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川口这是在跟海军较劲,也难怪日本海军中将会说海军的主要作战对像是日本陆军。然后才是敌人。
百武晴吉不假思索的就同意了川口的计划,并命令海军给予全力配合。
当天傍晚,张弛就感到日军的动作有些不一样了。
在天色入黑前,就有三十余架九七式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飞到瓜岛上空对着美军驻守的南面就是一阵狂轰滥炸以往日军战机很少有直接针对瓜岛的轰炸。这是因为瓜岛到处都是丛林密草,在这种情况下轰炸很难取得效果。
而这一回,日军会针对美军驻守阵地实施轰炸,张弛认为那是日军忌惮美军的火力就算是傻瓜也知道,中美联军里肯定是美军的火力更强。这也是把美军布署在中间的原因,美军的火力随时都可以对两翼的中队实施增援。
所以,中队反而因为火力不如美军而捡了点便宜。
接着,当天色刚刚黑下来的时候,日军水上飞机又开始在空中活动了,而且这回一上来就是八架日军重巡舰每艘可装备两架水上飞机,这也就意味着日军这一回是至少来了四艘重巡洋舰。
“鬼子这是要进攻了”说着张弛抓起步枪就带着警卫员和通讯员朝前线跑去。
张弛所在位置距离前线不远,这当然是为了更清楚、更及时的掌握战场形势张弛可不是那种只会呆在指挥部里听报告的“长官”。
猫着腰沿着交通壕一路小跑,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跑到了前线。
这里正是一营的防线,战士们早已在防线上做好了战斗准备。这时一见张弛上来赶忙一个个叫着:“团座”
张弛也不说话,一路跑到了同乡人的前线指挥部,问着正在看地图的同乡人道:“什么情况”
“团座”同乡人回答道:“我们正面基本没有情况,只有侧翼的几个前哨站报告有敌人的身影”
前哨站就是部队布署在防线前头的暗哨,布署在那的兵力并不是为了拦住敌人或是阻击敌人,而是为了能够在敌人进攻之前提前发现他们的意图。
“什么位置”张弛又问。
“在这里,还有这里”同乡人指出了两个点。
看到这两个点张弛不由皱了皱眉头,那两个位置的确就像同乡人所说的那样,是新一团的侧翼。
更重要的还是,这个侧翼是中美联军的结合部。
这就说明了一点。眼前这支日军是做足了情报工作也就知道中美联军的兵力部署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作战计划然后才发起进攻的。
中美联军的结合部的确是防线中的软胁。
这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军语言不通协同不畅,尤其还是在黑夜,尤其中国人的身材还与日本人差不多就像上次一样,两军在包围一木支队的时候就差点发生误会。
应该说这也是日军玩的老把戏了。但就像美军士兵守则里说的一样:“如果一个蠢办法在战场上有效,那它就是个最聪明的办法”。
事实证明日军这种把戏很有效,所以他们总是将其一次又一次的搬到战场上。
“皮特”下一秒张弛就对跟在身后的皮特说道:“给克利夫顿上校打个电话告诉他,日本人的主要进攻方向是美军驻守的阵地,重点是美军阵地的两翼,也就是中美防线的结合部”
“是”皮特很快就用步话机把电话挂到了克利夫顿那。
不一会儿。皮特就抬头叫着几米外正举着望远镜观望的张弛:“张上校问你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弛有些无奈的跑了回来接过电话,接着他就听到话筒里克利夫顿有些慌乱的声音:“张,这会让我们打成一团的,日本人会乘着混乱从结合部杀进去,会让我们互相打在一起”
“不,他们不会”张弛回答:“告诉所有人,遇到无法识别的情况时就趴在地上,然后打倒所有站着的人”
对于这一点,远征军要比美军有经验得多。
第二十七章伦加防御战
战斗是以日军军舰的轰炸开始的。
停靠在瓜岛附近海域的日军军舰集中各种口径的舰炮集中火力,在水上飞机的指示下照着美军阵地及中美防线的结合部一阵猛轰,足足轰炸了二十分钟。
而且张弛还注意到,日军舰炮打来的这些炮弹还都是高爆弹。
在瓜岛上使用高爆弹当然是正确的,因为高爆弹里头装着,引爆后炸裂的外壳会变成高热锐利的弹片高速四射,对步兵会造成很大的杀伤。
但这样打对于军舰来说又是十分危险的,原因是军舰的主要对手始终是军舰,而高爆弹很可能不足以穿透敌人军舰的装甲如果日军军舰要同时执行为瓜岛提供火力掩护及海上警戒准备与美军军舰作战的话,就必然会出现炮弹必须带两种而有可能两种炮弹都不够用甚至会出混乱的状况。
事实也证明张弛的想法是对的,日军在之后的海战中就吃了这一点的亏。
当然,此时的日本海军是吃准了美国海军在夜里不敢挑战他们日本海军始终担心的还是美国战机,至于军舰,上一次“铁底湾”海战已经证明了美舰虽然火力也很强悍,但训练及作战经验方面都远不如日军,尤其是夜战。
所以,此时的日本海军也就放心的装载着满船的高爆弹并将其倾泻到瓜岛上。
虽然这些炮弹都不是砸在中队的阵地上,但张弛还是感觉到从侧翼火光中传来的一阵阵带着热量的冲击波。
看着美军阵地中有许多美国大兵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