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伊19”号再次回到潜望镜深度18米。
升起潜望镜时小松弥二不由大吃了一惊潜望镜的视野中出现了“黄蜂”号巨大的船体,太近了实际距离大概只有七、八百米。
“简直就是鼻子到嘴巴的距离”小松弥二不由自主想着。
航海长的计算很准确,但“伊19”号的动作似乎快了些,现在的“伊19”号虽然在不久后就能够在最有利的位置发射鱼雷,但深度测定和安全起爆装置极有可能在到达目标后还未能解除,最终结果可能是鱼雷从船底穿过或是命中但不爆炸。
“我们必须得拉开点距离”小松弥二一边继续观察着“黄蜂”一边说道。
虽然没有看到情况而且小松弥二说的也不多,但经验丰富的渡边少佐还是明白了发生什么,于是他就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大佐阁下。现在原地转向已经来不及了,等我们调整好位置,目标可能已经越过最佳攻击位置”
副艇长没有出声。因为他知道渡边少佐说的是对的,如果要拉开距离的话潜艇必须要做两次调头的动作:一次调头拉开距离,另一次调头将舰首对准目标,而“伊19”号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时间。
副艇长也想不出任何有效并安全的方法来拉开距离,现在似乎就只能等着这个绝好的机会从眼前消失了。
顿了下,小松弥二就沉声下令道:“下潜,我们穿过目标下方转向”
“穿过目标下方转向”
闻言副舰长和渡边少佐不由同时惊呼。
这的确是个办法,从目标的左舷穿过转向后右舷浮起,这样就只需要一次调头。如果动作迅速的话的确有可能及时占领攻击阵位。但是谁也不确定航母船体在水下的深度,如果潜艇下潜的不够深。那么潜艇就有可能不是穿过航母,而是被航母给拦腰撞成两截。
“执行命令”小松弥二声音不高。但语气却十分坚定。
这是潜艇兵的习惯,由于担心太大的噪音会被敌人听到,所以小潜艇兵很少有大声说话的时候。
“是”副舰长应了声,很快就把命令传了下去。
在潜艇的船舱里,航母螺旋桨推进器的声音可以听得一清二楚,而且越来越响,简直要将日军水兵的耳朵震聋。
但日本水兵们担心的却不是这个,他们担心的航母船底不稳定的水流会不会将潜艇推向螺旋浆,然后将“伊19”号绞成一堆废铁小松弥二心里在想:如果是这样的死法,也许值得吧,因为这至少也可以对敌人的航母造成损伤,甚至有可能让它失去航行能力,这样正在朝这方向赶来的其它潜艇就可以继续完成“伊19”号未完成的使命了。
但是小松弥二却很幸运,“伊19”号顺利的穿过了美军航母的底部。
t13gt
第六十六章铁桶
然后“伊19”就在航母右舷外侧划了一个大圈,就像老鼠在猫鼻子面前走了一圈。
“鱼雷准备”在潜艇还在调头的时候小松弥二就再次下达了命令,他知道留给“伊19”号的时间也许很少,或许已经错过了,或许一露面就要发射,又或许一露面就会被美军驱逐舰发现并将他们摧毁。
但是不管怎么样,小松弥二知道现在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于是他一脚踏下潜望舰升降版再次将潜望镜升了上去。
这时“伊19号”已经与目标拉开了九百米的距离,而且还是横向出现在潜望镜的视线里,绝好的机会,小松弥二没有多想,当即就下令道:“发射”
四枚鱼雷分成两批被发射到水中,鱼雷在水里划开浪迹直奔“黄蜂”号而去。
九百米的距离,对于时速有83公里的九五式鱼雷来说不过只是一分多钟的事之所以要一分多钟,是因为鱼雷刚发射时还处于加速阶段速度并不快,如果按其最快速度94公里每小时前进则只需要半分钟。
“黄蜂”号的右舷正好有水兵站着,他看到水里划过的几道痕迹不由赶忙发出警报:“鱼雷四枚鱼雷高速来袭”
“黄蜂”号立即加速规避。
但已经太迟了,随着“轰轰”几声,四枚鱼雷有三枚鱼雷命中“黄蜂”号,其中一枚鱼雷命中舰上的油库,霎时“黄蜂”号就响起了一声更大的爆炸声,四处飞溅的着了火的燃油很快就引燃了甲板上待命战机,于是又接二连三的引起了爆炸。
于是“黄蜂”号上的美军乱成一团,惨叫的、救火的、把着了火的战机推下海的很显然他们希望能够挽救“黄蜂”号。
让人有些不可思议的是。由于美军军舰排得过于密集,一枚原本以“黄蜂”号为目标的鱼雷在没有命中目标的情况下继续前进,结果命中了在“黄蜂”号左侧的奥拜恩号驱逐舰。于是再次引起了美军军舰的一阵骚乱。
就在“黄蜂”及各驱逐舰乱作一团的救火的时候,“伊19”号就在日本水兵的一阵欢呼声紧急下潜悄悄的撤出战场。
“黄蜂”号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回来。因为油库的爆炸火势无法控制,接着又发生了四次爆炸,于是美军决定弃船。
为了不至于让“黄蜂”号被俘,戈姆利下令将“黄蜂”号击沉,但真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美军鱼雷的性能缺陷,首发的两枚鱼雷先后命中但都未爆,这使得美军鱼雷兵不得不将引信改为了触发引信才用三枚鱼雷将其击沉。
此仗。美军一共193人阵亡,367人受伤。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由于“伊19”号已经打响了战斗,于是分布在其它位置的日潜艇也纷纷积极出动捕捉自己的目标,于是日军潜艇几乎就在瓜岛以南的海域布下了一个让美军十分头疼的“鱼雷网”。
“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