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当天晚上艾森豪威尔就给张弛回了电话。
“少将,我们很感谢你在阿尔及尔政府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的,我们接受这个条件”艾森豪威尔说。
“太好了”张弛回答:“将军,这是个明智的选择”
在这件事上,收获最大的应该还是远征军,因为远征军不但为国内工业化争取到了石油,还争取到了在阿尔及尔设厂接单的机会当然,这是其次,更重要的还是由此也增进了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
这一点似乎不管是法国还是美国都没看出来了。
不过这的确很难看出来,张弛也是知道将来阿尔及利亚必定会与法国之间有一场旷日持久的独立战争。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设在阿尔及利亚的兵工厂只怕会被阿尔及利亚方面当作命根子一样看待了,因为那或许是他们抵抗法国的唯一的资本。
这就是共同利益,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关系才是最牢靠的,国家间如果没有利益而讲感情那只会被人当作傻瓜。
做完了这些,张弛才感觉放下了一副担子似的轻松了下来,他几乎就看到了一艘艘油轮穿梭于地中海、运河与冲绳之间,它们带来一批批工厂生产出来的生活物资,然后换走成吨成吨的石油。
第二天,当张弛把这个消息告诉刘振国的时候,刘振国也十分兴奋。
“将军,这下可是解决了大问题了”刘振国说:“因为现在咱们啥都不缺,铁、煤什么的咱们东北有的是,小日本甚至都给咱们建好了运输通道,咱们只需要保持其正常运作就可以了,就是这石油现在石油也解决了,巴西勒法国专家说,他还计划在冲绳岛上建一个火力发电站”
“很好”对此张弛感到很满意,冲绳岛的发展还真不负自己和远征军战士们在外折腾。
突然之间,张弛都有些想回去看看,看看东北还有冲绳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还有那些没有一起出来的老部下、老战友们
但张弛却知道自己走不开,因为现在正是远征军不断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而这是窝在家里做不到的,别人不可能瓜分完还留一份给你,就算有,那也只是残羹冷炙。
“对了,将军”刘振国随后对张弛说道:“其实我们对研究飞机飞弹还是有意见的”
“哦,什么意见”张弛问。
“事情是这样的”刘振国回答:“对这个问题,法国专家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巴西勒为主,他们是主张研究飞机飞弹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要找到恰当的对付它的方法的话,那首先得把这东西做出来,然后再通过一次次实验才能找到解决之道。另一派则是反对这个主张,主要以一个叫本沙明的专家为首,他们认为实战证明飞机飞弹这东西没有精度,只能盲目的靠运气轰炸目标,这不能造成对敌有效的杀伤,所以没有多少研发价值”
会有这种争论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时代的导弹也就是所谓的“飞机飞弹”也的确如那个叫本沙明的专家所言,命中目标完全是靠运气它的构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小型的飞机或者可以说是飞机模型,里头装有一个很原始的陀螺仪保持飞机平衡并朝指定的方向飞行,飞行至测算好的时间后当然,这时间是根据航速及路程大慨的算出来的,然后它就会一头栽下并引爆炸弹。
还别说,虽然是靠运气才能命中目标,但它有时还真会发生奇迹,比如在德国用它轰炸英国的时候,有一枚“飞机飞弹”就奇迹般的在落下时拐了个弯然后准确命中英军的指挥部,还有一枚竟然会从两座建筑间狭窄的过道穿过然后命中一个弹药库引起连锁爆炸。
这曾经一度引起英国人的恐慌,因为他们以为这些“飞机飞弹”是会自动寻找目标的,他们也想不通德国人是怎么让这些“飞弹”自己飞行那么长的距离然后再对他们“精确打击”。
事后发现,这些所谓的“精确打击”不过是巧合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同样飞弹多了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尤其是在空中乱飞的东西,发生几例巧合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如果从这角度来看的话,那研发这种“飞机飞弹”的确没有多大的价值就算是用炮火覆盖只怕都比它打得更准,造成的破坏也更大。
这个争议甚至在战后数十年一直都存在,即便是“飞机飞弹”能够制导而成为导弹了,许多军事专家还是认为它不值得发展因为它造价高用来打小目标并不划算,另一方面许多人又不相信这样一枚炸弹就能干掉动不动就几千吨的军舰。
正因为这样,许多国家都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发展的,直到马岛海战中专家们才吃惊的发现,别说军舰了,就是吨位更大的油轮甚至航母都会受其威胁。
张弛可以说是过来人,当然不会迟疑。
“不用考虑,也不用犹豫”张弛说:“按巴西勒说的做”
“是,我回去就向他们转达将军的意思。”见张弛这么坚决,刘振国也就没有问题了。
这时张弛认为也是时候提醒这些专家下了,于是想了想,就说道:“不过那个本沙明说的也有道理,完全没有准头靠运气的飞机飞弹没有多大的价值。”
“可是将军”这话就让刘振国有些糊涂了。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张弛解释道:“也就是让它可以自动跟踪目标”
“自动跟踪目标”闻言刘振国不由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做到”
“当然有可能”张弛回答:“你回去后可以告诉那些专家,比如可以利用目标释放出的红外特征或是噪音进行跟踪,让飞机飞弹自动调节方向”
刘振国不由半张着嘴巴,这在他听起来几乎就有如天方夜谈一般。
第八百五十二章兵工厂
刘振国虽然不理解,但他还是没说什么在这一点上刘振国是有些自卑了,他认为对这个问题自己无法理解,并不代表巴西勒那些法国专家无法理解。
所以,他只需要把张弛说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达给巴西勒就可以了。
刘振国心里只想着:竟然还会有这种东西能自动跟着目标拐弯然后命中的好像没听过这玩意啊,这要是真能造出来,那还不是想打哪就打哪而且都不用人了
刘振国将信将疑同时又带着兴奋和期待回了国,可一问巴西勒等专家他们也是大眼瞪小眼的。
“这不可能”巴西勒说:“让飞机飞弹自动攻击目标这个想法或许很好,可是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其它法国专家以及中国专家也都议论纷纷,此时的他们对德国的v系列导弹都有相当的认识甚至已经在仿制过程中。
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