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鞑子那边昨晚又是增兵三千。“
卢象升点点头,看看军营之中的那些站在周围的官兵,疲劳和饥饿让这些人脸上都是很憔悴,疲惫
在平原处扎下的营盘,优势兵力的清军只要是发力就能够攻打地下来,守是不可能的,而且师老兵疲,眼下就算是想要撤退也不能了。
虎大威和杨国柱都是派亲兵来询问,此时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卢象升虽然是有心死战,但还是对杨廷麟去请援兵抱有一线希望,不过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杨廷麟上半夜离开大营,到现在没有一点地消息。
在这个时代,在黑夜的夜战,几乎就是自杀的代名词,营养不良的士兵大多是有夜盲症,夜间的作战除非万不得已不可能进行,这也是清军晚上没有主动攻打大营的原因,当然,看眼下这局面,对方已经是自己的盘中餐了。
没有等待援军太长时间,虎大威在左路,杨国柱在右路,卢象升在中路,齐齐地朝着清军发动了攻击。
对于和大明官军多年征战地清军来说,敢于这样死战的大明官军地确是太少见了,尽管先行求战的清军,可双方开战之后,清军却被打的步步后退。
但这样的战场形势,持续的非常短暂,也就是一会的功夫,鞑子军兵稳住了阵脚,又是围了上来。
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是大明文臣之中身体强健,懂得武艺的异数,尤其是卢象升,更是精通战场之技,平日间训练和锻炼身体的时候,都是用一百多斤的大刀,并且是虎虎生风。卢象升今年三十八岁,正是壮年,就是体力也极为的充沛。
高位文官都是统帅,指挥下面的总兵大将,又有亲兵家丁层层的护卫,一般都是几百步之外的观阵指挥,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可以获得勇武的评价了。
可此时的卢象升却是手持刀盾,陷入敌阵之中,浴血拼杀,卢象升技巧熟练,力量又大,再和那些鞑子兵卒厮杀,反倒是大占优势。不多时身边已经被砍倒了十几个人,说起来好像是慷慨激昂,但这位总督天下兵马的大臣,却要自己拿着刀盾去和敌军兵卒拼杀,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打到这个时候,卢象升的亲兵和家丁都已经是被杀散了,全靠卢象升自己在那里苦苦支撑,不过如此的勇猛,那些鞑子兵都是有意无意的躲开他,卢象升身上已经是有几处轻伤,不过还不影响行动。
两名卢象升对面的士兵拿着手中的长枪恶狠狠的刺过来,卢象升盾牌朝着一根长枪斜碰,手中的刀一摆,一下子冲进了两个人的近身处,刀用力的劈下,左侧的那名敌兵立刻是鲜血喷涌,捂着脖子倒在了地上。
“二哥”
另一名士兵撕心裂肺的大喊,这却是字正腔圆的汉语,卢象升本来反手准备一刀劈下,却被对方这句话惊住了,迟疑之下,动作就慢了拍,这名敌军急忙的跳开,被卢象升的盾牌扫到,一个踉跄。
卢象升没有下一步的动作,却厉声的怒喝道:
“你是汉人,为何做这等数典忘祖的勾当”
这年头的清军虽然也有汉人加入,但真正的主力和大部分的人员都是女真人,这些蛮族久在关外,和后世的八旗子弟不同,他们根本不会说一句汉语,而且投降到满清的那些汉人,因为不被信用,这等轻骑剽掠入关的军事行动,一般也轮不到他们参与,大明官军和满人交战的时候很少遇到汉人。
卢象升满腔热血的死战,就是为了捍卫大明江山、华夏道统不能被蛮夷侵占,可死命的厮杀中居然遇见一名汉人,心中委实是不能接受。
那名踉跄的清兵听到卢象升的这么说,反倒是狂怒起来,好像是丢脸一样大喊着又冲上来厮杀:
“爷爷不是汉狗,早就抬旗了,是旗人”
战场之上容不得迟疑和慌张,卢象升格挡开对方的攻击,一刀刺进了对方的腹部,可背后却完全暴露了出来,三根长矛都是刺了过去,卢象升浑身一僵,想要转身,身上的力气却一点点的消失。
长矛一抽,鲜血喷涌,卢象升轰然倒地,他嘴里在念叨着几句话,不过没有人能听见。
“为什么有汉人”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二,宣大总督、兵部侍郎、总督天下兵马卢象升战死于巨鹿贾庄。
卢象升虽号总督天下兵马,可手中能用之兵不过两万,临战之时,手中兵将不过五千,监军太监高起潜距离三十里而拥兵不救。
清军一万五千人入关,其中汉八旗两千兵,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三部汉人兵马,正式进入满清的军队序列。
基本是史实,老白加了些小细节演绎了一下,实际上,汉人出现在满清的战斗部队的时间远比我说的要早很多。
第二百五十四章接旨勤王
总督卢象升战死,虎大威、杨国柱领着亲兵仓惶逃窜,五千余兵收拢起来的不足千人,这样的大败在明朝和女真的战争之中并不引人注目,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溃散,大失败比比皆是。
卢象升战死,也不过是有些看得通透的士人和官员大呼国家失却栋梁,杨嗣昌等主和派心中想必很高兴。
而且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大学士、总督、巡抚、布政使已经杀了不少,死在关外和陕西的也不少,死卢象升一个,并没有多么大的心理冲击。
只不过卢象升率领的这几千兵一溃散,北直隶境内再也没有主动去作战的官军,甚至没有主动去防御的部队了。总兵王朴领着自己的军队跑到高起潜的大营处,本以为这就能安全下来,今后靠着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大太监高起潜就能飞黄腾达。
监军太监高起潜在自己统领的大营之中,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卢象升手下参赞主事杨廷麟的求援,总兵祖宽的救援建议也是被拒绝。他差不多是第一天就得到了卢象升战死的消息,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高起潜惊恐不已,立刻是拔营后撤。
高太监的惊恐并不是因为卢象升的战死,而是对满清的大军距离自己这边如此之近感觉到惊慌失措,生恐遭受和卢象升部一样的命运。几万大军匆忙拔营回撤,这已经是混乱不堪,容易出大乱,撤军的路上不断有小股的部队溃散,不过这也顾不得了。
才走了十五里不到,半路上突然有鞑子的伏兵暴起,高起潜先是避战,然后又是仓惶的撤退,军心士气早就谈不上了。都是人心慌乱。突然有伏兵暴起,全军顿时是大溃,足足四万人立刻又如一盘散沙,轰然溃散。
高起潜一人骑马跑到了真定府,四万兵马都是关、宁和宣、大的边兵,也可以称得上是精锐,从京师出发一直到顺德府。全军未尝一战,一箭未发,遇敌即溃散不成军,实际上。所谓的伏兵不过是清军的两千偏师。
卢象升、高起潜的部队,用或者光彩或者耻辱地方式都是消失掉了,除却京师周围地禁军之外,北直隶再无可以野战的兵马。
这个消息同样是被没有陷落的地方州县官员,派遣死士快马加急送到了京师,整个京师顿时是大震,上下惶恐,京营团营,能战的不过是御马监直属三千兵,剩下的出城野战不可。就算是守城也不让人放心。
以崇祯皇帝的脾气,此次也顾不得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了。只是命令下面地司礼监和内阁以及各个衙门,拼命的向外派出信使钦差,同时调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入京师戍守勤王。但洪承畴、孙传庭刚刚在潼关打垮了闯营李自成部,正在清扫残敌,而且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