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子弹和炮弹。
远征军的优势在于攻其不备,尤其还是在夜里攻其不备,这可以尽最大限度的弱化日军防御工事的攻坚难度,原因是日军大多都是躲在坑道和碉堡里的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日军只怕在美军军舰及战机的轰炸中就死伤大半了。
这也造成了日军对外界的感知度比较低,远征军战士可以尽可能的寻找日军的火力死角、观察死角前进。
日军也知道这一点,于是拼命的朝碉堡打着照明弹,各式武器几乎一刻不停的朝外喷吐着火舌,北岸一时到处都是照明弹升空的亮光及曳光弹打出的一条条火线。
负责驻守北岸的堂本少佐在第一时间就向深田中佐发去了求救电话:“中佐阁下北岸遭到敌人的偷袭,看起来像是中国人,兵力不详,请求增援”
堂本少佐之所以要用“看起来像是中国人”,是因为他们一直都驻扎在比托岛没有去过别的地方,所以从来就没有见过中国部队。
但他们却听说过中国部队,那就是在之前的瓜岛战役上,曾经也有过海军特别陆战队在瓜岛上打过仗并传出在瓜岛上有一支奇怪的部队,他们穿着英国人的军装,拿着美国人的武器,但却是中国人。
更奇怪的还是,这支中国部队一改日本人对中国部队的轻视因为这支中国部队十分能打,战斗力甚至都要比美军强悍得多。
对于这支中队的战斗力,日军方面还是不适宜宣传的,因为这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所以一般的士兵及基层军官只得到一些模模糊糊的传说,另一方面还有上级通知下来的确有这样一支部队,如果在战场上碰到的话一定要小心应对不能大意。
其实这也就是在告诉日军士兵传说的是真的了,因为“不能大意”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这支部队不容小觑。
然而深田中佐却不是基层军官,他知道这支中队何止是“不容小觑”这个词可以形容的这支中队可是在缅甸战场上屡次打败日本陆军的王牌部队,不久前在瓜岛战役中还以少胜多击败了日军第二师团。
所以在听到堂本报告说北面出现中队的时候,深田中佐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下一秒他就下令道:“一定要把敌人挡住,我马上给你们派援军”
说完深田中佐一个电话就打到福山少佐那,命令福山少佐带上他的大队火速增援比托岛北岸。
要知道比托岛上的日军总兵力才只有六千左右,而深田中佐一次朝北岸派出的援兵就有一个大队一千多人,由此也可知深田中佐对这支突然出现在北岸的中队有多重视了。
接着深田中佐就一屁股坐回到了椅子上,良久才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些中国人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北岸的”
“中佐阁下”旁边的参谋提醒道:“这些中人,很有可能是从环礁入口摸进来,然后再从北岸登陆的”
这话就提醒了深田中佐,他马上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下令道:“马上命令炮兵部队封锁环礁入口,另外,命令福山大队对中国部队发起进攻,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中国部队歼灭”
深田中佐在战略方向上或许不行,比如他在接替了柴崎惠次的指挥权后,并没有抓住机会在天色入黑后组织对被困在岛上的美军陆战2团发起反攻。
但他在战术上还是很有一手的。
就比如刚才这两个命令第一个命令实际上就是用炮兵截断了中国部队的援军。第二个命令,则是乘着中国部队刚刚登岛立足未稳,就一鼓作气将他们赶下海去。
深田的想法当然是对的,尤其日军还擅长夜战,而福山大队兵力与中队相当,都是一千余人,何况福山大队还有在防御工事中的堂本大队的协同,于是一个反攻就将中队击溃并非没有可能。
由此也可知,同乡人之前所做的决定是相当明智的,他并没有在第一批只有五百人时就轻率的发起攻击,否则这下那是根本就不够日军塞牙缝的。
虽然现在远征军的兵力还是处在下风,但却并非没有一拼之力。
这时同乡人又下了一个命令
“全体都有”同乡人下令道:“打烟雾弹,越过敌军防线”
这命令让各基层指挥官不由一愣越过敌军防线这么打不就是一头扎进敌人的包围圈里么
但他们还是没有迟疑,应了声“收到”就把同乡人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同乡人的这个命令自然有他的道理。
原因是进攻之前同乡人就仔细看过比托岛的地图比托岛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但日本却在其上按照比托岛的形状构筑了一个“4”字形的机场,这个机场几乎已经达到了比托岛最大的范围。
这应该是日本人贪心,希望能在比托岛上容纳尽可能多的战机。
但这样构筑机场就会有一个问题机场跑道总不可能有碉堡或是坑道吧,如果有这些玩意飞机也没法正常起降啊
换句话说,就是比托岛的防御其实就像是个鸡蛋,外面是硬的,但只要捅破这层壳,里头全是空的。
同乡人的这个命令,就是带着部队捅破这层壳抢占几乎没有防御工事的中部。
第二百一十八章遭遇战
其实这也不是日本人的错,甚至还可以说日本人这么构筑防御工事还是合理的。
原因是比托岛宽度太窄,只有500米左右这样的距离根本就不足以构筑第二道防线,就算构筑起第二道防线也谈不上什么防御纵深,而且这道防线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战机的起降及比托岛能容纳战机的数量。
于是柴崎惠次干脆就放弃防御纵深,而把防御重点放在海面及海岸上,日军的工作就是在海岸构筑碉堡及坑道,而在岛周围的近海处的珊瑚礁上布放金字塔形钢筋混凝土四面体、棕榈树等堆成的屏障以及双圈铁丝网等。
其作战思想就是,当美军进攻比托岛时,日军尽最大的力量将美军射杀在近海及海滩上。
这种战略思想几乎就成功了,就比如美军白天登陆时遭受到的巨大伤亡当然,会造成这种情况也是因为美日双方各有疏忽。
美军的疏忽就是没有充分重视“避开”潮汐这个情报,结果就造成了大批的希金斯登陆艇搁浅,不过这显然不是日军设置障碍的功劳。
日军的疏忽是他们想当然的以为美军登陆使用的船只是像以往一样的木质登陆船,哪里会想到美军已经换装有如浮动的坦克般的登陆车,那些障碍在登陆车的履带面前根本就算不上一回事。
而日军设置的这些障碍同样也没有对远征军起作用,因为远征军不是驾着希金斯船登陆而是泅渡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