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炉火烹铭两相煎:象先焚帖之灼痛(2 / 2)

三郎紫岸捻着御田粳米前来安慰,徐徐投喂,笑纹里藏着三分深意:\"朕只见他锯断百年讼槐,却不知那灵木精魄已托生益州,今岁春分竟发新枝。\"

又见益州官衙,槐影婆娑透过窗棂。

司马韦抱真捧着刑典趋前:\"明公总以春阳化雪,只怕寒冰复结顽固。蜀地民风悍勇,若无霹雳手段...只恐……\"

话音未落,陆象先搁下青瓷茶盏,盏底与紫檀相触的脆响惊落梁间积尘。

\"韦司马可曾仔细观过蜀锦?\"陆象先指尖掠过案头,\"经纬交错自有法度,何需铁尺强量?!严刑如利剪,虽裁边幅却伤经纬,终是得不偿失的,你可晓得?\"

又现蒲州城,秋雨绵绵,刑房铁锁生寒。

录事们捧着刑杖疾步追来:\"陆大人!怎能阻扰?!按唐律...\"话音惊得廊下猫儿乱窜。

\"尔等日日誊抄律令,可曾真的誊进心里?\"陆象先劈手夺过刑杖掷地,沉木击石之声惊破雨幕,\"若刑杖能教人明理,本官此刻便该杖断这满架文书!\"

录事们踉跄后退,这宽仁的背后,暗藏着“大家都打工而已,何必上头”的逻辑……

残雨敲打青砖,小兕的小楷\"庸人自扰\"四字在青石板上洇出墨痕。

三郎紫岸冷笑:\"这官场倒像铁铸的炼丹炉,生生要把活人炼成泥胎。这槐木难道是要学后世北宋范文正公先忧后乐呢?难不成把‘不要庸人自扰’在炼丹炉里滚三滚,这忧国忧民的肝胆便熬成了明哲保身的蜡油?!\"

小兕又执笔在\"庸人自扰\"旁又添一行小注:“勤者若薪,焚烈而灰积;奸者若士,持炉而佯神。世法若倒悬,善免自洁,然恶证诡辜!”

三郎紫岸折扇轻摇,忽作抚掌长叹:\"这个槐木啊,只怕焚膏继晷化灶下焦木,不如偷闲躲静作炉边仙翁。忠厚虽无黥面刺青,奸猾诡计偏生丹书铁券!\"

三郎紫岸听闻宋大人“诵象贤经”,忽将茶盏扣作惊堂木。

京腔韵白破空而出:\"那河南尹是甚好差事?让他去罢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