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2 / 2)

顺明 特别白 5988 字 2019-04-12

“这算是胶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吧”

李孟的身份在胶州城,莱州府,甚至是大半个山东,只要是对于绿林和江湖上有些了解的人,就都对莱州李二郎有种敬畏的心理,当然这些人不包括文人,官吏和士绅,也许在胶州本地,知州衙门的人对李孟很是畏惧,可这不如描写成一种保持距离的态度,知州衙门的官员知道李孟的手段,收着李孟的好处。所做的也就是客气而已。

毕竟是读书人,或者是科举,或者是监生,这些所谓正途出来的人,如何瞧得起一名盐政巡检,而且还是低贱军户出身的巡检。

“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这句话放在李孟身上就是“往来皆白丁,谈笑有商贾”,要是按照现代的说法,那就素质不高,充其量是个背景不清楚的暴发户,很没有档次,大家都不屑和他来往,在这胶州城人人都知道李孟的场合是如此,何况别的不熟悉他的地方。

当然,李孟和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打交道的机会,也不准备去打交道,有钱有人也有官家的身份,再去附庸风雅就没有意思了。

所以进入去请胶州城内算得上是官场之外地位最高的文人周举人,陈六子和王海心中惊讶不说,李孟也是心里有些忐忑。

胶州城不大,帖子要写完也是很简单的事情,那边宁乾贵把帖子写完,那边两个人拿着帖子就出去了,他们现在可是李孟身边的亲兵家丁,这等跑腿送信的工作自然是责无旁贷。倒是快去快回。

这两个人回来的时候,脸色颇为的难看,来到李孟的房门前报告说自己把信送到,表情也是很僵硬,李孟心中也是不快,心想莫非还记着中午的训斥和爆发,自己手下若是训不得,那还做什么手下。

谁想到不是这么一回事,原来陈六和王海去周举人府上送信,尽管表明了身份,但是周府的家人却没有什么好脸色给他们,陈六和王海这几年也算是统领,很久没有受到这样的气,那分明是对乞丐的态度文人对武人倒是一贯如此。

听到这个原因,李孟一时间无言,只能是摇头笑笑,这个遭遇倒也是在预想之中,本来就是要碰碰运气,换个途径就是了。

之所以去找这位周举人,那是因为李孟在一年前的少海楼上所说的那些话,感觉周举人,那时候的周秀才说的话虽然有些奇怪,可不像是其他人那般有种骨子里的瞧不起和鄙视,在胶州城中李孟也有自己打听消息的渠道,说这个周举人中举前后,文采风流有多少没有什么人听到,反倒是有些豪侠的名声。

第九十一章脑热大言

明朝的读书人,一帮人是杭嘉湖和苏松常那些家中豪富,在朝中地方上呼风唤雨的东林和对立各个派阀,那是一帮豪门公子在玩政治和醉生梦死,再有一种是读书人最常见的形态,所谓耕读传家,本分种田,本分读书科举,希望在毫无希望的正途上取得功名,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里面他们永远是最多的那部分。

还有一种读书人,他们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他们家中一般有些家底,但是这些读书人观察形势甚至是直觉比其余两种人要强不少,这些人都是在做准备,或者是已经是开始了行动,唔,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投靠东虏女真的范文程

这位周举人看起来也和其他人有些不同,最起码不是那种读死书,瞎清高的人。所以李孟觉得自己和对方有沟通的可能。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周扬周举人居然主动上门拜访李孟,虽说是应邀,可真是让太多人惊讶了,也包括李孟在内。

“大人,周扬周举人来拜访,让小的通报一声”

进门说话的是管理宅院的罗西,他此时是满脸的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虽然是出身平民,可也见过有功名的文人对待军户子弟是什么态度,那都是对待奴隶和倡优一般,在这胶州城小地方,新进中举的周扬在众人的眼中就和那文曲星差不多,身份不知道要比这李孟高出多少去,可却主动来拜访李孟。

“快请进来”

李孟对这文武的贵贱之别并没有同时代的人感受的那么深刻,所以表现的还算是从容,如果他看到院子里外值守的盐丁脸上都有兴奋之色,腰板挺得的比平常要直不少,甚至连王海和陈六都是如此。

堂堂地举人老爷。将来做知县知府的文曲星居然主动来拜访我家李大人了,这说明李二郎真是非凡。连这样一个人物都要来拜访他。

看着罗西等人诚惶诚恐地把周扬请进来,李孟心中也很高兴,看着大步走来的周扬,周扬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还留着几绺胡须,倒是没有常见读书人的那种文弱,显得颇为壮实,在李孟眼中,这应该是经过有目的锻炼。知道锻炼的书生,以李孟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还真是少见,这名周举人脸上带着笑容。四处打量着盐政巡检的宅院。

李孟作为主人,正堂的门口下了一级台阶,算是尊重,他有些郁闷地看到,满院子的盐丁看着这名举人的态度,貌似比看到自己都显得敬畏,这个年代的人对读书人特别是有功名地读书人有一种发自内心尊崇。

被领进院子的周举人看到李孟在台阶上,脸上带着笑容,快走几步上前,双手已经是抱拳拱起。给李孟见礼。

凡是见到周举人如此恭谨的对待李孟,凡是见到这一幕的盐丁心里的感觉又有些不同,李孟在他们心里的形象更加的高大。

周举人要是做官。最起码也是八品起步,和李孟这种军户出身的盐政九品巡检身份天差地别,如此主动和客气,倒是让李孟有些措手不及,双方在台阶上互相见礼。然后让进了屋中。

进屋之后。一名盐丁端着茶盘走进来,茶壶茶碗还有几样点心。放在茶几上自己走了出去。

李孟站起来拿起茶壶,给周举人倒了一杯茶,虽说身份差异,可毕竟是主客之别,这周扬开始以为,这么有钱有人的李二郎,总归是会有个丫鬟小厮的,谁想到进来地是穿着短襟打扮的盐丁。

在院子里面的观察,和进入这正堂所看到地,都是比较简单的装饰,周举人也是胶州城的大户人家,见过知州衙门里面的小吏家中也有的比这个要好些。李二郎地名声可是好大,传闻也是极为地多,比如说月入万金之类的。但是吃穿用度如此地简单,而且从每个人很自然的态度上能看出来不是矫揉做作,这就有些奇怪了。

相比于这些奇怪,李孟军户出身不知道礼节,自己给客人倒茶的怪异举动,周举人却早有耳闻了。

“周某早就料到和李兄会有这次相邀,只是这日子比周某想的晚了些。”

放下茶碗,先开口的却是这位周举人,听着对方从容淡定的说出这句话,李孟倒是愣住了,原本要说的话都是咽了回去,迟疑了下开口问道:

“不知道周兄怎么讲”

“周某在胶州城中也是土著,在莱州府和山东也颇有些亲朋故旧,从天启年开始,也见过不少人物,像是李兄这般志向远大的却是仅见。”

“周先生说笑了,李某是盐运司下面的一个巡检,查缉私盐整顿盐务罢了,谈不上什么远大。”

“养精锐两千,月入万金却清贫自守,有横行之能却急公好义,为善乡里,求势大,求善名,若是安心做巡检,以往几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