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人类联邦需要多少恒星系,以及需要哪些恒星系
康盛女王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只是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当长老提出来之后,她就没办法回避了。
要知道,中心大区里的恒星系,就没有一个是空着的。哪怕有很多恒星系并没有环境合适的行星,有的甚至没有行星,但是几乎所有恒星系都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而且早就被其他文明控制。
当然,如果只是几个恒星系,问题还不是很大。
别忘了,在银河系联盟时代,中心大区是三个一流顶级文明的领地,控制了这里九成以上的恒星系,其他的文明,即便是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也只是陪客,占领与控制的恒星系很少。虽然在三个一流顶级文明覆灭后,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大肆扩张,迅速补上了产生的势力真空,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加上随后与人类联邦爆发战争,所以三个二流顶级文明并没有真正控制所有的恒星系。简单说,大部分恒星系只是被占领,还没有被三个二流顶级文明开发与利用。事实上,在很多恒星系中,占领也只是象征性的,即留下一艘退役的战舰,或者是设置一个军事据点就算是占领。至于开发这些恒星系,显然不在三个二流顶级文明的计划之中。
问题是,在几乎所有拥有合适星球的恒星系里面,都有了定居者。
虽然这些恒星系的开发算不上彻底,居民也不是很多,但是居民都是平民,而且已经在此居住了数百年。
显然,人类联邦需要的就是这种恒星系。
那么,恒星系里的原住民怎么办
如果说,人类联邦需要的恒星系不是很多,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毕竟有足够多的地方安顿原住民。问题是,人类联邦需要的恒星系绝对不会太少。只是安顿所有人,就需要数万个恒星系。更重要的是,人类联邦来中心大区不是为了在此生息繁衍,而是要在这里为逃亡做准备,也就需要足够多的资源,因此人类联邦不但需要可以生存的地方,还会控制大量以出产资源为主的恒星系。如果人类联邦考虑的不只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其他文明,特别是那些跟人类联邦交好的文明的未来,那么控制整个中心大区,控制这里的所有恒星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如此一来,如何安置中心大区的原住民就成了大问题。
虽然可以把这个问题留给人类联邦,让人类联邦去处置原住民,但是康盛女王知道,真要这么做的话,等于给这些原住民判了死刑。要知道,霸占中心大区各个恒星系的,主要就是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争,而且在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后,人类联邦对这三个二流顶级文明绝不会有半点怜悯。更何况,这关系到人类联邦能否顺利逃出南阿尔法星系,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存亡。暂且不说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依然没有放下对人类联邦的敌视与仇恨,只是从人类联邦的角度出发,就绝对不会跟曾经的敌人居住在同一颗星球上。
也就是说,康盛女王得在此之前处理好这个问题。
当然,她完全可以放任不管,毕竟极境族已经是人类联邦的盟友,也是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的敌人。
问题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同盟关系,绝对不是一下就能破除的。
至少,在极境族内部,依然有很多人把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当成盟友,哪怕只是曾经的盟友,而且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就这么放弃三个二流顶级文明,而且是那些无辜的平民,显然会让很多极境人觉得无法接受。哪怕无法拯救所有平民,也应该为那些无辜者做点什么。
第一千二百章难民问题
当然,长老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因为无法继续回避了。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恰好反映出了极境族的民意,即大部分极境人并不希望将三个二流顶级文明赶尽杀绝。
正是如此,那几个长老才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商量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即提前转移与安置那些恒星系里的原住民,提供必要的生存保障。只不过,这涉及到了之前提出的问题,即极境族没有那么多的运输飞船。所幸的是,提出这个问题的长老也带来了解决方案,即充分动与利用原住民的力量,让原住民自行离开居住的星球。简单的说,这些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的原住民都有自己的飞船,至少所在恒星系管理当局有一些飞船,可以利用这些飞船,让原住民前往极境族安排的恒星系。因此极境族需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些环境不算太糟糕的恒星系,并且为他们重建家园提供帮助。
按照这几个长老提供的调查报告,只要立即采取行动就能赶在人类联邦搬迁前,腾出足够多的恒星系。虽然无法转移所有恒星系里的原住民,但是人类联邦也不会立即要求控制所有恒星系。因此在人类联邦来到中心大区,并且开始扩张的时候,依然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转移其他恒星系里的原住民。
当然,提前转移原住民,更多的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即极境族支持人类联邦入主中心大区。
那么,该如何安顿这些原住民,或者说将这些原住民送去哪里安家
要知道,中心大区有十多亿个恒星系,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恒星系有原住民,而且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是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的本土,总共需要安置的原住民也是一个无法想像的天文数字。
按照这几名长老提交的报告,至少有一千万亿原住民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通常情况下,一颗中等规模的行星最多能够容纳一千亿居民,而且得进行彻底改造,即将整颗行星都建设成为城市。如果没有合适的基础条件,行星基本上维持自然面貌,能容纳三百亿居民就很不错了。也就是说,安顿一千万亿原住民至少需要一万颗中等规模行星,最多需要三万多颗。通常情况下,普通大小的恒星系里面,最多只有几颗这样的行星,也就需要数千个恒星系。虽然相对于恒星系的总量来说,这算不上多,但是这只是基本的需求,要让这些原住民生存下来,还需要大量的资源,并且在前期提供足够多的支持,让他们能建好新家园。
事实上,只是提供几千个这样的恒星系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很简单,拥有益居行星的恒星系并不多,即便在中心大区也不到百分之一,而在其他大区只有千分之一左右。拿南部大区来说,由极境族控制与开的,拥有益居行星的恒星系总共就只有十万个左右。显然,要极境族拿出一千多个这样的恒星系用来安置昆阳族、狂兽族与兵域族的难民,显然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