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树干都染成了红色。
日军这是在用刺刀挑战中队的坦克,他们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歼灭了这支日军大队之后,中队就再次往前推进。
推进的过程中,坦克履带不可避免的会将一些尸体辗成肉泥,这场景使那些美军教官不断的惊呼:“上帝,这太残忍了”
甚至还有美军教官大声叫唤:“为什么不先用推土机把这些尸体推走”
从这一点来说,美军教官还是没能融入到这个惨烈的战争中,如果真要花时间先将尸体推走然后再前进,就很有可能会错失战机而给整个战场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由于日军这个穿插大队的迅速崩溃,中队就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防线上的日军原本还做好了等穿插部队搅乱敌人部署发起冲锋的准备,谁想到他们的穿插部队不但没有穿插到位反而在短时间内就被全歼了,不但被全歼相反还让中队给穿插了进来。
于是日军的防线就在中队的火力下迅速崩溃。
但类似于岭邦一仗中的中队追着日军满山跑的情形却并没有发生,中队很快就被打了回来,而且先头部队还损失惨重,许多战士甚至都不知道日军的子弹是从哪里来的。
后来一观察。就发现原来是日军将部队布署在树上。
之前日军是将散兵或狙击手布署在树上,现在却是将部队布署在树上。
将部队布署在树上的好处是可以居高临下的射击目标,而且往往还没有死角除非目标挖个洞钻到地下。
但这样做的缺点还是一如既往,那就是在树上的部队无法移动只有被动的挨打。
中队对付这种战术的方法就只有一种,那就是将炮弹成片成片的轰过去,直到将那些树给轰倒或是将树叶炸光为止。
有时就算是这样那些树上还是会打来一发发的子弹日军将自己绑在树上,就算是受了伤但只要手还能动。依旧可以还击。
这不由让包括皮特在内的美国教官瞠目结舌,因为那些将自己绑在树上的日军几乎意味着战斗开始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死亡。他们无法想像日军怎么会这样做。
日军这样做的战略意图是很明显,那就是用这些绑在树上的部队来迟滞中队的进攻。
要知道这里距离八莫足足有一百余公里,这一百余公里要是每一棵树都要这样炸过去的话,那只怕都要炸上几个月才能炸到八莫了。
不过好在史迪威这次朝八莫的进攻计划并非只有正面的突袭部队,还有一支加拉哈德部队。
事实上这也不能说是加拉哈德部队,而应该说是联合部队,它是由加拉哈德部队、新38师一个团,以及克钦游击队组成的一支拥有八千余人的奇袭部队。
当然,奇袭部队的主角自然是加拉哈德部队。克钦游击队的任务主要是在前头开路这支游击队是美军用大量的物资换来的卖命的,这没办法,克钦人可不管中美军队是不是来打退日本人帮助缅甸的,他们只认东西。
克钦游击队的任务是在前头开路,他们的装束依旧是像野人似的烂布条,手里拿的有恩菲尔德有三八大盖也有汉阳造,甚至还有猎铳这倒不是美国佬出不起枪武装这支部队。而是他们有意将这支部队打造成这个样子。
游击队嘛,本来就不要求他们参与正规作战,装备会不会统一也就无所谓了。
而这样的装备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迷惑日军让日军不知道这些克钦游击队属于哪一方。
只认物资的克钦人有些帮助日军打仗的也有帮助中队打仗的,于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谁也分不清哪些克钦人是帮日军的哪些又是帮中队的。
最简单的辩别就是依靠装备:大量装备美式武器那就是帮中队的,反之如果大量装备三八大盖那就帮日军的。
而现在这支克钦游击队装备的却是万国造武器。他们与日军的语言又不通,于是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在部队前方侦察而不用担心日军的阻击。
所以,这些克钦游击队与日军的交战往往是十分从容的走进日军的队营中,然后突然举枪一阵乱打。这给日军造成了许多麻烦,最后甚至到了不得不让日军学习几句克钦土话的地步。
突袭部队里还混编了一个团的中队,那是因为加拉哈德部队有些水土不服,他们在到达缅甸后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好的表现就有许多士兵患上了疟疾等热带病。于是原本三千人的部队就减员至两千人,兵力不足使史迪威不得不改变让一支纯美军担任穿插部队打一场表演仗让中国友军看看的想法,改由中美混编由美军指挥。
当然,其最后的战果还是美军,也一样能教训一下“张狂”的中队。
而指挥这支部队的,就是加拉哈德部队的指挥官戴维思。
:32365手机用户请访问
第七十二章机降
加拉哈德穿插部队应该说进展十分顺利,这要归功于战前情报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其在行军时却是充分体现出中美两军的不同:
美军在行军到第三天以后就开始抛弃装备这要是对一支普通的美军来说那应该说是正常,毕竟美国佬并不在乎装备,他们除了认为生命比装备重要外,还有许多人认为在这种艰苦的行军中带着太多的装备也是多余的,这一路上都没有碰到日军,那么带着枪行军还不如空手行军,大不了,与日军相遇时等着空投装备就是了。
然而这却是美军的劫掠者部队,是一支拥有专业丛林战训练的特种部队特种部队在丛林中也是这样的表现,由此可知美军对丛林战有多专业了。
中国兵就不一样了,虽然在孙布拉蚌的训练也在告诉中国兵生命比装备重要这句话对大多数中国兵来讲都是一句空话,因为在物资紧缺的国内装备永远是比生命还重要的。
对于美国佬来说丢一挺机枪几分钟就能生产出来,但对中国人来说,丢一挺机枪也许就意味着要丢掉一个阵地牺牲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士兵,所以用一名或是几名士兵的生命去换一挺机枪是绝对值得的。
当然,这法则不一定适合在美军后勤之下的远征军战士,但这并不意味着远征军也会抛弃装备,他们个个都知道手里的这些装备到战时就是保命的玩意,所以他们看着美军丢枪的举动都觉得挺奇怪的。
而且美军加拉哈德部队装备精良,他们丢下的装备往往是冲锋枪、机枪甚至还有迫击炮等,中国部队可舍不得这些玩意就这样“暴尸荒野”,于是往往是美军在前面丢中队在后头捡,捡着捡着中国部队的装备程度就不一样了。
整个作战态势完全按照史迪威的构想发展,新一师和新22师在正面与日军打成胶作战,两个师都在使用大量的炮弹逐层推进,虽然前进速度缓慢但却成功的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穿插部队则顺利的在丛林中隐秘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