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267章 泰山北斗(2 / 2)

他动作娴熟地拿起那只琮式瓶,轻轻翻转底部,伸出手指,指着边角的位置,开始耐心讲解。

“北宋时期,由于当时的工艺条件所限,制作方形的瓶子难度极大。

匠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小变通方法。

他们会先拉制成圆形的坯体,然后单独制作四个三角泥片。

再将这些三角泥片精准地粘贴在圆形坯体的四个角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方形的转角,从而使瓶子呈现出外方内圆的琮式造型。

完成造型构建后,最后挂上釉入窑烧制。”

他一边讲解,一边用手比划着制作的过程,让观众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所以,当我刚才上手触摸这只琮式瓶,察觉到它是使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的时候,便立刻知道了,它是个赝品。因为这种一体成型工艺在北宋时期根本不存在。”

张震的解释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消化他所说的内容。

几秒钟后,那些支持张震的观众们率先反应过来,再度爆发出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掌声。

这掌声中,既有对张震专业能力的钦佩,也有对解开谜团的兴奋,整个录制厅都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之中。

然而,那些原本就对张震心存不满、坚决反对他判断的人,此刻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立刻气势汹汹地站了出来,开始言辞激烈地反驳张震。

尤其是前面那两位坚持认为琮式瓶是真品的专家,更是涨红了脸,挥动着手臂,据理力争。

他们抛出各种可能和概率的问题,试图以此来推翻张震的鉴定结果,现场气氛瞬间剑拔弩张,仿佛一场激烈的学术辩论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面对众人的质疑与反对,张震神色依旧从容淡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

他不紧不慢地开口道:“既然大家对我的鉴定结果不太认可。

那么咱们不妨请出一位在文物鉴定领域,谁都不会有异议的权威人物,来为这只瓶子做最后的定性,大家觉得如何?”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嘈杂的现场清晰地传了出去,一时间,所有人都为之一愣,大家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疑惑,完全没明白张震到底是什么意思。

就在众人陷入迷茫之际,高婕凭借着敏锐的反应和丰富的主持经验,及时接过了话茬。

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表情,问道:“张震,难道在这现场,还隐藏着一位绝世高手?”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成功地再次挑起了众人的好奇心。

张震见状,哈哈一笑,伸出手,指向观众席,大声说道:“今天,我的老师齐先生,也来到了节目现场。

原本老师嘱咐我不许透露他的行踪,可如今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也只能请老师出山,来为这件宝物一言定乾坤了!”

他的话语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在现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人听闻,纷纷顺着张震所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观众席的一角,原本安静坐着的人群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分开,一位头发花白却丝毫不显沧桑,反而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缓缓从座位上站起身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