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2 / 2)

“老天,他不会讲到一半,就不讲了吧”

“刚讲到精彩的地方,他敢不讲,我可顾不得他是邀月才子,深更半夜,非得去砸他家的门去不可。”

“张君瑞请人退兵,崔母却悔婚,明明答应好的,却又让张君瑞和莺莺小姐以兄妹相称,太没有节操了”

“难道说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

“有情皆孽,无情太苦,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崔母悔婚,张君瑞该怎么办”

杨晨还没有到,整个场面有些失控,人群躁动起来。

故事正到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时候,人们骚首以待,一心想听下面的故事的时候,杨晨却还没有到。

大家伙的心中,便有些忐忑起来。

若是可以的话,他们真心愿意,去杨晨的家里,把杨晨捆绑过来。

让他好好的在讲书台上,把这个故事一口气讲完。

讲一段故事,给他一口饭吃,不讲的话,活活的饿死他

看他还敢不及时的讲

等啊等啊

杨晨还是没到。

人群终于开始炸锅了

躁动的情绪,再也压制不住。

“杨晨出什么事了”

“我肚子都饿扁了,他怎么还没来”

“难道说,今天不来了吗”

“太没素质了吧,不来也不说一声,让这么多的人等他”

“太可恶了”

“以后,再也不听他的讲书,让他见鬼去吧”

“走走走,咱们都走,等他下次讲书,咱们一个都不来”

“到时候,让他孤零零的一个人,让他知道,咱们这些听书的,也不是好惹的。”

场面有些控制不住,人声鼎沸。

天然居的掌柜马强,也是急的跳脚。

已经有好几拨人前来问他杨晨什么时候来了。

可是他有苦自知。

自己只是马家的奴才,替马家经营茶楼而已,那里知道邀月才子这样有身份的人物的动向啊。

来不来的,他也不知道

声讨杨晨的声音越来越多,此起彼伏,嗡嗡不绝于耳。

最后声讨的声音越来越小,另外一种声音,逐渐的大了起来。

“邀月才子不会准备不开讲西厢记了吧”

“这个时候还不来,难道真的准备不讲了”

“可不要不讲啊,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啊”

“那故事,那曲子,别开生面,他要是不讲,以后可怎么过啊”

“听了西厢记,再听其他的故事,如同嚼蜡”

“我是认准邀月才子了,可是他要是真的不讲,可怎么办”

“讲了半截不讲,算怎么回事”

第202章:三讲西厢记

第二更

带大家重温西厢记长亭送别。

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推荐票。

日上中天。

眼看便要晌午了。

杨晨还没有到

天然居前聚集的人群,已然炸锅了。

人声鼎沸,乱糟糟的一片。

就在这时

不知谁眼尖

猛回头

正见一人青衣长衫,从远处的一条小路上,徐徐走来。

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读书人。

梁山伯与马文才。

而走在前面的,不是杨晨又是谁

“杨晨来了”

“都闪开,给邀月才子让开一条路”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离去,你来的好不容易,才让人更加珍惜”

“赶紧开讲西厢记,我想知道,张君瑞最后是否抱得美人归”

杨晨面带微笑,不时的抱拳行礼,“真是对不住了,路上遇到了点儿事情,耽搁了工夫,来的晚了”

“今天我加把劲,尽力把这西厢记讲完,让大家听个过瘾”

很快杨晨走上讲书台。

梁山伯、马文才则是站在人群中,听师傅讲书。

“话说上一次讲到张君瑞请来大军,退了贼兵,原本要和崔莺莺结为夫妇,却不想,崔母悔婚,想要二人结为兄妹。”

“因此张君瑞病倒,这该如何是好,莫非真是这两人有缘无分,到头来好事多磨,万境成空”

杨晨开了嗓子,便顺着上次讲的西厢记继续讲了下去。

从莺莺侍女红娘仗义相助,先教张生隔墙弹琴,打动莺莺,又为他们传递情诗。

莺莺约张生后花园相会,见面后又突然变卦,并有斥责之言。

张生病倒书斋,莺莺这才决定以身相许,终于在书斋幽会成亲。

崔母发现后,拷问红娘,红娘据理力争,并谴责崔母有过错。

崔母无奈,允许二人婚配,但要张生立即赴考。

一直讲到长亭送别,二人恋恋不舍。

长亭送别,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哀愁。

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

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一首首经典的离别小曲,借着杨晨的嘴巴,传向了四方。

黯然者,唯别而已。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