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0(2 / 2)

天宝风流 水叶子 5356 字 2019-04-10

“匠人作画乃是活命,国手作画却是必有寄托”,胸中俗意尽去。唐离的话音愈发的清淡而不着烟火气,“梅、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摩诘先生选梅入画,其寄意当也在君子二字上。暗香浮动、遗世独立、绝不与百花争艳,摩诘先生此作确实人如其画,画与人和。令我辈后学叹为观止”,言至此处,唐离悠悠一叹结束了自己的品评。”

“平日只道别情擅论诗,如今才知卿家评画竟也如此高妙。适才字字句句实是深得朕心”,玄宗少年聪慧,艺术素养极高,此番听唐离清谈只觉心中大快,“朕素日消闲也好看世说新语,不成想别情如此年纪竟能有魏晋名士之古风,难得,着实难得”,玄宗兴致高涨之下,竟是连呼了两声“别情”。

遇到这种事儿,安禄山实在插不上嘴,刚才只说了一句“颜色太素”,就被暗讽无知,此时纵然见唐离得宠心下难受万分,也只能紧闭了口不敢开言。只是心下的气怒却越来越烈,饶是他忍功无敌,此时脸上那招牌式的憨拙笑容也走了形儿。

“臣妾所想与陛下赐宴还真是心有戚戚焉”,杨妃凑趣儿掉了句书袋后,眼波才又荡回唐离身上道:“听唐卿论画,实堪做王摩诘知音,卿家诗才过人,正好补上题画诗,如此一来在三郎寿诞上也正好成就一段佳话。”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兴致正高的唐离闻言也不推辞,心中有的只是为王摩诘做题画诗时的兴奋,援墨引笔,在画中留白处恭谨写下疏梅图三字后,才又落上了一首七绝题画诗: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花化水月添白,一夜东风一夜香。

题画诗完,唐离又注目疏梅图许久后,长吁出一口气抬头向玄宗道:“微臣斗胆,想请陛下能以此画见赐。”

“噢说来这还是卿家第一次张口求赐,朕倒真不忍心驳了。”听唐离突然提出这么个古怪要求,玄宗与杨妃相视一笑道:“只是朕也不能白赏了你,卿家能以何物可换”

知道玄宗说的是玩笑话,但唐离着实对这幅画喜欢的狠了,闻言略一沉吟后道:“臣不才,也能抹得几笔,虽然功力,技法与摩诘不可同日而语,倒也能勉强入眼,只是臣所擅者乃是描摹人物,若陛下不嫌臣画艺疏漏,臣愿尽心竭力为陛下及娘娘各作画一幅,以为交换。”

“哦,卿家也擅画”玄宗还真不知道此事,是以此时就颇有几分惊喜之意,“描摹人物需时太久,只能期以来日了。许久不曾听爱卿做那长短句了,卿家且先作上一首算作彩头,至于那两幅画就先记下吧”

听玄宗话中意思分明是已经同意赐画,唐离谢恩过后,他还怕玄宗变卦,小心的收了卷轴后随即开始闭目苦搜。

待唐离写好新辞后,率先接过的却是杨妃,侧着头将纸上的长短句念诵了一遍后,她随即收了绢纸向玄宗笑道:“唐卿做辞,臣妾愿以此调为三郎一舞,以为千秋节之贺。”

“好好好”,闻言玄宗兴致愈发的高了,也不索看唐离做的曲辞,只等稍后乐工唱来。

有乐工应命上来取辞时,唐离才又交代了一句道:”用好时光曲牌。“这好时光曲牌还是当日玄宗与杨妃嬉戏时所创,随后又加以完善,那乐工应命而下时,唐离又加了一句道:“取长萧来。”

如今心情大好的唐离按萧于唇,浏亮的萧音随即而起,婉转绕梁,久久不绝。正是在这样的萧音中,女歌之声轻柔而起道: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干。此情若比水和山,今世里成姻缘。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若干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成公案,休辜负、莫轻贱,识人容易可人难

第一百六十四章选择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干。此情若比水和山,今世里成姻缘。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波干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成公案,休辜负、莫轻贱,识人容易可人难

女歌之声逶迤而来,身着麻衣的唐离起身斜倚着亭柱按萧合节伴奏,坐几前的空地上,应和着缠绵的萧歌,一身淡黄宫裙的杨妃翩翩起舞。

没有施以珍珠的绣花卷边虚帽,也没有缀以金铃的纤腰窄袖紫罗衫,杨妃径直选了拓枝舞姿飘逸舞去,因着歌声的缠绵,她自觉将原本略显急促的舞步放缓了几分,扬眉动目,薄袖轻施,淡淡的苏莫檀香里一团黄影飘动在娴静的悠然亭中。

后世里唐离多次看到史书中对杨妃舞蹈才能的评价,实话说来,对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宫殿舞蹈家之一”的说法他并不信服,今日有幸亲临其会,始感叹赞誉诚然不虚。

杨妃最动人的并不是她的舞步,而是其舞蹈中时时刻刻流露出的风情,从举手投足,到衣袖飘动,再到婉转眼眉,进入乐曲中的杨妃实已化作了舞蹈的精灵,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应和曲调而生,而她的灵动百变的神情又将舞姿的表现力十倍放大。要拿捏准每一个动作只需经过刻苦训练都能做到,但这种在舞姿之后的风情却纯然出乎于天赋,此刻的杨妃通过自己的舞蹈完美的将曲词中两情相惜,至死不渝的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其绰约流离,轻盈飘逸处早令玄宗颔首而赞,而那胖子将军安禄山更已是蹙息凝神,眼睛就如同粘在了杨妃身上一般。

歌声了了,眼见一叠将终,唐离口中的长萧奏出一个平长的滑音,引导着歌女顺势滑入第二叠。

为与这个滑音相衬,杨妃再次变化了她的舞姿,没有任何生涩的感觉,“拓枝”已变为了更舒缓的“绿腰”,见到这一幕,唐离的担心尽去,手指拂动之间,引领歌声并兼为伴舞的箫音瞬间开始灵活多变起来,箫音一变,杨妃的舞姿果然随之而变,或拓枝、或绿腰、其间更夹杂着子舞、花游。甚至霓裳羽衣曲的动作,在这一叠中,杨妃在舞蹈上的天赋得以全面发挥,每一个摆手,每一个挑袖都已突破了十部乐“立部伎”关于软舞、健舞,甚至是花舞的分类,她在这些原本壁垒森严的类别中随意穿插,信手拈来都是浑然天成,只看得玄宗与安胡儿连叫好都已忘了。

二叠将歇,杨妃拂袖飘转之间向唐离丢过一个眼波,唐离几乎在瞬间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三叠一起,箫音由引导变为追随,此时的歌与萧都让位于舞。都成了舞的陪衬,流波善徕,婉转传情,正是借着每一次眼神的交流,使唐离准确的把握了杨妃的意图,这一刻,借着箫声曼舞,萧师唐离与身为舞者的杨妃竟是奇迹般的达到了心灵互通、水乳交融之境,于是箫音益发柔媚,而舞者眼波流转处也愈见缠绵

似劝慰、似流连、似感叹,最后一抹箫音回荡在雅静的悠然亭中,而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