思索了会儿才说:“你进邹府这些日子,也算勤勉,这事儿也未必听不得你道邹府是寻常大户么”

郗浮薇愣了一下,说道:“大人您知道的,属下早先只是邻府寻常乡绅家的女儿,从来没听说过邹府的名号。自来济宁后,关于邹府的事情,还是大人介绍的。从进邹府到现在,属下无能,并没有发现邹府有什么特别的除了邹知寒夫妇在开河之事上的表现有些古怪。”

“你知道他们家底细,就该晓得这古怪很正常。”沈窃蓝端起茶水抿了口,平静道,“毕竟若是我猜测不错的话,这邹知寒,包括邹家的祖上,还是咱们的前辈。”

“”郗浮薇瞠目结舌了好一会儿,才问,“您的意思是,邹家也是也是锦衣卫”

她不解的问,“可是为什么大人要说猜测按照大人您的身份,难道邹家的底细,还没资格查阅吗”

毕竟沈窃蓝不是普通的锦衣卫百户,背后说起来也算是站着太子的

即使汉王至今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这不是没成么

可见永乐帝至少到目前,对这次子的宠爱,还没达到越过太子的地步。

“这个不是资格不资格的问题。”沈窃蓝摇头道,“你忘记了锦衣卫最早是谁建立的而那一位虽然也亲自解散了锦衣卫可他亲自选择的储君,可不是今上啊”

郗浮薇皱起眉,锦衣卫是本朝太祖皇帝创立的,太祖皇帝在的时候,最属意的储君就是懿文太子。

这位太子殿下不但是正宫所出的嫡长子,而且生性宽仁果敢,可以说论出身论人品论能力论心胸都没的挑,不但深得太祖皇帝宠爱,也是深受臣民拥戴。

以至于太祖皇帝从来没考虑过改立其他人做太子,甚至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宁可立他的庶长子为太孙,都没想过立其他儿子。

说到太祖皇帝立太孙的事情,跟郗浮薇一家人流落东昌府也有关系:太祖皇帝曾打算将开国功臣蓝玉留给懿文太子,蓝玉有才干有功劳,然而性情有些骄横,但对懿文太子十分的服气,两人私交也好。

故而太祖皇帝一直也容忍着蓝玉的骄横。

然而懿文太子一去,接替入主东宫的太孙,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年岁既幼,风评又是令人回味的“仁厚”,难免叫太祖皇帝担心,孙子压不住蓝玉,等自己去后,会被蓝玉所制之后就是蓝玉案。

郗家在被牵涉的人家里头,算是比较好的了。

虽然被迫背井离乡,作鸟兽散,到底留了性命。

很多人家索性就是一家子都死的糊里糊涂。

太祖皇帝既然为了孙子能够顺利承位,开国功臣都是说杀就杀,那么亲自建立的锦衣卫,说是为了给懿文太子承位铺路解散了,当真解散了吗

考虑到洪武年间的锦衣卫,解散的时候,懿文太子还在,所以也许当时是完全解散了。

但后来懿文太子病逝,太孙入主东宫,要说太祖皇帝在明面上给孙子保驾护航之外,暗地里会不留上一手,实在不太可能。

“莫非这邹府,是太祖皇帝陛下留给建文帝的”郗浮薇沉吟着,问,“可是如果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邹府有什么举动,这都十年了,竟然都没查出来,也没动邹府吗”

沈窃蓝瞥她一眼,说道:“靖难之役的时候,锦衣卫还没重建。而且,你莫忘记,重建不足十年的锦衣卫,是凭什么令天下胆颤的”

虽然重建这十年来,锦衣卫表现的非常能干,深得永乐帝赏识,但归根到底,这支天子亲军的名号,是前辈们,就是洪武年间的酷吏们打响招牌的。

“说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可有些前浪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意味深长的说道,“而且,如今朝廷上下,从洪武还有建文年间过来的人,可不少。”

当时锦衣卫奉命监察天下,对于朝堂大员的风吹草动都是了如指掌,故而令天下胆寒。

那些皇帝耳目无处不在无事不晓的具体案例,仅仅是偶尔透露出来的,就足以引人深思,何况是那些没有公布的

邹家如果当真是积年的锦衣卫,且是太祖皇帝驾崩之前留着照顾建文帝的人的话手里谁知道都握着些什么

一旦逼急了,又会甩出些什么

永乐帝不算是心慈手软的人,但有一点他比太祖皇帝大方,就是他没有滥杀功臣的意思。

甚至建文一朝的臣子,愿意投降的,他也是照用不误。

比如说洪武还有建文年间都深得重用,建文时甚至做过内阁首辅的解缙,固然去年被贬了,永乐初年的时候,可是做过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内阁首辅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