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廷太监和外朝大臣,多有七十岁左右的人在位,甚至有八十多岁在位,决断处事都是头脑清晰,反应极快,但人和人不同,张诚显然是那种精神上衰弱的很快的。
万历皇帝只是在那里点点头,沉声说道:
“张伴伴说的有道理。”
王通笑着说道:
“请张公公放心,王通知道轻重,只在这里私下说说,改良军镇要从长计议,不急于这一事。”
“宁夏镇哱家虽然局限在那一隅之地,不过哱家的兵马算是精强,在陕甘各个军镇中应该是顶尖的,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在乱起前处置了,西北那边局势复杂,不要有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
王通在那里迟疑了下,躬身抱拳说道:
“陛下,臣愿意去往宁夏一次,为陛下平定此事。”
听到王通这么讲,万历皇帝的眉头皱起,开口问道:
“你要调虎威军吗”
“如果调动虎威军,时间上来不及,而且声势未免太大,若是哱家没什么异动听到消息也要惊惶了。”
万历皇帝反倒是有些好奇,还有些担心,顿了下开口说道:
“你不要逞强,西北边镇的那些蛮子不是这边,真逼得他们急了,他们真会不管不顾的杀人造反,你如今也算是身份贵重,还是不要去冒险,微服私访,孤身查案,那是戏文里的东西,你可不要跟着犯傻。”
赵金亮咧咧嘴想要笑,好歹记得自己是在皇帝身边,又在那里忍住,王通却是不掩饰自己的笑意,大大方方的躬身施礼说道:
“臣多谢陛下的关心,臣这次去宁夏,只带亲卫,但并不是冒险前往,陛下,虎威军虽然不动,但臣去那边所调用的力量也不会比哱家的力量小。”
“陕西各处边镇的力量恐怕也是打草惊蛇,哱家在西北那边通风报信的人还是不少,也是不妥。”
“陛下,如今在草原上和鞑虏火并争斗的商团武装,就是臣这次要用的。”
王通倒是开门见山的回答,万历皇帝沉吟了下,虽说商团武装不过是乡勇团练之流,但在草原上很少听说什么败绩,倒是拳打脚踢的折腾的很大,这就说明商团武装的战力不弱。
“他们能听你调遣”
在草原上的战斗,消息传回来的不少,商人们见利忘义,附属于各个商行的武装各有打算的事情万历皇帝自然也是知晓,寻常商人不听官府调遣那是自己找死,但草原上各个商行背后都有各色权贵,关系千丝万缕,轻易也不好触动,不犯大错也就懒得管了。
可王通这次要去办差,也算是凶险重重,如果这些商团武装还是不听调遣,那可就容易闹出大祸了。
“请陛下放心,他们住在陛下的皇庄之中,受陛下庇护,若是这点小事还不听调遣的话,那就不是大明的臣子了。”
王通又是躬身拜下,万历皇帝一愣,还是点了点头。
王通在京师站稳脚跟之后,在京师一切按部就班的行动,日子过得平淡,不过吕万才私下里却和王通谈过,那就是能有外差的机会,一定要多出去走走。
“为何”
“以往锦衣卫都指挥使哪有王兄弟你这般的煊赫权势,掌内卫,掌侦缉刺探,和禁军关系密切,又和内廷太监的关系如此的好,又有这么大的功勋,你在京师,已经无形之间影响到了陛下的权势,你不动尚可,一动陛下就有觉察,即便是君臣情谊深重,怕是也会有猜忌之念。”
这话说的诛心,可也是实话,王通记在心中,这次朝会上就是提了出来,按照惯常的规矩,锦衣卫都指挥使就应该随侍在天子左右,断没有外出办差的道理,不过王通提出,万历皇帝就准许了,倒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吕万才的判断。
王通需要归化商团的力量,所以不愿意他们在满套儿拖太久,秘密调用火炮帮助商团武装开了满套儿,然后命令他们在归化城准备力量听命,随时等候调遣。
以谭将在归化城的地位和声望,在满套儿都是指挥不动各家商团武装,王通不在归化城这么久,说话就未必那么管用了。
王通下到归化城的命令很简单“不听号令的,就不要在草原上做生意了”。
正文第九百三十八章有子王夏一路苦行
第九百三十八章有子王夏一路苦行
京师这边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九月间对于王通来讲却是有一桩大喜事,韩霞为王通生下了一个儿子。
锦衣卫都指挥使王通有了后代,这是大喜事,宫中赏赐,亲朋恭贺,自不必讲,定北侯这样的地位,他的长子也是有爵位官身,虽然是个婴儿,在襁褓之中也是荣华富贵。
王通孤身一人,马婆子虽然算是长辈,可起名的事情却不好插手,这件事还真是难住了王通,实在是没有经验。
这段时间关于宁夏镇的呈文和密报繁多,倒是给王通提供了个思路,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王夏。
单单一个字,也评价不出好坏,大家也不知道王通是根据这个起的,听到之后都是赞誉一句“听着响亮”,别的也说不出啥了。
长子降生,自然是让王家上下欢欣鼓舞,韩霞不必说,韩刚也是高兴的要命,据说消息刚传进宫里的时候,御用监的韩太平险些欢喜的背过气去。
孩子刚出生,韩霞还在休养,王通却只能在家过个满月,孩子的百岁肯定是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