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侯爷和刘正轩在客厅里一同饮茶。管家李富贵跑来禀报,说刘正轩送来的连弩和弩箭都已清点接收完毕,共有两千把连弩和十万支弩箭还有一百三十把刀剑。
侯爷听了,甚是高兴,便让管家取来银票,给了刘正轩十万两银票作为付款。
刘正轩接过银票,恭恭敬敬地向侯爷道谢。侯爷微微颔首,说道:“正轩啊,本侯对你寄予厚望,你放开手脚去干,切不可让本侯失望。”
刘正轩郑重地应承下来,侯爷又道:“本侯已为你准备好了一套四进的宅院,距此不远,稍候让李富贵带你过去。”言罢,便叫管家将房契拿来,交予刘正轩,刘正轩又是一番千恩万谢。
与侯爷辞别后,在李富贵的引领下,刘正轩他们来到了新的居所。刘正轩悄然给了李富贵一百两银票,李富贵欣然收下。
刘正轩站在侯府新赏赐的四进宅院门口,望着那高高悬挂着“刘府”牌匾的大门,心中感慨万千。牌匾上“刘府”二字笔力雄健,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朱红色的大门庄重肃穆,充分彰显出这座宅子的不凡。这个宅院宽敞大气,布局精巧。
刘正轩略作思忖,叫来三个厨娘,吩咐道:“从今日起,你们暂且充当刘府管家,管理这座院子。这里有五百两银子,用于日常开销,若不够,再来找我支取。另外,你们去牙行购置十个绣娘、四个厨娘,再依需求挑选些可靠的下人回来,同时购置四辆马车,以防不时之需。”刘正轩接着说:“你们三个要依照菜谱,将做菜的技艺传授给那四个厨娘。”三个厨娘当即应下。
次日,刚用过早饭,司马尚赶着一辆崭新的马车来到了宅院。“刘公子,此马车是侯爷赐予您的。”
刘正轩欣喜万分,连连道谢,也给司马尚塞了一百两银票。而后让来福驾驭马车,与司马尚、李在林一同前往侯爷选定的酒楼。
那座位于热闹地段的三层木楼酒楼,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古老而美观的城堡。酒楼呈现传统的晋朝建筑风格,木质的主体散发着岁月的痕迹与木材的清香。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层层排列,美观又整齐,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光芒。
酒楼的大门由厚实的木头制成,朱红色的油漆鲜亮夺目,上面镶嵌着金色的钉子,使酒楼显得尊贵大气。大门两侧悬挂着红色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为酒楼增添了一份喜庆的氛围。
走进酒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分宽敞的大厅。大厅的地面铺设着打磨光滑的石板,干净且坚固。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字画,让整个空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大厅中央摆放着几张圆形的木桌,每张桌子周边都配有几把雕花的木椅,以供客人用餐。
沿着大厅一侧的楼梯,可登上二楼。二楼的布局较为私密,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
房间的门为镂空雕花样式,美观的同时又能保证一定的私密性。房间内摆放着舒适的椅子和精致的茶几,墙上挂着淡雅的山水画,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
三楼是一个露天的平台,周边设有栏杆,客人可以在此俯瞰下方热闹地段的繁华景象。平台上摆放着一些花卉和盆景,为这个地方增添了几分生机。
刘正轩站在酒楼前方,微微仰头,心中思考着未来的发展规划。他转头问司马尚:“当下可有退伍的士兵能够任用?”
司马尚回答道:“目前仅有十几人,再过些时日,能够招募更多。”
刘正轩当即说道:“稍后通知他们明日清晨来此酒楼,等候我安排拆楼之事,每人每月三十两银子。”
司马尚望着完好的木楼,心中虽觉可惜,但也不敢多言。
刘正轩又取出两百两银票递给李在林,说道:“你去招募三十名当地的百姓,明日清晨来酒楼拆楼,要自带工具,会盖房子的优先,每人每天三十文钱。另外,再去购置些拆楼所需的工具,务必要确保明日拆楼能够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