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轩深知,乐安郡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但他有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片土地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刘正轩回到乐安郡后,第二日便在将军府的议事厅召开政务会议。议事厅内,气氛庄重严肃,巨大的烛台上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的面庞。度支尚书、卫将军、民曹尚书、太常、廷尉,还有后勤团长魏斌等各行政部门的官员早已整齐就座,神色中带着几分期待与紧张,等待着会议的开始。这些官职在东晋时期各司其职,度支尚书掌管财政税收,卫将军负责军事治安,民曹尚书主管民生事务,太常掌管礼仪祭祀,廷尉负责司法审判。
刘正轩神色沉稳,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议事厅,他的目光如炬,扫视众人后,声音洪亮地开口说道:“今日把大家召集过来,一是听取各部门汇报这几个月各自的情况和问题,大家如实道来,莫要隐瞒。”
民曹尚书率先站起身,他微微躬身,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将军,这几个月来,乐安郡百姓生活大体安稳,但部分偏远村落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多处出现坍塌和堵塞,严重影响了农田的收成。百姓们心急如焚,却又无力自行修缮。”说着,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忧虑。
卫将军立刻起身,身姿挺拔,神色愧疚地说道:“近期,郡内几处集市出现了一些小偷小摸的现象,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也搅得百姓人心惶惶,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末将失职,未能及时肃清治安隐患,恳请将军责罚。”他的拳头紧握,眼中满是自责。
度支尚书随后发言,他扶了扶头上的冠冕,眉头紧皱:“将军,商业税收方面,如今商户经营状况复杂,征收流程繁琐,各种税目繁多且计算复杂,导致税收困难。部分商户还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他们想方设法隐瞒收入,严重影响郡内财政收入。长此以往,郡内各项事务的开展都将受到阻碍。”
掌管教育事务的官员孙儒站起身,满脸忧虑,拱手说道:“将军,学生孙儒斗胆进言。如今教育方面,学馆数量不足,许多孩子求学无门。师资更是短缺,现有的先生们一人要教授多个科目,精力有限,难以满足百姓对教育的需求。百姓们望子成龙,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十分迫切。有些孩子为了求学,要步行数十里,实在艰难。”
太常也起身发言,他身着华服,神色忧虑:“将军,近来祭祀礼仪的筹备诸事繁杂,人力物力皆显不足,且部分传统祭祀仪式因战乱有所荒废,恐有违祖宗礼制,影响郡内气运。”
廷尉接着起身,神色凝重:“将军,司法方面,案件积压颇多,部分案件因证据不足、证人难寻难以断案,且律法普及不足,百姓法律意识淡薄,时有纠纷发生。”
其他官员依次汇报了各自领域存在的问题,一时间,议事厅内充满了对各种难题的探讨声。
待众人汇报完毕,刘正轩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议事厅的横梁,沉思片刻后说道:“民曹尚书,针对灌溉水渠的问题,你立刻安排工匠和民夫进行修缮。从各村落抽调年轻力壮的劳力,组成修缮队伍。所需物资从府库中调配,务必在农忙前完工,莫要耽误了百姓耕种。这关系到百姓的生计,不可有丝毫懈怠。”
又看向卫将军,神色严肃:“卫将军,治安方面,你加派人手巡逻集市,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配备精良武器。加强对可疑人员的盘查,设置哨岗,日夜值守。务必保障百姓的财产安全,让百姓能安心生活。”
再对度支尚书说:“度支尚书,商业税收问题,你组织专人重新梳理商户情况,按照经营规模和品类进行分类。简化征收流程,制定明确的税收标准,张贴在集市显眼处。同时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惩处力度,如有抗税不缴者,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刘正轩转向太常,表情认真,缓缓说道:“太常,我明白祭祀在我朝传统中的重要地位,也敬重祖宗礼制。但如今乐安郡的状况,想必你也清楚。偏远村落的百姓正因水渠失修而发愁,商业发展受阻影响财政,学馆不足孩子们求学艰难。筹备祭祀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若能投入到这些民生要事上,能切实改善百姓生活。我们为百姓谋福祉,让郡内繁荣安定,这不也是对祖宗最好的告慰吗?所以,我决定取消祭祀相关事宜,将资源合理分配到更需要的地方。”
又对廷尉说道:“廷尉,你挑选精干人手,梳理积压案件,对于证据不足的,重新调查取证;同时安排律法宣讲,深入各村落、集市,增强百姓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